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直觉(Intuition)的关注一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维度,传统观点把直觉看作知识的重要基础和评判标准,直觉方法更被看作是哲学特有的优先方法。但是"直觉是什么?直觉是否具有证据意义?以直觉为方法的传统哲学是否合理?"三个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它们构成了当前哲学界尤其是知识论领域直觉探讨的焦点。基于当前自然主义与传统直觉辩护者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论,论文认为传统直觉观点的核心问题是过分解读直觉的可信赖性,而过强的自然主义则威胁到了哲学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主张采用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然主义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张力,从而尝试为哲学提供经验的基础,同时丰富哲学论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把事物划分为现象与本体,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的方式。康德划清二者之区别,为人类思想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探讨了它在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争论、解放人类思想、划定人的认识界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4-108
西方科学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传播,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基本把握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之后,国内学者试图注入中国特色的元素,实现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它是抽象真理具体化、情境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要形成中国特色或中国化的科学哲学,国内科学哲学界有必要加强中国哲学史学研究,从中获取思想资源;科学哲学研究主体的科学素养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了解需进一步提高;应形成既和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具有内在一致性又不同于西方的具有"特殊性"的科学哲学研究方式;摒弃对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简单的"路径依赖"与"等距离追赶",重视哲学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从研究主体而言,应尽早培育出一批拥有理论自信、具备足够自然科学知识积淀,且长于内在性哲学分析而又敢于"独立门户"的科学哲学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4.
作为女性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人,朗基诺的认识论观点在国外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以及社会认识论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本文旨在从"朗基诺对逻辑实证主义和整体主义知识观的批评"、"语境价值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消解理性-社会二分法,走向多元的认识论"三方面对其重要思想——"语境经验论"进行系统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后期逻辑经验主义在实用主义等哲学的影响下,构造了自由化的经验论。一方面,后期逻辑经验主义反思了传统经验论的三大教条,弱化乃至部分消解了观察与理论、分析与综合以及事实与价值的界限;另一方面,后期逻辑经验主义根据更为自由的命题意义标准,凸显科学概念框架的历史性,强调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践的紧密关联。经验论的自由化,不仅开启了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进路,而且也为当代科学哲学克服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6.
实验哲学诉求回归哲学传统,如果传统是指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传统,那么"哲学-科学"的背书之于实验哲学既不必要也不充分。实验哲学反对扶手椅哲学,但其经验方法及关于直觉的量化表述在哲学方法论上面临困难,最终招致有关"做实验"还是"做哲学"的质疑。实验哲学反对专家直觉,自我认同为(至少是一种有限的)大众哲学,然而实验及被试的"大众性"并不容易得到证成。  相似文献   

7.
赖尔对Knowing-How和Knowing-That的区分受到了斯坦利和威廉姆森的批判,两人的主要靶子是赖尔构造的一个用来反对"理智主义神话"的无限回溯。赖尔用的是归谬法,斯坦利和威廉姆森误解了这一点,以为中断了这个无限回溯就是反对了赖尔。在关于Knowing-How的思辨性研究遇到关键性难题时,本文采用了实验哲学的方法,用蕴含哲学问题的小场景来调查常人的哲学直觉,以此来解答关于Knowing-How的哲学问题。实验哲学采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传统哲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科学起源于哲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对自然界事物或现象背后原因的精确认识或解释。这种认识或解释是人类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理智法则,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的。因此,作为对自然界理性认识或精确解释体系的科学,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信念及其方法论密切相关。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具有明显的哲学特质,科学思想本身就属于哲学思想。所以,科学创新与人们的哲学思想直接相关,它需要人的思想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研究领域从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哲学逐渐分裂成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要深刻地理解现代西方哲学研究领域所发生的这一分裂,首先必须看到,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研究领域,即科学哲学的研究并不依赖于人文哲  相似文献   

10.
歌德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源于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世界,是对自然的亲身理解,对不可知的生命过程的参与。科学具有个体性。近代主流科学完全排除人的因素,以人造的仪器和概念强制自然,片面使用人的理性能力,把科学等同于数学。科学必须使用与自然一致的方法,在作为原型理智的直觉的基础上把握自然的原型现象,使用具有诗性的象征语言描述自然的生命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自1996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史大会算起,科学哲学史的学科性质就备受关注。科学哲学史不是科学思想史,也不是科学哲学的流派史。与传统科学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相比,科学哲学史主张恢复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关联。这门新学科主要研究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思想演化,也就是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冲突与新的融合的思想轮回。借鉴库恩的思想,我们把科学与哲学的这种融合称为科学-哲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哲学共同体因共识而形成、因科学革命而断裂、再因科学促进哲学变革的思想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史角度看,科学与哲学是连续知识谱系的两极,科学哲学应该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总有其哲学观念;任何一种哲学观念,总有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学哲学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的兴起是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状况在哲学上的反映。现代西方哲学已经形成人文哲学和科学哲学两大思潮。针对我国目前科学哲学的研究力量还很薄弱,大多数担任自然辩证法、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等课程的教师对科学哲学缺乏全面系统了解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出现了认识论转向,由此带动了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向科学哲学的过渡.作为世界科学哲学的"次生形态",俄罗斯科学哲学的兴起既是苏联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回应,同时也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对心灵的研究多从属于灵魂学说,主要有两个传统,一是柏拉图开创的理念论的灵魂学说,发展到中世纪由奥古斯丁继承;二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论的灵魂学说,中世纪主要的继承者是阿奎那。莱布尼茨在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从调和的视角对心灵的能动性问题做出新的阐释,这对后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能动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认知科学中,"现象"一词指人类在感知外部事物或内在状态时,于意识中直接呈现的纯粹经验。受到一种可以称之为"概念全能主义"的观念影响,当代哲学和认知科学普遍坚持,现象的存在必须依赖其他更重要的认知能力,也即注意力或概念能力,纯粹现象因而遭到否定。然而通过对"斯佩林-兰德曼实验"的数据与结果进行分析权衡,可以在经验科学的意义上证明纯粹现象的存在,进而揭露概念全能主义的谬误。纯粹现象及其证明过程揭示出:处在人类认知界限之外的经验与世界是不能被摒弃和偷换的,它们是实在论链条的必要环节,并且能够在经验科学中得到认真的研究和对待。  相似文献   

16.
当代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纷繁,内部分歧很大,奎因的自然化认识论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依其给予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不同认识论地位,自然主义哲学可以分为两大类:科学的自然主义与开明的自然主义。开明的自然主义不承认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有着优越的认识论地位,而承认规范性物项的独立地位。开明的自然主义并没有违背自然主义的精神,作为一种研究纲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评析工程师和哲学家对工程与哲学交叉领域的代表性观点,表明工程师完全有能力通过思考工程哲学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更好地建构工程/塑造社会;哲学家们应该切入工程实践塑造出来的社会现实,重建自我认同以赢得社会的承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三结合"传统仍然是促进"工程走向哲学"和"哲学走向工程"的现实依托.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戴上我称为"欧陆式眼镜"的东西,运用欧陆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诸如探究、发现、实验、理论和确证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问题,某些事物就会以颇为不同的方式呈现,你就会看到新的事物,一切事物会彼此相关并以不同的方式与背景相关。透过欧陆式眼镜的凝视,让你倾向于关注两种事物:第一,那些妨碍你看得更清晰的事物;第二,事物"如何"显现,而非事物是"什么"。该隐喻有某种严重的缺陷,但仍是有用的,因为它提示了审视科学的传统视角与欧陆视角之间的巨大差异。它也能被用于发展"科研平台"这个观念,即科学不仅仅是一组活动,不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我们将之封闭的一组工具、实践和借此形成的知识,而是由诸线条的流动之网构成的,这些线条顺利地与紧密地整合入我们的世界并且塑造了世界的轮廓。我在本文中讨论了欧陆科学哲学的两条可能路径。一条涉及的是"解构性的重演",即对我们继承下来的科学概念(包括传统的分析性概念与海德格尔的"科学不思"的概念)的探究;另一条涉及的是可被称为"回归田野研究"的东西,即仔细地审视科学实践。接受这两条路径,将让欧陆科学哲学唤醒一大片重要的探究领域。忽略这些探究的领域,科学哲学将自食其果。  相似文献   

19.
"阶梯式发展理论"的创立来自于对找矿实践的哲学反思;该理论论证了事物发展的前进和上升相统一的运动规律,它是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和主流趋势;该理论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局限性;它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解生态文明和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哲学要为新世纪的科技革命开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到二十世纪,海德格尔曾坦言其“终结”,霍金却直言其“堕落”,这是为什么?西方哲学一般是在神学一科学二极之间跑动。自亚里斯多德始,中经培根、笛卡尔等大师,便铸就了西方哲学擅于为科学争取和守护其自由空间的传统。科学进入近代以来,开始了迅跑,极大的影响了世界进程。中国哲学由于无此传统,终于坠入了饱受欺凌的苦难。当这种苦难还没有结束,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二声惊雷,已揭开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指数式飞速发展的序幕。曾经是科学养母的西方哲学,渐显跟不上科学的步履了。哲学曾创造了纵向深入的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