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远海梭子蟹为研究对象,通过蒸汽蒸煮和水煮方法进行灭菌兼熟制,将灭菌后的熟制蟹分别在-18℃、-50℃的温度下冻藏,比较杀菌和冻藏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蒸汽杀菌的方法,蟹肉的营养成分变化较小;98℃,加热7~16 min,口感最佳。-50℃冻藏,微生物数量明显较-18℃低;真空包装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包装。  相似文献   

2.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冻藏温度(-18,-30,-80℃)和3个冻藏时间(3,6,12个月)对鲍鱼肌肉进行冷冻处理,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比较了不同冻藏方式下鲍鱼肌肉模拟胃肠液消化的产物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鲍鱼冷藏过程中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各种冻藏鲍鱼消化终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对冻藏鲍鱼肌肉蛋白均能分解,但冻藏时间越长,鲍鱼肌肉越难被降解,其消化速率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但是,不同温度下冻藏相同时间对鲍鱼的消化速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冻藏时间对鲍鱼肌肉组织结构影响较大,冻藏3个月的鲍鱼肌肉纤维间隙比新鲜鲍鱼的大,但继续延长冻藏时间至6,12个月,肌肉蛋白凝集,间隙减小。不同冻藏温度和时间的鲍鱼肌肉胃肠液消化产物的ACE抑制活性顺序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且不同冻藏温度下贮藏鲍鱼消化产物的ACE抑制活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冻藏对脆肉鲩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脆肉鲩鱼片在-18,-25和-30 ℃下冻藏过程中的理化和感官品质变化.发现冻藏温度对脆肉鲩鱼片的解冻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TBA值和盐溶蛋白含量等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差异更明显.冻藏温度愈低,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TBA值增加愈小,盐溶蛋白含量下降也愈小.TPA值的测定显示:经过冻藏的脆肉鲩鱼片的硬度和耐咀性显著增加,回复性显著降低(P<0.05);较低的冻藏温度可使各指标数值的变化趋缓,-30 ℃下冻藏4周,脆肉鲩鱼片的硬度和耐咀性与新鲜鱼片的相比变化不大.感官评价表明:冻藏降低了脆肉鲩鱼片的感官品质,冻藏过程中鱼肉的质地由脆性向硬实、气味由鱼香味向肉香味转变;冻藏温度的降低会使转变的速率减慢,采用较低的温度(如-30 ℃)冻藏可以减少感官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冻藏对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圆二色谱法表征了不同冻藏模式和冻藏时间对小麦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S溶液中,未经冻藏的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当冻藏时间小于60天时,两种冻藏模式对小麦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影响不大;恒温冻藏模式中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在冻藏90天时变化最显著,易溶部分中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和β转角,难溶部分中β折叠和β转角转化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冻融冻藏模式中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在冻藏60天时变化最显著,易溶部分中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难溶部分中β折叠和β转角转化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这说明,在恒温冻藏模式下,只有当冻藏时间达到或超过90天的时候,才对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而在冻融模式下,冻藏时间仅为60天时便可对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鲐鱼在不同冻藏温度下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鲐鱼的质构(硬度、弹性、内聚性)、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等为指标,研究了在不同的冻藏温度下(-18℃、-25℃、-35℃、)冻藏90d,各个指标的变化规律,摸索出最佳的冻藏温度,保证鲐鱼在冻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18℃时鲐鱼的质构变化最大,TBN值达到19mg/100g接近临界值,TBA增加最快;-35℃下冻藏90d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冻藏温度不同,鲐鱼的品质变化差异(P〈0.05)显著,因此-35℃冻藏90d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鲐鱼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冷冻贮藏温度对脆肉鲩冻结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对脆肉鲩鱼片在不同冻藏温度条件(-18℃、-25℃、-30℃)下,理化感官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不同的冻藏温度对各理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尤其是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差异更明显。冻藏温度降低,脆肉鲩鱼片的汁液流失、蒸煮损失、TBA值和盐溶蛋白含量下降减少。经过冻藏的脆肉鲩鱼片,硬度显著增加,耐嚼性显著增加,回复性显著降低(P<0.05)。感官评价表明冻藏过程脆肉鲩鱼片的感官品质下降,采用较低的温度冻藏可以减少感官品质的变化,在-30℃下冻藏时可明显减缓该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冷库的贮藏时间对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件冻牛肉,对其在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找出了冻牛肉的冷藏安全期限为11-12个月.冻牛脂肪为6-7个月;其品质变化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同时还研究出牛脂肪的TBA正常值为0.5000-1.320mg/kg,探讨牛肉在常规冷库冷藏的安全期限.  相似文献   

8.
庄光亮 《科技信息》2013,(12):125-125
食品通过冷冻冷藏可以保鲜,本文以食品变质的原因为主线,通过温度对微生物、酶的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冻结食品的TTT(容许时间、冻藏温度)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红烧肉冻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衰减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冻藏期的样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冻藏180 d的红烧肉酯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的种类有所增加,醇类、碳氢类、酸类、杂环类和含硫化合物种类数没有变化,醛类化合物种类数减少.而相对含量的变化则各不相同,经过180 d的冻结贮藏,酯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有所增加,酮类、含硫类和碳氢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不大.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未冻藏的与冻藏30~120 d及冻藏150~180 d的红烧肉风味物质主成分分别处在不同位置.综合评定显示,加工后未冻结贮藏产品综合得分最高,在120 d的冻藏时间内,产品风味仍然得到很好的保持,至180 d风味有所衰减,但其衰减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
对虾冷藏过程中肌肉蛋白特性的变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物化学、物理学两方面,比较养殖对虾和海捕对虾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肌动球蛋白的特性变化,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蛋白特性的影响,及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冷藏后AM溶解度下降、ATPase活性下降,总SH和未遮盖SH数均减少,疏水性增大,而ATP感度呈下降趋势。所有指标变化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变性加剧,变性程度为-10℃〉-18℃〉-30℃,各项指标均显示养殖对虾蛋白质的耐冻性比海捕对虾弱。  相似文献   

11.
贝类在冻藏时的质构和蛋白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栉孔扇贝和紫贻贝在冻藏时质构和EPN值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贝类质构和EPN值都随冻藏时间呈线性变化。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质构变得更老,EPN值下降得更低,磷酸盐和氯化钠等添加剂对贝类的质构和EPN值能产生显著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可提高EPN值和嫩化肌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采用综合控制酚氧化酶褐变的技术,取得了连头冻藏对虾防黑变的实用新工艺。该工艺主要内容是:在控制原料一定鲜度的前提下,应用优选出的 PA 组合配方速冻,并经-18℃冷藏的有头对虾,至少六个月不黑变,其质量符合 GB2741-81一级对虾卫生标准与养殖对虾一级出口卫生标准。对虾防黑剂的成本软低,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大豆多糖对鳙鱼鱼糜蛋白冷冻变性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1%、3%、5%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的鳙鱼鱼糜经-18℃冻藏12周后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的变化,并结合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鳙鱼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在冻藏的前4周迅速下降,其后下降速度减缓,呈两段下降趋势,而SSPS的加入可以缓解这些指标的下降,且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冻藏12周鱼糜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SSPS可以减少鱼糜肌原纤维蛋白芳香族氨基酸残基(色氨酸、酪氨酸)的暴露,降低α-螺旋含量的减少,阻止二硫键构象由扭曲-扭曲-反式向扭曲-扭曲-扭曲的变化,且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说明SSPS可有效地减缓鳙鱼鱼糜在冻藏期间的蛋白质变性,提高其冻藏品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蛋白抗冻剂.  相似文献   

14.
鱼在冻藏中的冰结晶与肌纤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冷冻切片,显微摄影,可观察到鱼在冻藏过程中冰晶篚与肌纤维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鱼腥草在不同季节营养成分的变化,主要对不同季节栽培的鱼腥草的水分、蛋白质、油脂、可溶性糖、维生素C共5种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鱼腥草在春季水分与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较高,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成分,是极其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蔬菜,适于鲜食及保健加工。夏季油脂、粗纤维含量较多,适用药用,蛋白质、可溶性的测定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冷冻方式对杨梅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糖、总酸、腐败率、呼吸强度、维生素C、花色苷、总酚为评定指标,研究在-50℃左右液体浸渍、-50℃左右空气、-18℃左右冰柜直接冻结3种速冻方式下杨梅理化指标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冷冻方式下,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所测的杨梅理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冻藏期,杨梅的品质在-50℃左右液体浸渍的情况下保持最好,最差的为-18℃左右冰柜直接冻结,此研究为杨梅的冻藏保鲜和加工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疏基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肌原纤维蛋白在-10℃,-20℃,-30℃和-40℃下冻藏时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鲫鱼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ATPase活性以及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且鲫鱼蛋白质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P<0.01),冻藏温度越低,变性越缓慢。  相似文献   

18.
引言 速冻食品1928年起源于美国.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速冻食品因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同时在-18℃的冷藏条件下货架期可达一年以上,且清洁卫生便于食用,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国速冻食品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是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小包装速冻蔬菜,方法简单,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解冻方法以及牛奶体细胞分离与SDS苯酚法相结合的手段,分离提取-80℃冻藏牛奶中牛基因组DNA,利用超微量核酸分析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对DNA浓度、纯度及分子量大小进行检测,采用PCR技术扩增牛特异性基因序列片段进行DNA质量鉴定。结果表明,"两步法"解冻提取的牛基因组DNA的质量优于"一步法"和"三步法",且该方法所提取的DNA浓度为(52.46±2.40)μg/mL,DNA纯度为1.85±0.80,条带较清晰;PCR扩增证实这些DNA可以成功扩增出729bp的牛特异性基因序列片段。本研究成功优化了牛奶中DNA的分离提取方法,筛选出了冻藏牛奶的适宜解冻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超低温冻藏牛奶中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牡蛎在贮藏期间含氮物质的变化、脂肪变化、风味色泽等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酶和微生物的作用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牡蛎保鲜的主要方法,涂膜保鲜、保鲜剂结合微冻保鲜、冻藏保鲜、臭氧保鲜、高压处理保鲜等的进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今后牡蛎保鲜技术研究应重点加强牡蛎物理方法保鲜和贮藏保鲜品质变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