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不同预测技术的供应链牛鞭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L.Lee提出的消费需求AR(1)自相关模型为基础,在假定采用订货点库存策略的前提下,分别推导出了零售商采用移动平均法、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及均方误差优化预测市场需求时,生产商所面对的需求波动,建立三种需求预测技术对一个两级供应链牛鞭效应影响的量化模型及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不同预测技术对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含有供需驱动的供应链,采用最小均方差法预测提前期需求,分析库存平滑补货策略、订货平滑补货策略以及一般线性补货策略下的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订货平滑补货策略是弱化牛鞭效应的最优补货策略;对于库存平滑补货策略和一般线性补货策略而言,当库存平滑系数较小或零售商订货提前期较小抑或产品价格调节系数较大时,采用一般线性补货策略能显著抑制牛鞭效应;当零售商订货提前期较大时,采用库存平滑补货策略更能有效缓解牛鞭效应;在同等程度的产品需求与供给波动下,选择一般线性补货策略更有利于牛鞭效应的减小。  相似文献   

3.
最优需求预测下预测与处理过程中的牛鞭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琳  薛恒新  桂良军  陈鹏 《系统工程学报》2006,21(3):266-272,312
研究了在AR(1)市场需求模式下,生产商与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当零售商采取不同预测技术时,在信息预测,处理及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牛鞭效应问题.证明当存在订货提前期时,零售商采用移动平均法及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会导致在需求预测,信息处理及传递过程中产生牛鞭效应;而采用最优预测仅在需求相关性很强时存在有限值的牛鞭效应.并对二级供应链进行拓展,证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非最优预测将导致上游需求模式复杂化,牛鞭效应逐级递增,而最优预测可使上游需求模式简化,遏制误差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需求依赖于价格、而价格为一阶自回归过程的需求函数模型,分析了补充订货至目标库存策略和最小均方差预测技术下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1)信息共享有助于抑制牛鞭效应;(2)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抑制作用不受产品市场规模的影响;(3)当产品价格自回归系数较大、产品价格敏感系数较小、价格过程误差波动较小、零售商(批发商)订货提前期较大、或者需求误差波动较大时,信息共享可以显著的抑制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5.
讨论两级多产品供应链中需求相关时的牛鞭效应.下游零售商从能力无限制的上游供应商处订货来满足相关的市场需求.当零售商面临的需求平稳时,若零售商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需求,证明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的存在性,并给出了其量化表达式.进一步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可有效消除牛鞭效应的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再制造系统中的牛鞭效应,提出了H∞控制方法。该方法在考虑了制造商的实际库存和消费者的虚拟库存两种库存的基础上,建立了再制造供应链系统模型;并采用制造、再制造和库存的偏差波动与需求的偏差波动之比来定量描述系统中的牛鞭效应;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利用H∞控制理论重新设计系统的制造和再制造策略,给出了在消费者需求波动最差的条件下牛鞭效应的H∞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系统中的生产和库存波动趋于平滑,牛鞭效应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描述成系统内部的非线性机制,并应用非线性理论对牛鞭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牛鞭效应与“蝴蝶效应”具有同样的自激放大机制.在受到零售商需求信息处理偏差的扰动下,供应商的订货决策会自激放大这些扰动.同时,制造商的周期性低价促销,也会使零售商的订货决策随产品价格的波动而自激放大产品需求,形成牛鞭效应.这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的外在表现则是系统对初始值敏感依赖的非线性机制作用下出现的系统自相似结构.为此,本文采用G-P算法计算得到需求信息处理和价格波动下牛鞭效应的关联维数.结果表明,需求信息处理和价格波动下牛鞭效应具有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需求信息延迟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考虑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制造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顾客需求满足ARMA(1,1)过程。首先从理论上建立需求信息不延迟与需求信息延迟时零售商和制造商订单量波动程度的定量描述模型,通过两种情形下的比较分析得出:当需求自回归系数为正数时,需求信息延迟将减小牛鞭效应,当需求自回归系数为负数时,需求信息延迟将提高牛鞭效应;其次运用仿真方法对需求信息延迟与需求信息不延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平均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样得出:当需求自回归系数为正数时,需求信息延迟将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平均成本,而需求自回归系数为负数时,需求信息延迟将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平均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线零售商能够方便地提供历史价格和未来价格预期以供消费者参考,但这种为消费者提供的便利同时给零售商的动 态定价带来困难,聪明的消费者会根据未来产品的价格以及历史参考价格做出购买与否的判断,给零售商的利润带来很大的 影响. 论文将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和参考价格效应结合,准确地描述消费者在历史和预期价格影响下零售商的动态定价策略,建立了多阶段动态定价策略模型,并针对两阶段简化为正常价和清仓价的模型,给出两种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及实施的前提条件,讨论了两阶段最优价格和期望最大利润跟消费者效用折扣因子、策略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消费者对历史价格的依赖程度的关系,结论表明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以及价格参考效应会给零售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供应链中回收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模型,考虑影响回收商行为的环境政策指数及回收延迟,并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通过计算各级成员订货率的牛鞭效应,研究回收商行为对整个闭环供应链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1)环境政策指数越大,即回收商回收比例越大,对正向供应链零售商订货率牛鞭效应的减弱效果越好,但会越发加强逆向供应链牛鞭效应;(2)回收商回收延迟越小,对正向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减弱效果越好;回收延迟增大,可以减弱逆向供应链牛鞭效应;(3)环境政策指数较回收延迟对各级成员订货率牛鞭效应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钢  王勇 《系统工程》2012,(6):18-23
研究了同时面对由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构成的顾客群体时,零售商如何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的问题。构建了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顾客群体所组成的报童模型,这个顾客群体中同时包含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引入价格保障机制以实现零售商对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制定统一的销售价格。研究结果表明:在报童模型中,零售商实施价格保障机制可以统一定价,而不用考虑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的比例;在价格保障机制下,零售商所获得的利润要大于等于单纯按照策略顾客或短视顾客的保留价格定价的利润。  相似文献   

12.
引入忠实用户和活跃用户差异化转换成本, 拓展了非对称双寡头惠卖定价模型, 分析了在位售电商区域融合过程中优惠转换用户策略. 单期模型中, 区域分割和惠卖定价导致电价区域差别. 对转换用户的优惠价格与对方区域忠实、活跃用户份额及转换成本分布相关. 与统一定价竞争比较, 小公司活跃用户较少大公司活跃用户较多时, 小公司惠卖定价利润上升, 消费者剩余减少. 多期模型中, 活跃用户形成区域融合, 总市场份额趋近相等, 定价的长期趋势与活跃用户无关. 忠实用户多的公司对老用户定价比竞争对手更高, 对新用户优惠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测定水产品价格波动的周期性,有助于了解水产品价格运行机制,并可以作为进一步预测的理论基础。以水产品年度零售价格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变异率指标与谐波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出发对1978~2000年间其波动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样本期内,我国水产品零售价格波动可以划分为3个完整周期和1个不完整周期,其平均周期长度为7年,属于朱格拉周期;目前,水产品价格处于一个新的周期。可以初步推定,该周期在2003年左右达到峰值。图1,表3,参8。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期权合同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个两阶段供应链效率问题,其中零售商可以通过现货市场交易和期权合同购买产品.应用Stackelberg模型分两个阶段分析:第1阶段,零售商确定期权合同的采购决策,供应商进行产量决策;第2阶段,观察到市场实际需求、零售价和现货市场批发价后,零售商进行最优期权合同和现货合同采购组合决策.证明了在现货合同市场中增加了期权合同市场后,供应链可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两层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一类两层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其中制造商在传统零售渠道之外,还通过网络直销商店销售产品.目的是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互动,以揭示直销渠道的作用和影响.综合考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对渠道的接受程度,通过消费者效用选择模型得到直销和零售渠道的需求.在批发价外生的情况下得到了直销和零售渠道的定价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发现直销渠道对于制造商而言作用是多重的,一方面,直销渠道拓展了制造商的产品市场,在零售商的市场区隔之外满足了更多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直销渠道给零售渠道以潜在的威胁,迫使零售商降低零售价格.最后分析了制造商具有批发价定价权时的渠道结构选择问题.为企业建立和分析网络销售渠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的库存协调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单链的集群式供应链为背景,考察一供应链零售商的紧急库存补充渠道来自于另一供应链零售商的跨间库存协调问题。建立了没有单链(补充链)约束和存在单链约束条件下的跨链间库存合作模型。并用系统优化理论来寻求被补充供应链的正常渠道订货量和紧急补充量,以达到降低库存水平,提高整体利润。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商品零售价格和库存费率较高,以及订货间隔期短,紧急库存补充价格较低时,有促使集群供应链跨链间库存协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studies channel choice decisions in a multi-channel supply chain under a strategy where there is an ex-ante commitment made on the retail price markup. The market demand is uncertain and dependent on the price and sales effor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ny channel structure, when making order decisions the retailer only examines the price ratio and the fluctuation size of random demand, rather than the channel cost and the retailer's marketing efficiency. When the retail price rises, the manufacturer is willing to increase inventory quantity for direct sales, because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margin is higher in direct channel. The increase in demand fluctuation only affects the degree of channel preference but doesn't change the manufacturer's channel choice. No matter in which level the price ratio is, when the sales efficiency of retail channel is not high or the demand proportion of direct channel is low,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will be both apt to choose a dual-channel structure. Then adding a direct channel becomes a marketing strategy, rather than a competitor of the retail channel, and helps the supply chain win more market demand.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low-carbon policies on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upplier and one retailer. Four different models are considered: the basic model, the carbon emission model,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odel and the carbon tax model.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all carbon emission models is not universal among the firms as well as the customers.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is always better than the carbon emission policy and the carbon tax policy when the allocated carbon emission quotas are greater than the carbon emissions.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chanism which can motivate the supply chai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upply chain prefers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with higher carbon price to other policies. In the framework of Stackelberg game with the supplier as the leader, for each carbon policy, the paper present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all-unit wholesale quantity discount contract (AWQD). W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low-carbon policies on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the foul" low-carbon policie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虑由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供应商为风险中性,零售商具有损失厌恶风险态度.在销售期开始前,零售商面临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需要做出订货决策.本文从零售商角度出发,研究采用提前支付策略以降低供应不确定性风险.研究表明,在给定提前支付前提下,资金成本越低零售商的提前支付比例越高;当资金成本超过临界值时,零售商不再采取提前支付策略.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随损失规避偏好系数的增大而减少.论文也探讨了需求随机变化、紧急订货选择对系统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