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是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思想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由于它对我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新的概括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我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 ,“三个代表”思想既是理论建树又是我党当前和今后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科学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野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更为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和智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包含着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是对我党发展思想的集中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我党发展思想认识的升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最好坚持.是实践“三个代轰”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党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的决心。我党历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特别是关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论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阐明了我党是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倡导者;而且向全党发出不断创造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的新型文化的号召."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建设科技型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以德治国,这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可靠保障,标志着我党的治国之道更加科学、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执政党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了党建总目标的内涵,升华了党的先进性要求,巩固和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概括了我党执政的新原则,并提出了评价党自身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开创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以毛泽东文化思想为基点,它的逻辑起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总问题的文化维度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时代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先进文化理论和和谐文化理论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张力,并为我们在实践中指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使我们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论述,切实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把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先进性,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队伍。1.把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置于加强党员队伍思想建设的首位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党在新世纪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必须领会“三个代表”与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