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的"吃"却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吃"中古人造出了许多与"吃"有关的成语.在这些成语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又能体味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语言运用中,有时可以凭借语言本身(如形、音、义)的某种联系,故意把原来在甲义上运用的同一个词句形式移换到乙义上来用,以达到特定的表达目的。我们把这叫做“换义”。例如成语“鱼肉人民”,原是说“(旧社会统治阶级)把劳动人民当成鱼肉,任意宰割残害”,内部为动宾关系。而有人在进餐时见有鱼有肉,便说“我们是‘鱼肉人民’了”,成语表面形式虽一样,内部却成了偏正关系,意思是“(吃)鱼肉的人”,显得活泼风趣,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请。  相似文献   

3.
鳄鱼的眼泪     
在讽喻假慈悲的成语中,我倒觉得西洋语“鳄鱼的眼泪”比汉语“猫哭老鼠”好些。这不但因为我对于老鼠向无好感,而且是因为吃人的鳄鱼更能引起我们的憎恨。传说鳄鱼吃了人之后还哭吊一番;另一种解释说,鳄鱼故作哭声来引诱人。无论作哪一种解释,这个成语是够形象化的。试想像一下,癞皮的鳄鱼在把活人连皮带骨吞下肚子之后,它的丑恶的嘴脸上却挂着几滴“伤心泪”,看了这样一幅画面,谁能不恶心、憎恨呢! 而现在,当艾森豪威尔对匈牙利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老脸上流的正是这样的眼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在匈牙利制造了反革命大恐怖,其罪恶比啃一两个人的鳄鱼还大得多。但在这个复辟暴动失败以后,艾森豪威尔之流却老泪纵横地大做其匈牙利的文章,开口“英勇的、爱好自  相似文献   

4.
人类白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汉语人体成语中,含有“头”字的成语占成语总数的十分之一。与“头”搭配最多的器官或部位是“脑”,其次是“足”和“脸”。按照单字隐喻、合成词隐喻及多部位搭配隐喻三种方式对成语中“头”的隐喻义进行归纳,发现“头”在成语中具有一定的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用“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成语来形容“失败”后因长点“见识”,吸取种种教训。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但细细想来,又不尽然。“长智”为何非要“吃堑”不可呢?对此,笔者感触颇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成语“火中取栗”源出于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从火中取栗子,栗子取出来被猴子吃了,而猫爪上的毛却被烧去。后用“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这则故事也说明,直接用  相似文献   

7.
磨牙是病吗?     
正"咬牙切齿"这个成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如果把这个成语放在夜间熟睡人的身上则可能是一种病态。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熟睡中的人会作出磨牙或是紧咬牙齿的动作,且会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像似在睡梦中吃大餐一样,而他本人却浑然不知,这是为什么呢?何谓磨牙磨牙有一个专门的称谓——磨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是汉语修辞潜能的重要载体。汉语成语的语义与修辞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多数成语的语义构成包括字面义和实质义,有的还包含辞源义,这是成语富有修辞潜能的基础;成语的语义表达方式有直陈式、比喻式和形容式,这充分体现了修辞性;复义成语具有含蓄性,因为其字面义小于整体义,适成了“语义空白”。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四与新时期文学代表人物的鲁迅与莫言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尽管两人关注中国文化“吃人”意象的立足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但是他们在对人物深层文化心理的挖掘上,在作品所隐含的现代性思考上,在作品复调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是百年人文精神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成语,简炼含蓄,警策动人,是创造形象,传神写照,表达感情的立体化语言珍品。列宁曾经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①历代语言大师,对成语都惜之如金,用之如磐。鲁迅先生的小说,博大宏深,贯古今而 缕中外。《呐喊》、《仿徨》共收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出人意料的恰当”的成语,比比皆是。笔者初步摘录,不下二百左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个个成语,为“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起了不可估量的艺术作用。把先生的小说比作千里茫茫的大海,凝聚着先生心血的个个成语,恰如海浪撞击而进溅出的浪花;把先生的小说比作深邃无垠的夜空,闪烁着先生智慧的个个成语,胜过熠熠发光,目不暇接的群星。遍览古今文苑,先生在小说中对成语的运用,可谓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杂谭     
歇后语在古代是古人引用成语或前人语句,隐去后文,只用前文示义的一种熟语。如只说“姜太公钓鱼”,以示“愿者上钩”;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后来有人把成语“牛头马面”写成“牛头马”,略去“面”字,以“牛头马”代“面”。又有人把成语“叶落归根”拆开,改“梧桐叶落”,略去“归根”,以示不忘本源,告老还乡。这种省略,隐含“歇”义,是真正的“歇后”,于是“歇后语”一词由是而生。  相似文献   

12.
“卿卿”一词,常用来表示对心爱之人亲昵的称呼,多用于夫妻之间,成语中有“卿卿我我”。在特定语境中也含有对被称呼人戏谑、嘲弄之意味,如《红楼梦》中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之语。“卿卿”叠用,为何会有这样的语义呢?原来有这么一个典故:西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234-305),年轻时常与嵇康、刘伶等人结伴畅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似乎从古至今——“吃”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志.在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的今天.“吃”文化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起来。置身在历史悠久、文化渊源的北京城,你会情不自禁的感叹:不仅吃的花样多了,吃的方式不同了.连吃的环境都变了!无论是久居此地还是初来乍到.琳琅满目的菜品和风格各异的餐厅往往都会让人挑花了眼.吃谗了嘴.那么京城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色餐厅呢?不瞒你说,记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京城美食寻“最”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不同于英语的“id iom”一词,在进一步澄清汉语成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比较,探讨在一定的语境下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及对策。成语的翻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根据不同的方法对成语的翻译进行了归类,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5.
列宁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相当复杂的现象和本质。”根据成语典故的特点,我将其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并着重在“巧用”上作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愿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前倨后恭”,说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苏秦讥笑其势利嫂子的故事。而当前美国布什政府在国防上的一些表现就不禁使人联想起这句成语,虽然还远谈不上美国在“后恭”,但它已不那么“前倨”了,这却是显而易见的。话还要从美国最近所做的两件引人注目的事说起。第一件事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急于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新的决议草案,允许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起“重要作用”或扮演“更大的角色”。第二件事是在朝鲜核问题上。据报道,美国开始暗示或可考虑按照朝鲜弃核的不同进程,给予朝以一定的“实惠”。此二事之所以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寅吃卯粮”。它原本是一个贬义词,讽刺的是那些得过且过,只为今天打算,而不为明天着想的人。但在今天,“寅吃卯粮”却似乎成为了沿海地区一个非常时尚的经济行为和消费方式。无论是政府还是传媒都在极力  相似文献   

18.
汉语符号系统中所映射出来的是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成语是汉语符号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它的形成与演变中,汉民族具象性的思维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语中包含大量的“象”,生动而具体,它们所具有的性状和特征就是这些成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春天吃紫光,夏天吃红光,秋天吃绿光,冬天吃蓝光……这样,“人的平均寿命不应低于280岁”,这是俄罗斯著名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教授得出的结论。春天吃“紫光”在春天和春夏转换期,紫外线和紫色光为主要的光谱射线。多吃紫色的食物,如甜菜、水萝卜等对人体有益。不宜吃含油脂、动物蛋白之类吸收黄色光和低频射线物质较多的食品。夏天吃“红光”在夏天和夏秋转换期,光谱射线为红色光和红外线。在夏天最好吃红色、橙黄色的食物,比如草莓、苹果、橙子等。宜饮用酸奶、矿泉水、樱桃汁和西红柿汁这样的红色果汁。秋天吃“绿光”在秋天和秋…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大自然》杂志第5期上,刊有两篇谈及我国古代成语“鹊巢鸠居”或“鹊巢鸠占”的文章。两篇文章作者的出发点或着眼点有所不同,其观点和结论因而也各异,读来颇让人回味。愿就此谈点个人的议论和看法,作一交流与商榷。《甚善甚善,莫谓鹊巢鸠占》一文,讲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喜鹊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