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科技园地》2006,(3):28-28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  相似文献   

2.
榆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气候敏感区,各种气象灾害频繁,每年都因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和由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其中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榆林市气象局始终把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放在第一位,把事关社会公共安全的关键性、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对建国以来,我市发生的各种气象灾害都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在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气象灾害度分析广西的气象灾害,划分气象灾害年型,得出广西各地的历年平均气象灾害度为:0.189~0.277;广西的气象灾害年型以少、中灾年型为主;70年代广西各地的气象灾害度值均小于60年代和80年代,70年代广西处于相对少灾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承德市冬季日光温室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利用承德市1971~2017年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和极大风速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承德市冬季气温、日照时数、低温日数、寡照日数的变化和主要日光温室气象灾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10年来承德市冬季有变暖的趋势,2017年低温日数与最长低温持续天数分别较1971年减少了49.2%和52.9%;冬季日光温室主要灾害以低温冷害为主,近47年来发生次数逐渐减少;轻度连阴天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减少,同时中、重度连阴天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增加;低温寡照灾害以轻度灾害发生为主,近年来发生次数呈增加的趋势;大风气象灾害发生次数逐渐增多,2011~2017年年均发生轻、中度灾害分别是1971~1980年的2.0倍和3.7倍。  相似文献   

5.
应用1984—2007年青海气象灾害资料,分析影响青海旅游活动的暴雨洪涝、冰雹、雷电、大风、沙尘暴和雪灾等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在青海旅游气象灾害中,冰雹发生的机率最大,占总灾害次数的42.8%;雷电发生的机率最小,占总灾害次数的7.9%。在地域上,海东地区和西宁市是青海旅游气象灾害频发地区,海西州发生旅游气象灾害机率最小。6~8月份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灾害为5~7月份)发生机率最大,占总数的79.2%~90.9%。暴雨洪涝、雷电、冰雹灾害期与适宜旅游期重叠,是影响青海旅游业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气象安全保障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核心.该文系统阐述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确定和管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管理包括单位责任主体落实、人员管理和气象安全保障措施三方面.其中,气象安全保障措施涵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7.
该文收集了南郑县近50年气象灾害记录信息244条,按灾害严重程度,依次对暴雨地质灾害、干旱高温、连阴雨、农业病虫害、低温冻害、大风冰雹、寒潮暴雪等气象灾害情况进行了分述,并根据南郑县地形、气候和行政区划特点,对灾害分5个分布统计。  相似文献   

8.
气象灾害是不可抗拒和消灭的天祸。中小学师生在彪悍、凶顽的气象灾害面前无疑是渺小的弱势群体。如何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将气象灾害对校园的侵袭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十分重要。该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气象灾害的种类、时空格局及危害特点,结合大量危害或影响中小学校园的气象灾害实例,对目前中小学气象防灾减灾现状作出科学评价,提出了中小学校园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的新对策,以期在未来应对灾害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提高国家财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量气象灾害资料的分析,将发生在湖南省内的气象灾害划分为7大类19种.同时,分析了湖南省气象灾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1~2001年大理州的气象资料,对近10年重大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发现:九十年代大理州多旱洪少低温,气象灾害以干旱为主,洪涝次之,低温冷害、秋季连阴雨相对较少。同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54%、43%和81%,且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其中,气象灾害发生次数方面,东南亚占全球36%,南亚占29%;经济损失方面,南亚占40%,东南亚占39%;死亡人数上,南亚占48%,东南亚占37%。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加速增长,2010-2019年气象灾害次数较2000-2009年增长了约2.8倍,但死亡人数减少了将近76%。建议尽早尽快开展“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气候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涧的气候特征,分析了南涧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南涧县气象防灾减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文万  邓丽霞  黎洛丝  郑金新  曾思亮 《广东科技》2013,22(8):211+138-211,138
利用龙川1959年建站以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候条件,研究暴雨洪涝、台风、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发生的规律和农业灾情,探讨气象灾害与农业灾情灰色关联,结果表明,龙川农业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旱灾和台风,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灾害相对较小。以期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履行气象造福人民职责,进一步推进龙川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互助县近50年气象灾害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气象灾害为冰雹、洪灾、连阴雨、干旱和霜冻等,发生机率依次为43%、26%、15.2%、13%和2.8%;80年代以后灾害发生趋势明显上升,干旱、冰雹、霜冻、洪灾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分别是70年代以前的2.9、2.4、2.2和1.8倍,成灾率由80年代的76.3%上升至90年代的83.4%。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地形地势导致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小河流地区山洪灾害预警一直是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洪涝灾害致人死亡的主要灾种。通过对2015年至2019年汛期新疆范围内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汛期主要山洪灾害的统计进行分析,对巴音沟河流域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汛期山洪灾害进行分析比对,提出提高对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认识的建议和提出加强省级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地形地势导致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沈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文中介绍了气象灾害监测颓警系统中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气象灾害预报预誓系统,气象信息网络及数据库系统、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实现方法。阐述了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实现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等探测信息与电子地图的叠加显示技术。沈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法对市级气象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象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气象灾害虽然类型多,但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雾害也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点分析、阐述了重庆市旱灾及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掌握重庆市旱灾、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制旱防洪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了国际上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研究的基本成果,重点讨论了我国旱灾、暴雨洪灾,高温热浪、霜冻、低温冷害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指出:在过去50多年气候明显变暖的背景下,华南,西北东部和东北东部随着降水量的减少,降水日数也显著减少,干旱化倾向十分明显;长江流域的强降水过程明显趋于增多,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也趋于增加。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无霜期显著增加。虽然在过去50多年中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和范围总体趋于减少,但由于持续干旱的影响,使得1998年以来又出现沙尘暴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