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不足逐步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文章探讨了高校后勤服务执行力的内涵,剖析了当前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管理中存在的影响执行力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执行力的对策.以图促进高校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高校后勤改革日趋深入 ,现在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优质服务、服务育人”形成了我国高校后勤工作的特色。在今后的高校后勤改革中 ,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笔者仅就此略抒浅见。一、服务育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教育属性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服从于出人材、出成果。学校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学校重要组…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后勤人员管理逐步社会化,这一措施不仅能够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更能使后勤人力资源得到优化从而促进后勤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双向提高。本文就高校后勤的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了高校后勤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突出了高校后勤的现状,在符合高校后勤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管理社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提出了“服务育人”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任务、对办好高等学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瀚 《科技资讯》2009,(3):208-208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后勤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三个特点:职工素质决定后勤思想工作艰难性、机制变革导致后勤思想工作复杂性、观念更新带动后勤思想工作挑战性。“以人为本,帮教并举”是新时期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被认为是从教学和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保证,只要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和运转,只要师生员工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后勤部门便算达到了其“优质服务”的要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我国形势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后勤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就是在“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服务育人”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  相似文献   

7.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指出:“要把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的第三产业单位,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现企业化管理”。1992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根据企、事业分开的原则及学校教学科研、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多方面的不同职能,建立不同的管理办法。后勤保障要转为经营服务,并创造条件实现社会化”。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教委的这些指示为高校后勤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深刻认识上级有关高校后勤改革的指  相似文献   

8.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要的、根本性的理论依据,也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方针。 高校后勤社会化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  相似文献   

9.
何侠 《科技资讯》2014,(26):169-16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的管理体系也在随之变化,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正在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模式方向发展。每一个新模式都是一条“长征”路,在实践落实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新的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新模式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详细论述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解决当前高校后勤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已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后勤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今后的工作目标是: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166-167
一流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需要一流的后勤队伍相匹配,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后勤队伍在素质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管理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科学地应对,使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一切“教、学、研”活动的基础保障,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是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到了“瓶颈”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后勤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后勤针对“甲乙方”关系模式改革发展方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翟吉和 《科技资讯》2006,(32):87-88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国办发[2000]1号文件下发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夺解决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瓶颈”问题,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下一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改革工作推向深入,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后勤服务的内涵和管理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社会第三产业的一部分,高校后勤服务既有社会服务业的基本属性,同时,又有服务育人的特性。目前,高校后勤服务正在逐步引进了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正确认识ISO质量管理体系和贯标认证工作、不断改进后勤服务等手段来保障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工作的高效益,需要改革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内化与外化在效益原则上的统一。有了校内后勤服务系统的企业化(内化),社会第三产业对高校的渗透(外化)和高校联办后勤(准社会化),便能改变高校办“小社会”的状况,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保障性工作。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迅速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社会化改革之后的高校后勤工作出现了教育性与市场性、依附性与垄断性、经营性与服务性、规范性与灵活性、长效性与短效性等多重属性。后勤消费个性化、后勤服务人性化、后勤管理企业化、后勤运作市场化等开始成为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最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李鹏同志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离不开后勤工作”,“管理干部和后勤职工要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工作既有服务性、管理性,又有教育性,高校后勤干部和职工既是服务者、管理者,又是教育者.他们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果的积累巩固,已使我国社会运生机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倘若从1978年“扩权试点”算起,我国高校的后勤改革,已经历了十五个寒暑。 十五年来,大批热心高校后勤工作的同志,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精心研究,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使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后勤工作,从埋头服务向服务社会化发展,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然而,高校后勤改革同我们总体改革一样,决心要大,步子要稳,许多措施不可能一蹴而就,许多做法人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理解,个中滋味,笔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党中央的决定,不仅肯定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指明了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方向,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继续深入向前发展。搞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改革是管理科学的一个新课题,是全国高校和其所在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的共同任务。现根据贵州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和新形势的要求,提出我省高校今后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几点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8月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已指出:“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小平同志的这个精辟论述,深刻地阐明了后勤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在改革开放洪流的推动下,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好势头。但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队伍建设问题,从整个高校后勤队伍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