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76名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恐怖;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8个因子上,老区农村初中生均存在极其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支持利用度对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青少年网络欺负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50名初中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母亲拒绝与抑郁情绪、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分别都与抑郁情绪、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父母情感温暖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抑郁情绪在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不仅直接作用于网络欺负,而且可以通过抑郁情绪间接作用于网络欺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不同高校65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较高,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应付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2)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应对方式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成熟应对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3)成熟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有负向预测作用;(4)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中,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成熟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性量表对354名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5);自尊与自我控制呈显著的正相关(r=0.33,P0.001);自我控制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控制变量自我控制检验发现,自尊对攻击性直接效应不显著,95%置信区间值为[-0.38,0.57];自我控制中介效应显著,95%置信区间值为[-1.18,-0.54]。结论:留守青少年自我控制在自尊对攻击性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5名中医大在校贫困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改善负性事件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为明晰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辱虐管理量表、负性情绪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反生产行为量表对395名员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三者均与反生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辱虐管理既直接预测反生产行为,又间接影响反生产行为;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亲子关系和核心自我评价在家庭冲突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冲突量表、亲子关系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8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冲突、亲子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问题行为两两显著相关,亲子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在家庭冲突与初中生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结论:家庭冲突既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亲子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社会支持在人际自立特质和社会适应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5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自立的5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积极适应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和积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灵活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初中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MSS)中的人际开放维度、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SAS-YB)对2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初中生331人进行施测,探讨亲社会倾向在留守初中生人际开放特质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积极适应得分与人际开放得分、PTM的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消极适应得分与人际开放得分、PTM的匿名倾向、利他倾向、依从倾向、情绪性倾向和紧急倾向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亲社会倾向在人际开放与积极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亲社会倾向在人际开放与消极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人际开放既可直接预测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也可通过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预测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学校氛围对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学校归属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学校氛围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贵州省527名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校氛围、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氛围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5%。由此表明,学校氛围可直接影响学习投入,也可通过学校归属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1):123-128
为探讨感恩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0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65份。结果显示,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初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各年级中处于最低水平,初二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城镇初中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初中生感恩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在该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该结论对教学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提高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可以从培养感恩特质、调整认知角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85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生在总体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在家庭和自由满意度方面得分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学校、学业和环境因素方面,有更高的满意度体验。(3)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4)初中生的各种生活事件中“,家庭矛盾”、“考试失败”、“讨厌上学”、“失窃”和“升学压力”这五项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评的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绪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82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青少年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积极情绪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青少年的应对倾向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在社会支持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3)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路径的前一阶段受到应对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社会支持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以及何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以及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对所选取的1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负性自动思维在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隐自尊对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内隐自尊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使用PROCESS程序进行事后检验,无论在高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高于一个标准差)还是在低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低于一个标准差)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都显著,即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影响随内隐自尊的增加而增强,外显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58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生活事件、情绪弹性、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情绪弹性处于中上水平;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情绪弹性、应对方式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三变量存在密切关系,情绪弹性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3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羞怯在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整体上,初中的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和羞怯都处于中等水平,初三是初中阶段的转折点,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开端。2)自我接纳、同伴关系分别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3)羞怯在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51.74%。因此,自我接纳会通过羞怯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大学生无聊感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1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除了心理健康总分在籍贯上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时间管理倾向和无聊感倾向总分在性别、籍贯和专业上均无显著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无聊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感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无聊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除了74.54%的直接效应,另外25.45%通过中介变量无聊感的间接效应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SE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学校适应量表(SSBS)对587名内地新疆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内地新疆班高中生受生活事件影响较小,焦虑症状检出率低,抑郁症状比例较高,学校适应良好;②ALSEC,SAS,SDS和SSBS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并且彼此之间显著相关;③ALSEC直接预测,并通过积极社会行为间接预测了SAS和SDS,通过消极社会行为间接预测了焦虑.认为内地新疆班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直接受到生活事件影响,其学校适应行为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初中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在性别、城乡、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本研究运用信任量表(Trust Scal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整群抽样法对322名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3)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旱负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孤独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山西省晋中市两所农村中学的400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旨在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孤独感、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表现出的主要心理症状是学习压力、强迫症状、偏执、情绪不稳定;2.不同性别农村初中生适应不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除数对因子外,农村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O.01);4.孤独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孤独感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