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勤奋学习的习惯,乐于读书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良好的听说习惯,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以及时时处处学语文的习惯,这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必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勤奋学习的习惯,乐于读书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良好的听说习惯,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以及时时处处学语文的习惯,这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必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敏娟 《奇闻怪事》2011,(11):48-49
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但当今的中学生阅读习惯实在令人担忧,他们喜欢看电视、玩游戏、赏韩剧,多少人喜欢读书呢?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当的读物,指导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郭娜  王斯蓓 《科技资讯》2009,(4):199-199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做职业准备的同时,必须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如自学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这些都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习惯的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咬定“读”字不放松,要坚持阅读不动摇,要吸收与释放并举,要真正地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就没有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修养良好的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送给他们一笔受益终生的财富。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教师要成为阅读的榜样长期以来,语文…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教调到学生学的频率上,才能使教与学产生共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阅读文本,自主感悟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学生自主阅读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提前预习的习惯、细心观察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背诵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  相似文献   

10.
潘剑清 《科技信息》2010,(11):302-302
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了解了一个人的习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但因小学生具有辩别是非能力差,自制力弱,易学易忘等特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决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教材优势,以读促写,养成先读后写的习惯。教学生学会观察,挖掘写作的源泉,养成认真观察、下笔成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养成自由表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对自己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我们现在的学习中,虽然教师和学生们都能认识到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可是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时间少,再就是在学习中,人们总是急功近利,想要很快的就能看到成绩,而通过阅读提升能力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自己阅读能力,对文章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课内学习时,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比如: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就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他外出开会近一个月不上课,学生依靠养成的习惯与自学能力,能够按进度自学课文,老师到校后只是测试一下,然后作些查漏补缺的工作,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成绩特别好。写作方面:包括三方面的习惯,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二是写日记、札记的习惯;三是把观察与思考立即写成文字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4.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们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在幼年和少年时养成的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而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人就可以在一生中享受着它不尽的利息。良好习惯是一盏导航灯,它能指引一个人走向成功。家庭是教育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学校是习惯的摇篮,教师是习惯的播种者。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国家、关心他人是良好习惯;礼貌成信、平等民主是良好习惯;积极上进、自信自立和不屈不挠也是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发展智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需要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心,形成健康学习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跨越学习障碍,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书写习惯、娴熟的书写技能、书写出规范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要求。然而近些年来对规范书写教学的忽视、教师缺乏对规范书写重要性的认知以及教材中甚至出现不规范汉字等情况,使得学生汉字书写的质量下降。规范书写关系着孩子的未来成长,对他们的道德审美等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对我国汉字的传承起到重要影响。该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书写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咬定"读"字不放松,要坚持闼读不动摇,要吸收与释放并举,要真正地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公共书法是高等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这一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写技能和书法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地书写规范化汉字;有一定的书法欣赏能力。从广义上讲,大学公共书法教学应包括书写技能的训练和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两大任务。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