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镇江中心城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在对镇江中心城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和对"一城两翼"中心城空间结构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可从空间、交通、生态、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将镇江中心城的空间结构优化为"一城两翼多中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北宋东京外城来源于五代后周时期所修的罗城。北宋时期,修筑了瓮城、马面、敌楼等防御设施。城墙内外皆为夯土,十分坚固。除了加固城体之外,北宋时还对外城南墙进行外扩,以增加城市容量。城墙外围有护城河,河宽水深。  相似文献   

3.
以镇江的古今"科教三星"(祖冲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南朝"文学双璧"(刘勰著<文心雕龙>、萧统主编<文选>),宋代"书画二米"(米芾、米友仁)为例,揭示其精神内蕴、概括其历史功绩、赞颂其高风亮节,总结出创新科技精神是镇江历史文化宝库中光芒四射的瑰宝,是镇江历史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镇江城3 000年连续不断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南岸,西接南京,东临上海,北与扬州“京口瓜州一水问”,是长江三角洲的咽喉之地,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镇江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群山怀抱,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形成了“城市山林”的独特风貌。金山、焦山、北固山与长江、京杭大运河组合成一幅山水长卷;南山、茅山、宝华山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英德市英城镇江湾村的民俗调查报告。报告以客观描述为旨归,以地方特色为重点,向读者介绍该村之民情风俗。  相似文献   

6.
镇江城地处长江运河之交,其江岸区域的发展深受长江、运河物流格局的影响。唐宋以后,江岸区域逐渐形成"东港西渡"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面作为运河入江口的大、小京口主要用以停泊漕艘商船,西津渡则主要用以摆渡商民渡江。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极大改变了镇江江岸既有的空间格局及其原有职能。《天津条约》签订后,镇江作为上海之外长江流域的另一个开放口岸,其江岸区域的职能与空间格局迎来了一个重塑的契机,"东港西渡"的旧有格局被一体化的江岸发展趋势所取代。在有限的江岸空间内,华洋、官民之间冲突不断,进而导致江岸区域社会秩序的重组。  相似文献   

7.
罗城古镇船形街建筑格局奇特精致,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空间形态并誉为“老四川文化的扛鼎之作”。其细节处理乃至整体布局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巧合实际上都蕴含了设计者独特的匠心,堪称国内孤例。极为珍贵,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对罗城古镇的资源特色——船形街进行了现状分析和竞争优势比较。并针对罗城的旅游现状提出了“亮船——看船——游船”的开发构想,以期能对罗城的旅游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镇江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江地域文化是长江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久远、南北兼容、东西并蓄、宗教多元、文武兼备、隐士文化等特点。镇江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区位、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交通等因素对该地区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全面推进,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肌理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邯郸罗城头村为例,运用"类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提炼城中村肌理在城市、街区、建筑和文化4个层面中的要素,剖析了罗城头村肌理特色以及现状问题,并从约束性要素和重复性要素出发,对将来城中村的更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  相似文献   

11.
民国年间,在镇江大市口两次出土北宋时期碑刻,其内容主要记述修筑润州大市砖砌街路的事迹,它们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铺设砖街的早期实证,并反映古代民间人士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传统特色。而近些年来的城市考古,又揭示了唐宋时期大市周边的繁华面貌。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镇江城市考古的深入进行,有关宋代镇江京口闸澳系统的若干节点取得了新的成果.爬梳历代方志文献,结合考古发现,可以对宋代京口闸澳的分布、运河河道的走向及闸澳系统的功能进行新的推断.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其政治﹑社会﹑经济生活迥异于唐代以前的朝代。宋代统治者在立国初期,面对社会结构重组、城市人口流动、弱势群体救济等社会问题,及时做出政策调整,为构建宋初的社会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此外,重建民间自治组织、调整新兴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鼓励私学等举措取得很大成效,进一步体现了宋代统治集团的社会治理能力,完善了宋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宋朝建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宋代城市改变了汉唐以来居住区和商业区分隔的传统,实施了厢坊制度;此外,宋代还打破了行之已久的宵禁传统,开放夜市,使城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程度。宋代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冲破了市民等级束缚,安置了剩余劳动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风气日益奢靡,治安事件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8.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   

20.
唐瑛先生的学术专著《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宋代文言小说成就不高的偏见,同时在如下几个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是还原了宋代文言小说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三是坚守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性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