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探讨了我国农业合作化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本身孕育着深刻的矛盾.随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推行,同落后的农业之间发生尖锐的矛盾,而农业合作化当时被视作解决它们矛盾的基本途径,随着矛盾的日益发展,农业合作化在实践中就不断加快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古代是世界历史上农地产权市场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商品化和流转的高度市场化却在新中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急剧的制度变迁中嘎然而止,彻底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究其原因,与近代以来农业危机和中国的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因国防安全需要而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进而实现的农业合作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以单纯的经济因素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当时、现在和将来都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析新中国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从1953年初开始,在“积极领导,稳步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河南地方干部在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下从初期的无所适从中摸索出发展运动的实践经验,河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稳步发展,然而此时中共中央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上开始加速,并对稳步发展的主张作出了政治上的定性与批评。紧随着中央的步调,伴随着中共河南省委对此前工作的批评,河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驶入了快车道,并一度“领先”全国,最终作为系统工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极速中草草完成,遗留下大量的矛盾,最终导致了“闹退社”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伴随着权力的不断集中,并且这种权力集中明显呈现两个趋向:一方面是权力由地方集中到中央;另一方面是权力由政府向党的机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与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运行中暴露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激励不足的问题,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意识形态工具逐步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意识形态的泛化运用对当时中国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体制下的工资与就业制度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服务的。这一制度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所留下的痕迹。基于此,试图通过对传统体制下的工资一就业机制与工业化道路关系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工资与就业制度的变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俊 《科技信息》2009,(20):I0150-I0150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并将其列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给予了高等教育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端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分析了人才流动原因,提出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广东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新中国城市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转变,为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基础。而当代我国城市道路化应跳出旧有模式,结合我国区域差异大的特性,坚持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展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曾经要求农业适应工业,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他又提出要重视农业,工农业不但要同时并举,而且要按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毛泽东强调农业,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目的却在于发展工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这一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前进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包括农业在我国所处地位浓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提、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认为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硒资源,富硒农业已成为江西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又一张名片。江西省宜春市富硒土壤面积居全省第一,富硒农产品种类多、涵盖面较广,富硒农业走在全省前列。本课题组通过对江西省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实地调研、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士访谈,在总结宜春市富硒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发现宜春市富硒农业存在“富硒资源本底不清、少量地块硒与重金属伴生现象不明、科研支撑能力不强、富硒农产品标准不全、产业规模体量不大、产业链上企业带动不强”等问题。基于宜春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江西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六项政策建议:建立重点富硒区域(重点基地)、支持重点富硒产业、扶持重点富硒企业、攻克重点富硒技术、树立重点富硒品牌、优化重点富硒产业政策。通过以上政策措施来助跑江西省特色农业发展,提升江西富硒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深入分析攀西地区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优势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攀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稻米是我国的主粮,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稻米重金属污染胁迫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我国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种类、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稻米重金属的控制技术及对策提出了建议,以期待为稻米重金属污染的解决、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Hg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愈发严重。以重金属Hg为例,叙述了Hg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日本的"水俣事件",提出了汞中毒的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探讨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明确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特征,从而提出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地域体系中,西亚处于欧亚大陆亚太地区发达经济地带与欧洲发达经济地带之间的“低谷”.本文着重探讨西亚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地域组合结构,揭示出西亚客观存在着三大类型经济及其相应的地域部门结构,并对其特征、存在问题、调整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分析了宏观串联经济系统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国家经济增长——物价指数系统的问题,在建模基础上,得到了该问题的次优策略。文章认为,农轻重以0.045,0.087,0.084速度增长,国民收入积累资金以0.05速度增长,80年代中期之后,物价指数增长在0.01以内,国家完全可以达到本世末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个分布式园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针对园区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树形结构的分布式防御模型.该模型包括中央控制台、网络安全防御器、主机安全防御器3部分.然后描述了各个部件的具体的设计方案,以及整个防御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最后分析了模型的优势和缺陷,并提出了弥补缺陷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