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等方面,比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阐述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苏联新经济政策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指导,新经济政策失去了相应的理论支撑。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列宁去世后苏联缺乏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失去发展和创新的政治土壤,最终窒息了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所指引的道路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苏俄本应顺着新经济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但由于理论的分歧,加之城乡关系的错综复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新经济政策推行不久就被废止了。  相似文献   

4.
苏联新经济政策是一个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这一举措与我国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大致相似的历史前提和现实背景。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其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50年代毛泽东对在中国实施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作了初步设想和发挥 ,认为这些都可以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又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前途。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没有能准确把握 ,盲目认同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 ,加之受国内过“左”政治氛围的影响 ,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只停留在不稳定的认识状态 ,没能真正成为现实政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差距。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文章客观地指出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偏离。建国后,我国基本上照搬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从而迟滞了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重点论述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史上竖起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却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有不少相似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指出其一脉相承的共性和中国特色枉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加深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属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人们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新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8.
苏联战时共产主义与中国"大跃进"作为转型时期的政策,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二者都是因内部的需要与外部的压力而制定,具体措施都包含社会主义的特征。但战时共产主义激发了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大跃进"却产生了难以弥补的后果,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大跃进造成的思想上的急躁没有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理进行归纳和挖掘,并揭露其对当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地缘经济学的兴起,为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美国政府贯彻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经济措施对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美国新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和推进器。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积极稳妥的民主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政治文明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的角度出发 ,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基本现状 ,探讨中西部地区应该如何利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急剧变动的重要时期,亦是知识分子的个人身份和政治态度的关键转折时期。高尔基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地参与了苏维埃文化的早期建设,他个人的感受、困惑、无奈和觉醒反映了该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解体之后,当代国外学者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反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体制特征转变为核心价值;强调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有益文明的吸收;强调不同所有制的功能,强调市场的工具性;对计划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强调不仅要实现政治民主,更重要的是实现经济民主,强调分配平等和社会主义必须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福利等。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改土归流在土家族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变革。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当然,该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为当今土家族的经济开发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守忠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139-140,14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由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严峻挑战。本文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努力建构适应新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需要的政治文化,倡扬社会主义的人民权力观,并在社会主义本质、民主政治、法制建设、政党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统一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科学地指导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毛泽东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历史和历史经验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并开辟了一条与苏联有别的工业化道路 ,提出了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 ;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基本路线、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及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产生历史性突破 ;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及党建理论 .认真考察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轨迹 ,对于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