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科学从哲学中的分化,曾一度是二者一道步入成熟并获得高层次跃迁的重要标志.但在随后的发展中,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铲断了“哲人之石”的科学根基,使哲学发展呈现为特种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繁殖的过程;而以孔德为急先锋的科学哲学则将“哲人之石”拒斥在科学大门之外,使科学发展因丧失了人文理性的精神导引而陷入重重困境.正是有感于此,西方科学哲学的现代逻辑主义、历史主义各派才发出了接纳和重建“哲人之石”的呼唤.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努力又在西方后现代转向所张扬的颠覆声中,被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2.
 1992年,英国Nature杂志刊登了卡尔·萨根为纪念科普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而撰写的讣文,其中提到:“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我们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于同情.”这段话深刻阐释了科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虽无法瞬时生效,却能经日积月累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科普出版目前在中国图书出版业中仅占极小份额,畅销书排行榜也难觅科普图书.出于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科普出版阵地坚守十余年,打造了以“哲人石丛书”为代表的科普图书品牌.  相似文献   

3.
 人文情怀是一种人生境界选择,也是一种维系人类和谐的纽带。人文情怀能使科学的进步化为文明的进步,人文情怀引领的科学智慧才是人类向往的能力。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治学、参与公共事务、哲人气质3 个方面,它呵护科学努力接近它的终极价值--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4.
资讯快递     
<正> 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一、中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二、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王选、黄昆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三、“神舟”三号、四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圆满返回四、我国科学家率先开发出癌症检测生物芯片五、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实施大陆科学钻探,这在世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为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浙江省科协决定组织实施一项丛书工程——《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编写出版50位浙江科学家传记,每位入传科学家撰写一册。首期推出13位,并已开始在“大众科技网”上向全国公开征集这13部传记的作者。省科协的同志告诉记者,入传科学家必须是为浙江科技界所公认的精英,其筛选原则有三:中国近代以来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大突破或取得过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科学家;浙江籍或在浙江生活工作10年以上的科学家。入传科学家需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书上架     
《少年科学家丛书》《少年科学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是一套好玩的科学故事丛书。它将海洋学、医药学、航天学、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 化学、动物学、代数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内容,水乳交融般地搬进难以言尽的生动有趣的好玩的故事里,让孩子们在这套丛书里尽情享受开心玩科学的乐趣,过足了玩科学的瘾。这套丛书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玩出兴趣,玩出知识,玩出技能。《科学无神论中学生读本》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科学无神论中学生读本》,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中学生中开展无神论教育领域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I0001-I0001
美国科学家沃尔特·萨顿在其著作《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中说:科学精神“它几乎像人类自身一样古老。它充满了整个科学的发展,从早期人类极其简陋的实验直到现代物理学家最大胆的演绎。”他认为,这种精神比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加宝贵,它是“科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科技书屋     
《苏南科技开发》2005,(7):60-60
《比科学知识更珍贵》古吴轩出版社丛书主编吴玲仪本册编著强亦忠为了推进市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建设,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市民科普读本》。《读本》共4册,分别是《比科学知识更珍贵》、《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与健康》、《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每一分册虽然各有特定的知识领域,但都具有共同的特色。一是坚持科学性;二是强调实用性;三是讲究可读性;四是保持先进性;五是具有导向性。本书是其中一个分册,在《读本》丛书中居于领先的“纲”的位置。首先通过“导言”对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理论上作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说明。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和人物的介绍,让读者从中学习和领悟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内容与实质,实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知识爆炸     
有人把今天国际文化的历史潮流称之为“知识爆炸”。这是用“爆炸”二字来形容十多年来科学文化突飞猛进的趋势,它的表现形态是:(一)1967年,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共约三百万,占人类历史上累计的科学家总数的90%;到1977年(即经过十年),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已激增到五百万人。(二)1750年,全世界科学杂志不过五十种;到1976年已增为十万种。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加上工程技术人员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在写文章和作报告,一年的科学情报量达六千万张;社会科学论文,一年也至少在三十万份左  相似文献   

10.
陈长水 《科学世界》2015,(3):112-113
<正>人类对光的理解以及基于光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在近几个世纪以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的提议下,将2015年称为“光和光基技术国际年”。光到底是一种波还是一种粒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虽然它在今天看起来很简单,但科学家们为得出这个共识,却经历了无数的唇枪舌战。也许是探寻光学之路上曾有过太多的科学伟人(如斯涅耳、费马、格里马蒂、牛顿、托马斯杨、菲涅耳、麦克斯韦、赫兹、普朗克、爱因斯坦等),难  相似文献   

11.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前面”知识和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趵概念,指明“背后”知识就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发现的思维原因;阐述了科学发现和科学思维的关系,以及探索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的意义;论述了科学思维形成的途径;捐出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结构一般由以下四要素组成:即自然图景、科学图景、研究方法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力量     
100年前,法兰西杰出的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他“确信科学会解决所有的问题”。时光流逝了100个年头,这位曾经对世界科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这一预言,已被无数的事实所验证。 科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业已为我们这个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甚至连老祖宗的一些“幻想”、流传民间的某些“神话”也变成了现实。这已无需多说。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又向人们揭示了另一条真理,科学的精神价值早已成为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东方望 《天津科技》2003,30(2):41-42
人类第一个克隆婴儿可能已经为法国科学家“制造”出来,这是真的吗?人们都在等待这一消息得到科学的证实。然而,科学的证实并不是一个疑问的终结,相反,是一个新的未知世界的开启:克隆人到底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无性繁殖”的新时代、使人类完善自身乃至进入永生有了可能?还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将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3,(6):29
<正> 非典型肺炎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一道科学难题。在人类和病毒之间,正在上演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之战。在非典疑凶的确认上,2月18日,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衣原体颗粒,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非典的帮凶;3月23日,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几乎同时报告,一种冠状病毒才是真正的元凶。  相似文献   

16.
读书     
“好玩的数学”丛书自2004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近年来国内市场上少见的一套叫好又叫座的科普图书。丛书于2004年获科学时报杯“科学普及与科学文化最佳丛书奖”,2006年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之一。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时即“智慧”,哲人即“智者”,哲学也包括具体科学,是天地间一切学问、知识的总论。在古代中国,“哲”即“明理”,哲人即“明理的人”。因此,“哲学”一词从中西词源角度上看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奇怪的是在后来的发展道咱上却大相径庭,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始终与具体科学密切联系;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却基本与具体科学相分离,并且日益呈互相排斥的趋势,愈是发展,排斥、分离愈严重。  相似文献   

18.
浓密的胡子,乱蓬蓬的白发,虽然不能思考像相对论这样复杂的理论,但机器人“爱因斯坦”却能帮助科学家提高对人类情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社会活动。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称科学家是”天生诚实的人“, 他们”对真理都有一种献身精神, 并使科学保持纯洁无瑕“.科学社会学创始人默顿认为”科学家的活动受到在其他任何领域的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严格管制“, 并由此断言, ”科学史上根本不存在作弊“.但这只是默顿的”理想模式“.科学家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受私欲及其各种其它因素的影响, 科学家中违背真理的越轨行为并不少见, 而且有些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20.
 也许美国总统Obama提出的“10年脑计划”真的大大鼓舞了科学界的“士气”,近期最“火爆”的科学新闻居然不约而同都来自于人类的大脑领域:世界上首次成功完成了人类间脑对脑接口实验,首个“类人大脑”电子微芯片正式问世。不过比较起来,它们都不及以下这项“壮举”来得令人震惊:奥地利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一个豌豆大小的“微型人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