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存在的取样过程损失瓦斯量大等问题,基于"正转取样,反转密封"思想,研制了密封取样装置,实验室开展了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在现场进行了密封取样与孔口接渣取样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密封取样能够实现定点取样,能够取到碎屑状煤样,且取样后不用考虑瓦斯漏失;由于退钻过程所取煤样被密封,导致井下初始瓦斯解吸量较大,其瓦斯损失量计算方法不能采用现有的常规补偿模型,可采用"2段法"补偿方法;密封取样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值比孔口接渣取样提高6.2%~12.9%。密封取样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井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钻孔密封段密封介质渗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井瓦斯压力测定.煤层瓦斯抽放以及煤层注水中,如何减少泄漏.提高钻孔的密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流体力学.密封材料学.渗流力学.探讨了钻孔密封段密封介质的渗漏机理.得出了钻孔密封介质泄漏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钻孔密封段密封介质泄漏量大小的影响因素.设计加工了钻孔密封装置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钻屑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煤屑瓦斯解吸规律,测定了煤钻屑解吸指标同煤层瓦斯压力的关系,进而确定了红岭煤矿的煤层瓦斯压力.经实际考察,确定的煤层瓦斯压力值可作为评价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验研究了煤屑的瓦斯解吸规律,实验表明:煤屑的解吸瓦斯流量与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密切相关,利用煤屑解吸瓦斯流量可准确测算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该方法具有测定速度快、简单易行、数据可靠等特点,可在现场推广应用.最后提出了利用煤屑解吸瓦斯流量测算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煤层瓦斯压力的概念、分类及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的方法原理论述了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这一新技术在我矿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红军 《科技信息》2013,(4):399-399,401
瓦斯是生于煤层,储存于煤层或围岩中的气体地质体,瓦斯事故在煤矿安全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要想避免瓦斯事故,首先就要从根本上掌握瓦斯的赋存规律,再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新大地煤矿15#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的测定,本文研究了新大地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并分析了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围岩性质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作用,对指导瓦斯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贺西矿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过程,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并确定贺西矿3#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钻孔瓦斯衰减系数等参数,这些基础数据是煤矿进行防治瓦斯和防突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胶囊封孔技术在月矿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瓦斯压力是瓦斯涌出和突出的动力,也是煤层瓦斯含量多少的标志。准确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对有效而合理制定矿井防治瓦斯的措施,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部煤层瓦斯运移过程及分布规律与温度场、瓦斯渗流场及应力场耦合密切相关.基于深部煤层瓦斯运移的热流固耦合模型,结合实际的煤层条件和实测数据,开展了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渗透率是影响瓦斯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初始孔隙率、弹性模量以及吸附应变系数均对渗透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受瓦斯压力和煤层温度的共同影响,不考虑煤层温度预测得到的瓦斯含量结果偏大.  相似文献   

10.
准确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压力,是瓦斯防治工作基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重点在于解决煤层顶底板承压水对测压的影响,严密封堵好钻孔周边围岩裂隙成为下向钻孔测压能否成功的关键。采用马丽散树脂材料结合水泥浆对下向钻孔进行封孔,有效地封堵了钻孔围岩中的裂隙,排除了顶底板承压水对测压的影响,准确地测得了下向钻孔煤层实际瓦斯压力。  相似文献   

11.
660V是煤矿井下最广泛使用的交流电压等级,其分析方法非常重要。使用电路分析软件Multisim建立了煤矿三相交流电路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相交流电路模型不但能够简化分析过程,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防灭火三相泡沫流体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研究三相泡沫的流体特性,采用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剪切速率、发泡倍数、温度、气体介质对三相泡沫粘度的影响,构建了三相泡沫流体的本构方程,测定了三相泡沫流体在注浆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及管压降。研究结果表明:三相泡沫属于假塑性的非牛顿流体,其粘度与发泡倍数和温度有关,而与气体介质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每100m管路中三相泡沫的压力降为0.18MPa。研究结论为三相泡沫在现场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保护层开采和预抽煤层瓦斯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区域性措施。对于采用保护层开采技术的矿井,首先必须计算出其卸压范围,然后才能在该区域内设计瓦斯抽采系统和布置作业工作面。本文依据煤岩卸压变形理论和煤层瓦斯赋存特性,结合安徽皖北煤电公司五沟煤矿保护层开采的实践应用,确定了本矿煤层开采的合理顺序,得出保护层开采后的卸压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现场瓦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湖南利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利民矿井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应力分区易于确定.由于主、次、附加构造应力场的联合与复合作用,导致边界条件各异.3#煤层顶底板的围岩性质不同,地质构造发育就不一样,使其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导致发育于3#煤层顶底板的断-褶构造具有平面上的分区性和剖面上的不协调性.据煤与瓦斯突出的频率和强度,厘定出强突出区、次强突出区、未突出区、弱突出区四种突出区域,分别对应于构造应力区的过度挤压区、挤压区、引张区和过渡区.地质构造的差异性是利民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强度和频率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相泡沫防治煤炭自燃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三相泡沫的防灭火特征,分析了三相泡沫的覆盖效果和阻化特性,实验研究了三相泡沫扑灭多孔介质中的高位火源. 结果表明,靠大流量的三相泡沫不断渗透、堆积和扩散,能将整个采空区完全覆盖,可防治采空区内任何位置的火源. 根据矿井采空区及三相泡沫的特性推导出三相泡沫的扩散距离、注浆管出口离工作面的距离及连续注三相泡沫的时间. 通过三相泡沫在大兴煤矿N2 703综放工作面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向采空区预埋管注三相泡沫的方案,并成功地防治了该面的煤炭自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垂直管不同粘度油气水三相流压降变化规律以及建立新的三相流压降预测计算方法,依托于中石油气举试验基地多相流试验室,对垂直上升管道中不同粘度油相下的油气水三相流动进行模拟。在固定油水比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油相粘度、气液比、气液流量等参数进行油气水三相流试验,研究油相粘度对油气水三相管流压降变化影响规律。利用CFD软件参考试验工况模拟油气水三相流动,确定在不同粘度条件下气液两相分布情况,通过CFD软件模拟确定油水两相在充分混合后可视为单一非牛顿流体混合相。基于CFD模型结果,将三相流看作油水混合相与气相的两相流动,考虑粘度对摩阻系数的影响,根据非牛顿流体剪切特性建立了新的摩阻系数计算方法,基于M-B模型重新建立了新的压力计算方法。对比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发现压降计算模型误差范围在15%内,满足工程实际需求,说明压降模型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防灭火三相泡沫添加剂的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粉煤灰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分析,在其浆液中加入一种合适的发泡剂和稳泡剂,经过物理发泡方式形成粉煤灰三相泡沫,用于防治矿井自然发火。对所选发泡剂在粉煤灰浆液中的发泡性能以及稳泡剂和浆液浓度对粉煤灰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系列实验,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KDF-l发泡剂适合制备发泡倍数较高、稳定时间较长的煤灰三相泡沫,给出了KDF-l发泡剂用于浆液发泡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气体浮选分光光度测定食盐中微量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以二氧化碳气体为浮选剂.将碘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形成的离子缔合物  相似文献   

19.
胡星峰 《科技信息》2012,(35):410-411
制定先进、合理、科学的煤矿瓦斯治理材料消耗定额,对于提高各煤矿瓦斯治理效能,有效防治瓦斯及突出事故,加强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考核,从而促进矿井安全管理能力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基于传统的最终产品和基于作业的定额制定方法不同,本文给出基于生产工序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步骤,该步骤首先划分作业生产工序,确定生产工艺,分析材料消耗动因,最后根据材料消耗的特征确定具体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煤矿瓦斯灾害一直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超限现象时有发生,给矿井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透气性系数低,抽放困难的煤层,管理上很难实现“掘、抽、采”的平衡。为此,王行庄煤矿引进了定向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并成功的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水力压裂后,瓦斯抽放量大幅度上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