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高分子冠醚液晶与全甲基β-环糊精、全丙基β-环糊精、全戊基β-环糊精等三种全烷基化β-环糊精分离位置异构体的结构比较,它们在分离分子体积大小不同的化合物时,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全烷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柱分离二元取代苯异构体的方法.合成了全甲基化β-环糊精,全丙基化β-环糊精,全戊基化β-环糊精.并用它们作气相色谱固定液,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用以分离二甲苯、二硝基甲苯、甲酚、二甲酸等工业及环境污染物中常见的异构体.用10m长的毛细管柱可以很好地分离上述的二元取代苯异构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全烷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柱分离二元取代苯异构体的方法。合成了全甲基化β-环糊精,全丙基化β-环糊精,全戊基化β-环糊精。并用它们作气相色谱固定液,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用以分离二甲苯、二硝基甲苯、甲酚、二甲酚等工业及环境污染物中常见的异构体,用10m长的毛细管柱可以很好地分离上述的二元取代苯异构体。  相似文献   

4.
全甲基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在气相色谱拆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碘甲烷为烷基化试剂,用一步法合成全甲基β-环糊精。将该产物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进行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以羧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对氯霉素前体和甲砜霉素前体对映体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类型和浓度、背景电解质的酸度、背景电解质的类型、操作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分离结果表明,不仅为此类药物提供了简便、快速的分离分析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比以往报道更高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6.
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混合GC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β-混合GC固定相的分离性能。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苯的位置异构体在两种环糊精混合固定相上的分离情况,从柱效,固定相的结构及其与溶质的作用方式讨论两种环糊精混合固定相的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7.
环糊精被广泛应用于液相色谱中,其中以β-环糊精更为普遍,因其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当中以全衍生化β-环糊精更为显著,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中键合相的合成是手性分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重点研究全衍化β-环糊精的键合相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在绿原酸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β- 环糊精作载体,使与金银花茎叶提取液中的绿原酸共沉淀,以达到药用成份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小檗碱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性质,并利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在不同pH值下小檗碱与β环糊精的形成常数,结果表明:小檗碱与β-环糊精以1:1配合;中性条件下,β环糊精与小檗碱有最大的包结能力;疏水作用以及构型识别是形成包结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β-环糊精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简称cpd.I)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pd.I作为柱层析固定相拆分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结果表明,对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拆分率分别可达到21%、47%和52%,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经修饰后拆分这些物质的能力比β-环糊精要好。  相似文献   

11.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研究山莨菪碱的手性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的手性分离.方法以β-环糊精及羧甲基-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影响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拆分山莨菪碱对映异构体的最佳分离体系.结论羧甲基-环糊精可使山莨菪碱的4种对映异构体达到基线分离,与山莨菪碱结构相似的东莨菪碱和阿托品未达到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美我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使用差热分析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加以鉴定,证实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从而说明β-环糊精和亲水性物质也能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在绿原酸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雪芬  彭仁武 《河南科学》1999,17(4):385-387
用β-环糊精作载体,使与金银花戏叶提取液中的绿原酸共沉淀,以达到药用成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尿素体系的包给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包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稳定.这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种新的环湖精衍生物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烷化等方法合成3种新的的含有大官能团和长烷基链的β-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七(2,3-O-二苄基-6-O-叔丁基二甲基硅基)-β-CD、七(2,3-O-二苄基-6-O十二烷基)-β-CD、七(2,3-O-二乙酰基-6-O-十二烷基)-β-CD,并考察了该固定相的气相色谱性能,这些固定相均具有较好地成膜性,较高的柱效,对难分离的芳香族位置异构体二甲苯、甲酚等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烷基链长的增加和大官能团的引入改变了环糊精的空腔结构;环糊精上取代基的大小、极性、形状与客体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等对于客体分子的识别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异丙嗪旋光异构体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不同的手性选择剂拆分异丙嗪旋光异构体。用手细管区带电泳法拆分异丙嗪旋光异构体。研究表明,用低浓度β-环糊精(β-CD)可基线分离异丙嗪旋光异构体,用谷氨酸-β-CD不能基线分离,而用由两者组成的混合手性剂体系所造成的分离介于用各单个手性选择剂所造成的分离选择性之间,在一些混合比例下也可其线分离异丙嗪旋光异构体。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悄素体系的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勹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 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关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琪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精精的络稳定,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  相似文献   

18.
在pH10.8的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和其二聚物分别与酚酞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聚物使酚酞的退色程度比β-环糊精的大,以此探讨了β-环糊精二聚物的包结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高聚物,以元素分析法确定聚合物中β-环糊精单体含量,以标准方法测定聚合物有吸水率用以表征亲水性和交闻度,该聚合物的吸水率和摩尔交联度两个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可近似地用线性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20.
以β-环糊精为母体,先与马来酸酐反应合成了双-(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简写E1),后用氯乙酸修饰E1,得到了双-[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β-环糊精(简写E2),再利用E1或E2作为催化剂,催化苯和甲醛反应生成了苯甲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