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了18份樱属植物的核型数据,借助DPS软件用最大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属内系统结构和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樱属染色体基数x=8,染色体数目有2n=16、2n=24以及2n=32;染色体类型有4种,正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随体常见,核型类型有2A、2B、1B 3种;野生类群多为二倍体,栽培品种多倍化现象显著;大叶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十月樱’(C.subhirtella‘Autumnalis’)、东京樱花(C.yedoensis)、山樱花(C.serrulata)聚为一类,支持黑果组(C.sect.Sargentella)成立;二倍体酸樱桃(C.vulgaris)、甜樱桃(C.avium)聚为一类,支持芽鳞组(C.sect.Cerasus)成立;虽然红山樱(C.jamasakura)与山樱花表型相似,但聚类结果显示二者遗传距离较远,前者与钟花樱(C.campanulata)遗传距离较近;本属栽培种类多倍化程度高于野生种类且有多个倍性,与其二倍体祖先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难以解释栽培种的起源。与传统的经典分类结果不同,矮生樱亚属(C.subg.Microcerasus)与典型樱亚属(C.subg.Cerasus)在聚类图上没有明显地分开。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居群观察和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五味子属的14种植物的39个分类性状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五味子属植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团蕊五味子和重瓣五味子——团蕊五味子群和重瓣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第二类为大花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大花五味子群的两个代表类群;第三类包括其它所有类群,该类又可分为三组:(1)五味子——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2)二色五味子——少蕊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3)中华五味子群的8个类群.基于聚类分析结果,提出了包括3亚属(即多蕊五味子亚属、五味子亚属和团蕊五味子亚属)和3组(即中华五味子组、五味子组和少蕊五味子组)的新分类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支持将华中五味子、滇藏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小花五味子等归并为东亚五味子的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落叶习性、下表皮角质条纹、花托膨大否、花单生否、上表皮有无气孔器、花托伸长否、雄蕊数、花药开裂方式、上表皮细胞形状、上表皮垂周壁式样、花粉萌发沟等性状的分类学价值较大,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据此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尾叶樱桃[Cerasus dielsiana (Schneid.) Yu et Li]为中国特有分布野生樱属植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杂交选育出适合中国栽培的樱花新品种有重要意义。【方法】樱花新品种‘胭脂绯’选自于福建省武平县大禾镇帽布村的尾叶樱桃变异植株,2016—2018年春季嫁接无性繁殖苗木100株。【结果】‘胭脂绯’为选育出的樱花新品种,具有花瓣开展、花色艳丽、花径大、花量多而密集,树形开张的特点,通过观察对比,嫁接苗性状表现一致、稳定。【结论】‘胭脂绯’为观赏价值高的樱花品种之一,在园林和景观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生冬青卫茅(Euonymus japonicus L.)上的黑盘抱目(Melanoconiales)真菌3属、11种,其中新种1个,新组合1个,中国新记录种2个。它们是新种苏氏炭疽菌(Colletortichum suttonii W.P.Wu sp.nov.),壳皮炭疽菌(C.crassipes(Speg.)Arx),胶抱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Penz.et Sacc.),卫茅炭疽菌(C.gresium Heald & Wolf),裂胞炭疽菌(C.trichellum(Fr.)Duke)(中国新记录);阿尔及利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algeriensis(Sacc.&Berl.)w.P.Wu comb.nov.)(新组合),短毛拟盘多毛孢(P.breviseta(Sacc.)Stey.),疏忽拟盘多毛孢(P.neglecta(Thuem.)Stey.),变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Speg.)Stey.),土杉拟盘多毛抱(P.zalhbruckneriana(Bres.)P.L.Zhu,Ge et T.Xu),卡氏盘单毛抱(Monochaetia Karstenii(Sacc.& Syd.)Sutton)。文中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30种常见榕属植物的22个性状进行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榕属植物各种之间的平均欧氏距离是5.336 8,欧氏距离最近的是日本匍茎榕和珍珠莲,为1.715 5;硬叶榕和大果榕的欧氏距离最远,为9.770 7.从形态标记聚类图可看出,在纵切线位置(欧氏距离为7.575 1)可将福建省30种常见榕属植物分为6个类群,第1类包括6种榕属植物;第2类包括16种榕属植物;第3类、第5类有3种榕属植物;第4类、第6类只有1种榕属植物.研究结果为福建省榕属植物的分类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产具纤毛分生孢子的腔孢菌(Coelomycetes)5个种,它们隶属于多毛孢属(Polynema Lev.),射毛孢属Stauronema(Sacc.)H. & P. Syd. & Butler),刺杯毛孢属(Dinemasporium Lev.)和双毛壳孢属(Discosia Lib.)等4属。其中多毛孢属和射毛孢属系国内首次报道,并分别记载一新种,中国多毛孢(P. sinensis W. P. Wu)和一新记录种,甘蔗射毛孢(S.sacchari H. & P. Syd. & Butler)。在刺杯毛孢属和双毛壳孢属下分别描述了2和1种。它们分别是新记录种刚毛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strigosum(Pers. ex Fr.)sacc.),确认种槭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acerimum Pk.)和河北省新记录种双毛壳孢(Discosia artocereas(Tode ex Fr.)Fr.).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论在对安徽堇菜属植物18种种子,16种花,21种叶片微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专,植物志和其它献所描述的形态解剖特征对该属25种植物进行了谱系分支研究,通过选出30个性状,以鼠鞭草属遥鼠鞭草为外类群,并通过外类群比较法来确定性状极性,然后用Henning86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地丁,白花地丁,菜比较进化,而三色堇比较原始,并且发现该分类系统与经典的分类有很大的出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择了原产中国17种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41个形态学、细胞学等性状指标,根据种间欧氏距离,利用NTSYS-pc Version 2.10e软件中的UPGMA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首次对该属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被研究的17个种的各居群在UPGMA聚类中很好的分开。数量分类研究支持Section Diphyllon中的Series Brachycerae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择了原产中国17种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41个形态学、细胞学等性状指标,根据种间欧氏距离,利用NTSYS-pc Version 2.10e软件中的UPGMA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首次对该属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被研究的17个种的各居群在UPGMA聚类中很好的分开。数量分类研究支持Section Diphyllon中的Series Brachycerae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产于中国天山的40个樱桃李(Prunus divaricata Ldb.)野生类型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及UPGMA聚类分析显示,野生樱桃李种下类群间遗传多样性有差异,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488,遗传相似系数(Hs)介于0.504~0.851之间,平均为0.678,遗传距离(GD)的范围在0.127 0~0.604 2之间,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08和1.571,而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2则显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标记下的聚类结果,可将中国天山产的40个樱桃李野生类型归为4大类,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天山的40个野生樱桃李可划分为4个变种,即矮生樱桃李P.divaricata var.humila(N.R.Cui et L.Wang)D.F.Cui,comb.nov.、黑果樱桃李P.divaricata var.nigrooarp(N.R.Cui et L.Wang)D.F.Cui,comb.nov.、红果樱桃李P.divaricata var.phoenicea(Z.Xu)D.F.Cui,comb.nov.和黄果樱桃李P.divaricata var.luteola(N.R.Cui)D.F.Cui,comb.nov.。  相似文献   

11.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对川产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药用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学研究。分类采用了形态学、植物化学、地理分布多方面性状。结果表明,川产五味子属的12个种、变种、变型可分为五组;种子表面特征是本属植物鉴定最有用的特征;对应分析能将分类单位之间、性状之间、分类单位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平面图上定量、直观地表示出来,是植物数量分类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Ker-Gawl.)是单子叶植物中同一属内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由于缺乏分子序列方面的研究资料,该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都不清楚.本研究对20种具有代表性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的RLCKVⅡ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子系统学证据所构建的该属系统发育关系不支持先前基于形态证据所建立的分类系统;蜘蛛抱蛋属植物复杂的平行进化关系很可能是该属分化早期频繁种间杂交的结果.RLCKVⅡ基因适用于禾本科、棕榈科和天门冬科等类群,可作为研究单子叶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备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甘草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短荚果系的3 个种和念珠状荚果系6 个种与其近缘属4 个种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结果显示:属间、种间具有酶谱差异,每个属有其特征酶谱带。根据同工酶酶谱性状:下胚轴36 个同工酶谱性状和子叶38 个同工酶谱性状,分别对13 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 个种可划分为2 类;甘草属( Glycyrrhiza) 植物的9 个种很好的聚在一组,盐豆木( H.holodendron) 也在此组,表明两属间关系较近;苦豆子( S.alopecuroides) 、骆驼刺( A.pseudalhagi) 和小花棘豆( O.glabra) 在另一组,它们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对茶藨子属30个物种进行分类鉴定.方法:利用Clustal W软件多序列比对分析从Genbank上下载的ITS2序列,通过MEGA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K2P),基于K2P模型构建邻接(NJ)聚类树,并用RNA Structure5.4软件分析各物种ITS2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从构建的聚类树可知,茶藨子属30个物种均聚为1大枝11个小分枝,说明茶藨子属是一个单系类群;根据ITS2的二级结构分析,该属所有物种都均具有相似的结构,说明了该属的特异性较强,同时也说明了ITS2序列分析适用于茶藨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并在近缘物种间的系统学研究、物种的鉴定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是一类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其分子系统的分类对该药材道地性研究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分子学的分类鉴定依然有限.通过对9种乌头属植物进行ITS序列分析及二级结构预测,并结合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建立了一种对乌头属植物种间鉴定的分子学方法,为后续青藏高原地区道地药材研究奠定基础.形态学鉴定显示,其中6种为高乌头,1种为赣皖乌头,1种为空茎乌头,1种为"遵义"乌头(后用ZY代替).ITS序列分析与聚类揭示这几种乌头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ZY与其他几种差异较大,ITS1遗传距离均大于0.1,ITS2遗传距离小于ITS1的遗传距离,GC含量高达60.9%.ITS一级结构聚类显示ZY为乌头亚属植物,其余8种皆为牛扁亚属,二级结构上XJ与QCHS的具有较大的主环,与其他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ITS2上具有54.5%的CBCs位点,表明在这几种乌头属植物间存在着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6.
全球莴苣族(Lactuceae)的分支分析及其亚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分支分析的方法探讨莴苣族内亚族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在分析比较现行莴苣族亚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遴选出22个代表属和23个与该族系统发育有重要关系的性状,以Scolymus属为功能外类群,利用Henning86程序进行运算,构建了莴苣族系统演化分支图。结果表明现存莴苣族内的大部分亚族是非自然的复系类群,必须予以修正。因此,莴苣族被重新划分为10个亚族,每个亚族各代表一个单系数群其中原有的7个亚族被  相似文献   

17.
嵩草属(Kobresia Willd.)植物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及种内变异式样的复杂性,至今仍被认为是分类学上的"困难属".因此,对于该属系统学其他方面的证据,尤其分子方面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选用21个RAPD随机引物调查了15种嵩草属植物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5种嵩草属植物聚为3类,认为嵩草组和异穗嵩草组的建立是比较自然的,而单穗嵩草组的划分并不自然.此外,分子结论并不支持前人发表的K.maquensis为独立新种,建议降为K.setschwanensis的异名.  相似文献   

18.
冰草属为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大麦族小麦亚族植物。它是J.Gaertner 1770年从雀麦属Bromus L.分出来的。属模式种为Agropyrum cristatum(L.) Gaertn。广义的冰草属是个很大的属,我们采用狭义的冰草属;它与邻近属的区别在于颖舟形,具宽膜质边缘,背部以主脉形成明显的脊。本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冰草属植物全世界近百种,主要分布欧亚大陆温带,以苏联、蒙古和中国北部最丰富,是构成草原以及草原地区沙地和山地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知锡林郭勒地区有冰草属植物4种和2变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牵牛属植物叶片气孔器及花粉亚显微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对山东牵牛属(Pharbitis Choisy)植物叶片气孔器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研究所。结果显示: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gt.)气孔器为近圆形,牵牛(P.hederacea(L.)Choisy)和裂叶牵牛(P.nil(L.)Choisy)均为长椭圆形;它们的气孔类型均为平列型。3种植物的花粉外部形态均呈球形,外壁纹饰都是刺状,都具有散萌发孔;但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孔和刺的形态各种间不同。因此,观察研究植物的气孔器和花粉亚微形态特征,可为植物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蔓黄耆属Phyllolobium,是基于黄耆属Astragalus簇毛黄耆亚属subgen.Pogonophace的一个提升属,虽然沿用了Fisher1818年的Phyllolobium属名称,但完全不是早先其仅一种的分类涵义和范畴.对这个类群的来龙去脉做了必要的说明.基于ITS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分类,对属下组的分类等级做了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