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维悬线式力矩器是高密度光学头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等效平动刚度和转动刚度直接决定着光学头克服和补偿系统误差的能力。该文根据三维悬线式力矩器的悬浮支撑模型,依据外力作用下悬线的变形协调关系,利用卡氏最小功原理建立了三维悬线式力矩器在各个有效运动方向上的等效刚度模型。进而由等效刚度可计算出三维悬线式力矩器的固有频率。最后利用Doppler激光测振仪对实验样品进行固有频率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8.5%。该等效刚度模型对力矩器可动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悬线式力矩器是高密度光学头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等效平动刚度和转动刚度直接决定着光学头克服和补偿系统误差的能力。该文根据三维悬线式力矩器的悬浮支撑模型,依据外力作用下悬线的变形协调关系,利用卡氏最小功原理建立了三维悬线式力矩器在各个有效运动方向上的等效刚度模型。进而由等效刚度可计算出三维悬线式力矩器的固有频率。最后利用Doppler激光测振仪对实验样品进行固有频率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8.5%。该等效刚度模型对力矩器可动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析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ANSYS二次开发技术以及ANSYS二次开发在VB中的实现.分析表明,利用VB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ANSYS在工程分析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段志东  刘克温 《甘肃科技》2007,23(12):81-82,76
有限元软件的实体单元因没有转动自由度,所以没有力矩输入输出功能。为解决实体模型力矩的输出,从后处理节点载荷结果数据出发,给出了三维实体模型力矩计算的原理和ANSYS中力矩输出的方法,扩大了实体模型的数据输出,提高了分析人员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5.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有着强大的计算功能,通过二次开发后,在结构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建立一个两层的钢框架结构,利用ANSYS软件进行建模、划分单元,对其进行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给出了关键点处的变形和应力,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UPFs是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强大的二次开发工具,为了ANSYS用户在使用UPFs进行二次开发时有更多的参考并弥补ANSYS因元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而在抗震工程应用中严重受限的不足,在ANSYS中用UPFs对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和算例验证,结合实例详细演示了用ANSYS的UPFs进行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的具体过程,并对应用UPFs时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和经验技巧进行了总结。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本构模型可使ANSYS更好地应用于岩土和结构抗震工程当中,开发的技术和经验可供UPFs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讨论陀螺力矩器的热力学模型 .根据陀螺仪力矩器基本热平衡方程 ,考虑陀螺动态过程中发热和散热条件的变化 ,建立了高动态动力调谐陀螺仪力矩器的热力学模型 ,编写了力矩器热力学仿真软件 ,对陀螺仪动态变化过程中力矩器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8.
讨论陀螺力矩器的热力学模型。根据陀螺仪力矩器基本热平衡方程,考虑陀螺动态过程中发热和散热条件的变化,建立了高动态动力调谐陀螺仪力矩器的热力学模型,编写了力矩器热力学仿真软件,对陀螺仪动态变化过程中力矩器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9.
阻尼力矩器的实现原理及控制是自动化陀螺经纬仪实现快速寻北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电磁线圈式阻尼力矩器机构复杂,装配难度较大,零位稳定性较差.本文中分析了陀螺房体在施加阻尼力作用后的运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采用圆型板转子阻尼力矩器对陀螺房体施加阻尼力矩,实现快速寻北的方法;并实际介绍了该阻尼力矩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给出了控制方程.研究表明,采用该阻尼力矩器具有简化输电结构、减小整机外形尺寸、增加仪器零位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采用电子强力仪对悬吊式粗纱握持器退绕力矩的测试,并对国内外几种悬吊式粗纱握持器退绕力矩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测定和比较粗纱握持器的工作性能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本文还对导纱杆位置与粗纱退绕力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优化设计超导磁体,不仅可以从技术上保证超导磁储能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在一定条件下的单螺管储能磁体的基本参数(长、外径、内径等),得出最优设计方案.在ANSYS中对超导储能磁体进行模拟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货架立柱截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架立柱是由薄钢板冷弯而成,其截面形状是影响承载能力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的优化设计功能,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货架立柱截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计算相关参数的敏感性以及输入参数的响应来确定优化方案,进而设定优化目标来计算出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有限元刚度矩阵的压缩存贮及组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细胞元索引存贮方案,提出一种仅组集有限元刚度矩阵中非零元素的方法,该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计算所需内存空间与有限元网格节点和单元的编号模式无关,适于进行自适应网格细化有限元分析。针对刚度矩阵的一维压缩存贮格式,对稀疏矩阵直接解法和预处理共轭梯度法进行探讨,并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某地铁车辆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ANSYS5.7的计算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不超过2%,说明提出的存贮方案和求解方法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在锚固和非锚固情况下对某2万m3储液罐进行了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分析,并考查了隔震装置的隔震基频和阻尼比的变化对储液罐隔震的影响。以动力响应中的最大应力值来评价隔震装置的隔震效果,以此分别确定了储液罐在锚固和非锚固状况下隔震装置的最佳隔震基频和阻尼比。  相似文献   

15.
精密剪切模具CAD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模具CAD技术的发展状况,简介了精密剪切模具及其理论依据,针对精密剪切模具CAD软件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开发难点,论述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即合理地运用ANSYS进行结构优化分析,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优化结果存储,利用UG二次开发技术完成模具的自动绘制与装配.  相似文献   

16.
李志明  俞然刚  王佳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908-6911,6917
大型LNG(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外罐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来负责收集由于偶然原因从內罐中渗漏出的液化天然气。內罐在泄漏状态下内力分布和变形较为复杂。我国LNG事业起步较晚,国内对大型LNG储罐外罐的研究较少,尚不能完全自主设计大型LNG预应力储罐。为打破大型LNG储罐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内自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某16万m3LNG储罐为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內罐泄漏状态下的外罐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內罐泄漏状态下外罐应力和变形规律,逐步优化外罐环向预应力筋配置。最终提出合理的环向预应力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直洞式火炕存在高温烟气流场范围小、接触炕板面积小、出烟口温度高等缺点,导致火炕热效率低、热舒适度差。为改善和提升火炕热工性能,以流体力学和建筑热工知识为指导,遵循前引后导原则对烟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大量火炕模型烟气流场的模拟,精选出I(A)型、II(A)型2种改进火炕方案。利用ANSYS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可知:与现状火炕相比,改进火炕能够使更大范围的烟道炕洞、炕面板接触到高温烟气进而吸蓄、存储、释放烟气热量,降低了出烟口的排烟温度,大幅提升了火炕热效率和热舒适度。同时,也为火炕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发电厂房动态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是地下发电厂房动力特性分析研究中极为重要亦很难确定的控制参数。在借鉴以往反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了其与ANSYS软件的接口,并建立了结构最优化遗传动力识别通用模型。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测试资料,反演识别了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和围岩边界动态参数,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实际,对月牙肋岔管及其水压试验方案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工程需要设计了岔管主管和支管水压试验封头.在ANSYS中建立了岔管、封头和水压试验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对岔管和封头进行了分析与校核,提取了观测点处的应力值,为岔管的现场水压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罐泄漏条件下LNG储罐预应力混凝土外墙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罐泄漏条件下圆柱形预应力LNG储罐混凝土外墙,利用ANSYS软件建立储罐外墙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将动液压力解析解与地震荷载同时作用于储罐外墙,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波波形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比较大.预应力筋效应能对储罐外墙起到抵消环向应力的作用.不同预应力构件在同种地震波作用下,同一位置同一时刻的环向应力大小相差为0.01%~3.81%;Taft波产生的环向应力较大.通过比较各构件的受力特性为实际工程配置预应力钢筋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