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以很高的效率、很大的力度退出了多个双边和多边军控协议,包括存续了三十余年的《中导条约》和生效将近二十年的《开放天空条约》,此后美俄之间仅剩《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该条约对美俄各自部署的战略核武器、部署和非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做出了明确限定,是奥巴马政府“重启”美俄关系的重要成果。条约有效期十年,但可以延长五年。特朗普政府试图在条约续约问题上做文章,美俄就续约问题斗智、斗勇,但最终没能达成共识,导致条约在特朗普任期末已“命悬一线”。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六年中,航空法新增加了三个公约和一个协议,历经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这对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领导作用,特别是在航空安全领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9.11的悲剧揭露了国际航空法体系中一些漏洞和弊端,并且促进了《北京公约》及《北京议定书》的制定和采纳。本文回顾了新条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新条约中创新型的规定,并且评估了新条约对航空工业的现实意义。最后,有关《北京公约》能否促进航空安全的现实问题将被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对条约的辩论反映出人们对转让国家主权的担心。丹麦公民投票否决条约使欧洲联合进程复杂化。去年年底,欧共体12国首脑聚会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新里程碑"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以下简称马城条约)。按照规定,这两个条约还需经过各国议会批准明年1月1日方可生效  相似文献   

4.
刘冲 《世界知识》2020,(19):73-73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的退群毁约,国际军控形势颇有四面楚歌之感。美国退出了《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又迟迟不愿与俄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不少军控学者感到国际军控体系已濒临崩溃,因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三大支柱,现在已经三去其二,最后一根也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5.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1,(4):8-9
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2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条约内容保持不变。声明说,俄美双方当天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协议即日生效。声明表示,作为两个核大国,俄美承担着特殊责任,做出这一重要决定有助于在严格维持利益平衡的条件下保证军控领域必要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土伊条约和新阿拉伯联盟中东局势最近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二月间,土耳其—伊拉克军事条约的正式签订,引起了阿拉伯联盟的分化。针对着土耳其—伊拉克条约,埃及向阿拉伯各国提出组织新阿拉伯联盟的主张。埃及国家指导部部长赛拉·萨勒姆也到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去访问,商讨组织这个新的联盟。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长期以来维系全球安全的一系列军控条约正“排队”走向死亡:《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作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休克;2023年11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签署一项法律,决定俄即日起撤销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并于当月7日正式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美国和北约也随即宣布暂停参与《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相似文献   

8.
条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间根据国际法所缔结的,用于确定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国应真实善意地履行条约所规定的义务。然而,一项国际条约欲在缔约国内得到适用,必须得到该缔约国国内层面的"接受"。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上的适用一直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也倍受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天南地北     
苏美1972年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遭到违反了吗?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简单的事实问题。然而美国的官方机构对此却有两种不同答案。英国《外事报道》说,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提出一份报告,列举24个具体事例,证明苏联经常违反条约。该署一位人士不胜恼火地骂俄国人是“卑鄙的骗子”。但是,美国国务院却觉得不大肯定;苏联人的行动也许真的违反了条约,也许“按条约文字来说”是“合法”的。莫非也有具体事例证实这种假设吗?没有。《外事报道》揭穿了其中奥妙,原来是美国国务院“不希望”向全世界宣扬苏联人违反条约的行动,免得“打消今后同俄国人会谈的任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普京以当选总统的新身份已经显示自己是一位“外交总统”,他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叶利钦未能完成的事,即批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项条约在杜马被搁置了七年之久,还有叶利钦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事,即出访三国首都——明斯克、伦敦和基辅。这些行动明确了俄罗斯主要的优先发展方向,一些对俄罗斯外交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它既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条约可分为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存在实质上的区别,只有造法性条约才是国际法渊源。  相似文献   

12.
自从美国所策划的、以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为中心内容的'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因法国国民议会的拒绝而遭到破产以后,条约的拥护者就频繁地进行活动,企图寻找新办法来重新武装西德.九月二十八日在伦敦开幕的九国会议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召开的.从条约的破产到伦敦会议的召开这一时期中,美国和英国在寻求新方法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法国政府也一再申述它自己的意见.要不要重  相似文献   

13.
从10月4日起,日本岸信介政府同美国政府就修改日美“安全条约”问题在东京进行了谈判。这是美日反动派所进行的一项新的军事勾结。在22日美日双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后,据日本共同社23日透露,双方所讨论的问题,是有关新条约的名称和日美“互相合作的内容”,后者包括日本方面提供基地和其它“合作的义务”以及美军“保卫日本”的义务等问题。此外,还讨论了新的日美军事条约的“适用范围”,包括“共同防御”地区、在远东的一定地区使用美军的必要条件,以及美军的部署和装备,新条约的期限等问题。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0月27日透露,日美双方已在很多原  相似文献   

14.
时事点评     
10月19日,爱尔兰就有关欧盟扩大问题的《尼斯条约》举行第二次全民公决,结果显示62.89%的选民赞成爱尔兰批准《尼斯条约》,这一结果为欧盟扩大进程扫清了一道关键的障碍,使欧盟和亟待入盟的中东欧候选国都松了一口气。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后一个批准该条约的国家。根据条约规定,如果此次公决中《尼斯条约》再遭否决,则该条约将自动失效,从而使欧盟其他诸国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爱尔兰此次公决备受关注。随着爱尔兰批准《尼斯条约》,接纳新成员国将正式被提上欧盟的议事日程,可以说,小小的爱尔兰成全了欧洲的“大欧…  相似文献   

15.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爱尔兰否决《里斯本条约》是自由和理智战胜人为精英工程和欧洲官僚主义的胜利。——6月12日爱尔兰全民公决否决《里斯本条约》之后,一贯对欧盟和欧元持怀疑态度的捷克总统克劳斯迅速作出表态。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日美两国政界、财界人士和学者一百多人在东京举行纪念日美安全条约修订二十周年的讨论会。同时,日美两国防务问题专家以“日美安全体制的现在与将来”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日本舆论界对此颇为重视,认为这两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日本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迫切要求维护和进一步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愿望,也反映了美国要求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在日美安全体制中更多发挥作用的意图。日美安全条约全称为《日本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于1951年签订,1960年修订,1969年双方商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规定:日美两国“将在日本的安全或远东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受到威  相似文献   

17.
李喆  罗曦 《世界知识》2021,(5):36-37
2021年1月26日,刚就任美国总统仅一周的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了电话,确认美俄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达成一致。随即,两国以互换外交照会的方式确认将该条约延长五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作为目前美俄之间仅存的双边核军控条约,其续签直接影响全球战略稳定与核军控机制的前景,短期看完成了核军备竞赛边缘的一次“悬崖勒马”,,给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打了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新冠疫情继续肆虐全球,大国关系面临新调整、新挑战,新技术革命蓄势待发、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2021年国际军控局势的发展,也预示着新一年全球军控格局的看点。美国搅动国际军控局势美国凭借其核武库和军事实力对国际军控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力。拜登自就任美胡高辰国总统以来表现出与前任特朗普有些军事科学院工作人员不同的军控姿态,2021年1月,美俄两国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达成一致,世人为美俄之间唯一存续的军控条约的命运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大为震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迅疾表示,美国“准备随时与俄罗斯讨论限制战略武器的问题,无论世界上或我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美俄围绕核问题接连斗法,俄暂停履约是其中一环近年来,美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奉行大国竞争战略,先后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导致美俄间一系列军控协议相继失效,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初,为了了解新中国对苏联的立场和政策,斯大林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了西柏坡。双方就《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涉及到的中国主权问题,苏联向中共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问题,新中国政权的性质和对外政策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会谈。会谈的结果大大消除了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疑虑,苏方采取了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立场,中共也明确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