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德雷福斯曾经提出:人工智能的问题既有科技属性,更有哲学属性。因为全部人工智能工作都依赖一个哲学假设:即人类世界是由可清晰表征的始基构成的,而智能就在某种独立的清晰元素之中。但从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哲学来看,上述理性主义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德雷福斯就以现象学为基础来构建他的人工智能批判。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大放异彩,而人工智能似乎已经完全克服了德雷福斯曾经提出的哲学批判。然而,在深入探查近些年来的人工智能工作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进路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依旧没有放弃人工智能表征主义进路的哲学假设,因而仍然无法摆脱德雷福斯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学者聚焦于研究因果关系的深层原因,根源于人工智能界在深度学习上对模型稳健型的需求,映射出统计学方法在因果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果关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不同于哲学语境下的特殊关注点,应该进行跨学科研究界定因果问题的内涵;在哲学语境下从AI领域角度讨论导致因果研究陷于困境的独立同分布问题,可能是近期使得研究取得进展的...  相似文献   

3.
情感、机器、认知——斯洛曼的人工智能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洛曼(Aaron Sloman)是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一位杰出的人工智能哲学专家、认知科学家.他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探讨古老的哲学问题,人类认知的过程及情感的产生机制,进而关注和研究人类的心灵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典人工智能中的一个主要难题是"框架问题",即智能体如何在行动中有效和恰当地表征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世界。本研究以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与框架为视角,认为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表征生成于情境化的实践过程,人工智能应对复杂情境的举一反三、随机应变是情境化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动态维度的地方性产物,人工智能框架问题表征的规范性,正是通过实践内化的因果性得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主要从哲学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现实应用,具有推进哲学研究领域拓展和内容深化的理论意义、引导人工智能相关科技伦理规范及人文约束的实践意义以及支持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历史意义。人工智能哲学研究需要重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等维度的问题,未来应当关注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评判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和社会变革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奇点突破及其评价、人工智能在社会认识论中的应用建构、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运用与社会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围棋人机大战,很多人折服于AlphaGo的精准、聪明和大局意识。AlphaGo的技术架构采用的是模仿人类大脑神经的模式,通过深度学习把人工神经网络的层级大大增加,提升了计算能力。AlphaGo的胜利,让如今已经很火的深度学习益发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阿伽西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时代,见证了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到科学文化学的思想史变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他用审度的态度考察了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问题及其价值限度;坚持可错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统一的科学编史学原则,以"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作为自己的新科学史学纲领;提出了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科学文化观,主张用多元、理性、审度和包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关于科学合理性、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观等多方面的论述,反映了科学哲学从辩护、批判到审度的范式转换,这无论是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思想史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8.
塞尔等人认为,符号的语义派生于使用者的赋予和解释,而非内在于事物本身,没有任何对象凭借自身就是符号;这一批评带来了人工智能哲学的"符号接地问题"。计算主义认为外显符号的语义派生性并不意味着一切符号都是语义外在的。那么,非派生、固有语义的符号或者说内在表征何以可能?通过分析皮尔士等人的表征元理论可以发现,表征本质上呈现为目的论的多元功能系统。我们尝试藉以表征系统的多元结构对内在表征与外在表征的机制给以分析,得出内在表征在机制上依赖于自组织的内在目的,而外在表征则依赖于外在目的;人工智能若要将内在表征内置其中,需建构出基于内在目的性的自组织计算系统。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西方科学解释理论的困境或疑难,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立,哲学前提上表现为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对立,哲学本质上则表现出抽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基础上,吸收哲学解释学的理论成果,走向批判的历史的理性主义,是科学解释哲学研究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陈昌曙教授不仅是中国技术哲学的奠基人,而且是产业哲学的开拓者,他提出了第一个产业哲学研究纲领。他从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和规模效应等方面区分了生产与技术,提出了产业与技术划界的思想。他把现实化、对象化和体系化的技术,即产业技术置于自己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地位,并通过产业技术深入到产业哲学研究领域。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他呼吁必须培养现代产业意识。陈昌曙工程主义传统的产业哲学开辟了自然辩证法新的研究领域,为未来产业研究提出了若干指导原则和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智能得到高度重视并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应该努力建构一种友好人工智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从政府管理层面看,需要加大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研究,实现智能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对人工智能科技的监管与调控。从技术层面上,需要保证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控性、稳健性与人性化,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公正性与透明性。从公众层面上看,需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威胁论,克服人工智能技术恐惧思想。从关系层面看,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人工智能研究应该以"友好人工智能"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建构友好人工智能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非常明确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3.
借助CitespaceⅢ对选自WoS的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探析,结合自动聚类视图与议题标签展现了人工智能心理学领域的6个知识聚类:#0人工智能解决问题议题;#1人工与人类认知共性议题;#2人工智能学习议题;#3人工智能脑科学议题;#4人工智能环境认知议题;#5人工智能表征议题。在深入探究各聚类的核心与热点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心理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1.上世纪50年代图灵和米勒等人对机器认知与学习等概念的猜想与初探;2.70-90年代纽厄尔、西蒙和莱尔德等人基于模块记忆与层级分析对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模型的系统性构建;3.本世纪初基于神经生理学的降维数据认知理论的发展;4.当下人工智能贝叶斯大脑与深度学习理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物理学革命在科学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核心思想和方法纲领都有深远影响。通过分析物理学革命对科学哲学三个流派的影响,开辟了在语境论基底上融合证实、证伪和范式方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正闵万里说,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将是"量子人工智能",目前,阿里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阿里云城市大脑入选。其实,在阿里巴巴内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自身业务有着非  相似文献   

16.
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大课题。本在较为抽象的层次上分析了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成因以及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并据此探讨了两之间加强互动对科学哲学的新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其理论基础却呈现复杂的“未决性”,只有深入反思人工智能哲学基础及其历史演变,才有可能把握人工智能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司马贺所提出的“人工科学”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分析视角。一方面,人工科学作为一种复合性的科学观对于推动经典人工智能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科学观对于“总体性”地认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仍然不乏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如下问题:(1)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制之间缺乏融合;(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其他技术缺乏彼此融合;(3)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运作必须以“剥削”人类的智能为前提;(4)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缺乏灵活处理隐喻、反讽、双关等修辞现象的能力。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有:(1)语言是外部世界的表征,还是言说者内部世界的表征?(2)语言中的规则,究竟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3)语言表征与言说者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何?(4)与语言表征有关的认知构架,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被“具身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研究,主要分为现象学进路和心灵哲学进路.前者以"意向性"为核心,具体在人工智能道德地位领域主要研究其与人类之间的同构关系,并不认可人工智能的独立道德地位;后者以"心智"概念为核心,研究人工智能能否具备与人类相当的心智水平,认为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心智.然而,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学创造力的机器发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发现是结合科学哲学、科学史、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对科学创造力进行研究的领域。这个跨学科的研究进路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作为创造力研究的新进路,机器发现研究从方法、视角和对象等方面推进了对科学创造思维的探索,也因其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特征引发了争议与挑战。本文在对上述诸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也对该研究进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