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一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的观点来分析习语,认为习语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是可分析、可活用的。教师可以通过概念隐喻、转喻、百科知识等认知机制来理解和解释习语;并把这种观点应用到习语的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活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一种固定搭配或固定短语.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本质具有概念性和系统性.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一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情感习语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一转喻的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4.
苏学雷 《科技信息》2008,(6):262-262
英汉习语中的隐喻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翻译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时,可以适当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并在保证读者接受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语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习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由于动物习语像镜子一样反映着文化,并且也较难于翻译,因此作者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隐喻映射及翻译。本文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实例分析探讨了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文化起源及差异,并讨论了动物习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隐喻与文化具有互动性,而习语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更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了隐喻的相似性及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在习语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李赞成  郭世红 《科技信息》2012,(36):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隐喻翻译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琼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2):109-113,148
以概念隐喻和概念合成的补充理论为根据,重点讨论习语在广告中的创造性运用认知机制。广告中的习语主要有两种模式:引申习语和变动习语。在引申习语广告中,隐喻意义较为重要,人们往往会先获得字面意义。而在变动习语广告中,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同时得以激发。作者认为这两种区别并不明显,有时可能同时出现,前者的引申部分会创造强烈的双关效果。在这些创造性的例子中,隐喻和概念合成所起的作用与日常语言含有的认知规则相同,但还是有许多过程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机制,不仅有明显的差异,同时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以Deignan提出的“从转喻到隐喻的五个渐变”的观点为基础,以汉英习语为例,分析习语形成和理解的认知理据。揭示了转喻和隐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渐变性的过程,也为习语的认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的出现对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认知语义学的深化发展,英汉习语的认知理据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得以认识与发扬。笔者试图从实际教学出发,从教材中提取学生常用的习语,结合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讲解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习语认知理据引入词汇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成语形式简洁,意义精辟,是语言中的精华部分。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来说,结构都是定型的,不可随意改动;语义是完整的,一般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在组织结构上都有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在语法功能上都可以分成名词性成语、动词性成语、形容词性成语和副词性成语;修辞上多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细胞,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隐喻角度出发,论述隐喻认知模式,探讨隐喻与词汇的关系,并将其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无处不在。本文首先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对概念隐喻进行了阐释,然后分析了英语新闻中概念隐喻的普遍性、系统性和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认知系统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里隐喻的用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隐喻又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都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根据认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语言中词义的延伸主要通过隐喻等认知思维方式实现。运用隐喻理论进行大学英语词汇及阅读理解教学,可降低记忆词汇的繁重度,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在语言文化上的共性及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16.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它有其深刻的认知理据,是人类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从一个词的原型意义向其他意义扩展的过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意义表达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体现意义的主观性;在心理扫描模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是对事件的顺序扫描.从功能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句法构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在语篇表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语篇简洁功能等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贸易即战争"是英汉经济文本中最常用也是最受青睐的概念隐喻之一。文章从战争概念的诸多方面入手,从几个英汉语料库中选取丰富的含有该概念隐喻的经济文本,从语义和认知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本质和特点,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理解经贸活动所涉及的概念系统,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