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购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企业要综合考虑并购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否则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在成本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内企业并购日益频繁,并购涉及各行各业,并购双方公司规模也是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上是否存在一种主导的并购动机,是否具有行业特征?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样本进行分析,对国内企业并购现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谢守忠 《科技信息》2010,(26):I0150-I0150
企业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而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往往会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本文重点分析企业并购中文化差异及冲突,为并购企业实行有效的文化整合提出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企业并购行为愈演愈烈,因而,企业并购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成为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器。但从企业实际并购结果来看,成功率只有43%,而在那些失败的并购案件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因此,了解我国企业文化整合迟滞与失败问题归因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并购是资源类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扩大经济规模,获取价格控制权或提高竞争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国外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及与我国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的区别,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并购经验有:要实现并购动机正确化;要实现并购市场化;要实现并购代理化;要实现并购规范化;要实现并购多样化;要打好并购国内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钱晨 《安徽科技》2010,(10):33-3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业务也随之在我国广泛的开展起来。随着本土企业国际化的需要及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诉求的不断加深,企业并购也成为我国企业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目前企业的并购比较多,但其行为是否符合经济运营的规律,也就是并购后的企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而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对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一次次掀起,中国企业加快了跟进步伐,并购规模也越来越大,能否做好资本运作管理决定跨国并购的成败,跨国并购这一战略行为下的财务战略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巨额的并购资金要求,如何与国际巨头竞争,如何运用各种财务手段.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志洁 《科技信息》2009,(12):132-132
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它能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降低风险,合理配置资金,减少经营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效率水平。但是,企业并购的目的和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实行并购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本文着重从企业并购的动因、目的和类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亢 《科技信息》2012,(4):64-64
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本文对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对文化整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早已成为90年代末期市场经济中最为引入注目的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的增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企业并购行为实现公司的扩张、调整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进而达到规模经济。企业并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制度的变迁,带来了企业资本运动的增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虎 《科技信息》2011,(25):371-371,366
企业通过企业并购进行扩张是当下普遍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企业并购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效益,稍有不甚,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本文就企业并购的账务风险做了简要分析,并对风险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主要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化解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并购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但企业并购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评估机制、增强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形成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则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陆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248-249,254
企业选择哪个企业作为并购对象,是企业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在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时,如果和税收问题结合起来考虑,进行纳税筹划,那么可以降低并购成本,增加并购的可能性。从并购目标企业所在行业、所在地、经营状况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15.
以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入手,借助于这二者的均衡模型,对并购企业适度规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1995—2010年发生的275起中国公司海外并购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就对外跨国并购对中国并购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并购公告发布前后中国并购方公司获得了正累计超额收益。细分发现,较小规模的公司和国有性质的公司相对于大规模公司和非国有公司超额收益更加显著;另外当并购方公司能够在跨国并购中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时,累计超额收益更为显著。上述现象表明大型企业应当以更加谨慎理性的态度对待对外跨国并购,政府方面也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监管和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一浪更推一浪高。此前,全球已经历过四轮企业大并购浪潮:第一波潮水兴起于1898年—1903年,它促使世界工业具备了现代结构。第二波潮水涌起于1920年—1929年,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以美国为例,全美有12000家企业因并购销声匿迹。第三波潮水在上个世纪60年代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企业并购(MA)目标选择问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效率和规模两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个考虑个体偏好的并购目标选择循环策略.首先定义一个体现企业个体偏好的并购方案偏好函数,再利用该函数筛选出可行并购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行并购方案的交叉效率选出最佳并购方案,该并购方案参与下一轮循环直至无可行并购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再论股份制企业并购财务决策的边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企业并购的方式,将股份制企业并购财务决策的边界条件做了重新界定.提出了新的企业并购财务决策的边界条件分析模型,并通过定量分析为并购双方得出了可行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的谈判边界.最后指出在边界条件界定的区域内实施并购对并购双方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10年里,企业并购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而在过去的50年里,并购成功率却未见提高,很多研究表明,50%-70%的并购在2-3年之后并没有给股东带来增值。当然,有些并购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进行,如购买价格太高,并后优势不明显,或财务状况不好等等,但多数情况是:想象的非常好,后来却不得不中止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