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984年、1995年、2008年遥感影像和2004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度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1984~2008年期间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滨海新区湿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为湿地变化的主要方式。在滨海新区水资源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经济发展驱动下的土地政策变化是这一时期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对区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2008BAJ08800)的课题之一。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村镇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的开发集成,建立村镇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提出耕地质量遥感监测技术,开发耕地质量遥感监测与预警服务系统,形成有关村镇土地利用规划系列标准和监测技术,为科学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村镇住宅建设用地、加强村镇土地利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为背景,结合广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特点,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技术进行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并以惠州市博罗县为例,介绍了该自动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土地的供给具有稀缺性,如何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本文对土地整理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针对如何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学重大问题,本文在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以济南市为典型研究区,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开展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动态监测及空间格局分析、城市空间扩展与热环境耦合遥感分析与模拟、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时空差异解析、城市生态安全与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及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为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提供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为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决策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是目前土地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以来,人口、经济和社会水平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现阶段,研究滨海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滨海新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依据1994-2004年间滨海新区人口、经济等社会发展数据对滨海新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滨海新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经济与政策。  相似文献   

7.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是一项基本国策,新一轮规划实施期间,贯彻落实基本捉田保护规划的关键在于实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动态。当前国内外实施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的研究或应用大多局限于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但鲜见基于单时相遥感影像与矢量数据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单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规划矢量数据为数据源,探讨一种新的基本农田动态变化监测的有关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和技术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61-62
针对新疆土地资源粗放、低效利用的总体特征,重开发、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态,土地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的状况,本项目从理性的层面上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诸多因素,提出了新疆土地资源利用应以现状为基础,以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为依据,对土地资源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做出战略性调整,将土地利用方式向土地资源质量提高和利用结构优化与功能趋强方向转变;并要控制土地利用规模,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如优化开发区、北疆重点发展区、南疆重点发展区、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生态用地需求预测与布局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用地的概念以及天津的生态用地分类,天津地区的生态用地的现状等,并从天津市水资源需求、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结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结果、城市热岛效应削减方面分析和区域生态防护角度分析等方面进行生态用地的需求预测,最后提出了天津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构架,并就生态用地在天津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6-56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随着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以及各级政府对土地管理、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迫切要求实时、准确、详实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各种信息。以GPS、RS、GIS为代表的“3S”技术已应用于土地利用监查和土地调查工作,但由于技术的专业性较强,目前主要在一些技术单位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适于基层使用的“3S”土地调查技术,从数据采集的源头上根本解决土地调查的数字化、准确化、实时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集中了国内外土地利用、气候、生态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从"全球视角"出发,通过国际对比揭示与评估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过程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可以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科学调控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缓减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近5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研究、规划编制研究和政策法规保障研究三个层面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在现有城市更新规划、“三旧”改造规划及规划编制、相关政策支撑的基础上,有效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在规划范围、目标、分区、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规定,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进行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3.
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值以及其他多种服务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的变化过程或者状况。  相似文献   

14.
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值以及其他多种服务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的变化过程或者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和休闲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休闲服务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繁荣起来的。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人均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和闲暇时间的普遍增加、区域市场的不断集中和扩大、人们休闲技能的提高和体闲观念的转变,以及城市强大的休闲服务供给创新功能,都极大地拉动了对体闲服务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了体闲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1-51
据统计,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过跨地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解决城市用水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调水工程中水流机械运动的规律、仿真及控制。该项目的目的就是初步构建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并开发一系列水力控制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平整工程、防洪工程及其他工程等,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增加有效用地面积,削山造地使黄土高原的荒山丘陵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文章在前期地质勘查基础上,通过方案比选、平台设计、土方量计算、土方平衡、土方调配、挖方设计及填方设计,对兰州北山削山造地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研究,主要通过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等侧面来间接反映。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包括两者关系的测度和理论阐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及两者间耦合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在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上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一02),是继01星之后的又一颗对地观测卫星(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运行2年),02星是地球资源卫星大家庭中一名重要成员。它的成功运行,不仅为我国,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地球信息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河北省土地沙化、矿山环境、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计划、报批、征收、供应、利用”的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对多业务、多环节、多属性的建设用地监管内涵和分析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设用地“五纵一横”的监管技术实现方法,介绍了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路,并在武汉市开展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