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地震资料记载,地震大多是发生于夜间。因为夜间地震与白天地震相比有着其特殊的危害,所以给安全救灾防范带来极大的困难。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大地震,死亡6500余人,之所以灾情惨重与其发生在凌晨5时46分有关。类似的夜震颇为常见。1990年6月21日零时31分伊朗西北部的里海沿岸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4年底北苏门答腊9.0级地震序列两次强余震(系指ML≥6)的发震时间进行了尝试性预测.对2004年12月29日6.3级余震时间进行灰色预测,预测出余震将于2004年12月29日9时7分35.6秒发生,事实上在2004年12月29日13时56分51秒发生了6.3级地震,两者相差不到5小时,比较吻合.对2005年1月1日7.0级余震进行灰色预测,预测出余震将于2004年12月31日20时37分24.6秒发生,比实际余震发生时间2005年1月1日14时25分47.2秒提前了将近18h,预测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地震,导致67000余人遇难,2万余人失踪,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继日本、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在此,有必要考察和借鉴日本的危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中部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南投县集集镇。这次地震共造成2300余人死亡,万余人受伤,十余万人无家可归。是台湾百年来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9·21”大地震为台湾中部近南北向的车笼埔断层逆冲活动的结果,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现象非常明显,除地表产生一条长约80公里的断层外,并形成相当多的地裂缝、山崩、喷水喷沙现象。 10月5日,我们参加地质科学院与台北中央研究院关于“新疆地学断面合作研究”,赴台北进行数据及样品测试。亲身感受到“9·21”大地震余震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6.
10月23日,日本新发生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里氏6.8级。这次地震使日本损失严重,造成几十人死亡,两千多人受伤,多处山体滑坡,住房倒塌,交通瘫痪。为什么日本是地震的重灾区和频发区?让我们关注日本的地理构造及日本人面对可能发生地震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24):4-4
近几年每近年底,常有一些天灾人祸出人意料地突然爆发,让人们在迎接新年时,无法享有愉快的心情。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特大海啸,席卷十余个国家,造成18万人丧生。2006年12月26日,南海海域发生7.2级地震,造成我国台湾人员伤亡,并导致六条海底光缆中断。2007年12月27日,贝·布托遭遇自杀式袭击不治身亡。  相似文献   

8.
言论     
《世界博览》2014,(16):7-7
正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事件:北京时间8月3日16时3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此次地震是中国云南省14年来遭受的危害最严重的地震。截至8月7日19时,已造成615人死亡,114人失踪。5日刚刚离开地震重灾区的李克强总理对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三个确保"的要求。一要尽最大努力减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3,(6):4-8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地震的限云总是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7-7.9级地震200余次,其中包括8-8.9级地震13次,9级及9级以上地震两次。在此期间,中国就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震级8.1级。继五年前的四川省汶川“5·12”8.0级大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那些,大地震为何会频繁发生呢?人类面对地震方面还有着哪些困惑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一些大地震发生在大城市附近,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建筑物的严莺破坏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例如: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神户的7.2级地震、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伊兹米特附近的7.4级地震和1999年12日发生在我国台湾的7.6级南投地震等,这些事件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地震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公布,截至4月23日6:00,芦山地震已记录到余震3244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21次,3.0~3.9级地震75次。据四川省民政厅统计,截至4月23日6:00,芦山地震已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的199余万人受灾,12211人受伤,25人失踪,193人遇难。迅速、科学、高效地推进抗震救灾成为迫切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地震地球化学的基础原理作了一些简要的叙述,同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作了中期预报。预报的依据主要是从四川省鲜水河、安宁河及龙门山等几条地质构造带进行了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研究,发现在龙门山地质构造带上及其邻近地区有高地热流值;并伴随着高氡值前兆变化、高氦值、高汞值及高锂值等深部逸出的化学元素指标,这些高值区恰好出现在以汶川为中心的地带,同时在这个地区经常有小地震发生,并具有垂直地形变的升降。因此,根据以上因素,我们曾预报在汶川地区存在着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背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验证了我们的中期预报是正确的、成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剑河5.5级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3月30日9时47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东经108°48',北纬26°36')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7 km。这是贵州省1949年以来震中在本省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只造成1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地震灾害损失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震动持续时间短、震中区木结构房屋较多等。震中100 km2范围内,有多条近北东向活动性断层存在。水库可能对地震的发生有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地震带给人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更是这样。我国是一个多浅源地震的国家。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和加强地震测量及预报工作,建立了一支专群结合的庞大的地震工作者队伍。特别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多次慰问地震灾区人民,关怀我国的地震工作的发展,作了“二十四小时前必须预报出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极为重要指示,这是对人民群众的莫大关怀,也是对地震工作者的莫大信任,莫大鼓舞,莫大鞭策。为实现华主席的重要指示,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在地震工  相似文献   

15.
徐继山 《大自然》2010,(3):11-1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似乎地球用它的威力一次次向人类表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22日、8月25日,云南盐津、大关县等地相继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二十余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人民币。今年也正好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年周年,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2419万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  相似文献   

17.
仰望玉树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本次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且断裂面正向通过玉树州州府、玉树县县城所在的结古镇,造成结古镇90%以上的房屋倒塌,该州处于断裂带附近的多个乡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据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已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伤者超过10000人。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0级地震;截至5月22日10:00,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29328人失踪。汶川地震前较长时间,震中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没有前震,没有出现典型的短期和临震异常,因此震前未能作出临震预报(中国新闻网,2008-05-16)。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与救灾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科技资讯》2008,(35):89-90
我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监测灾情的发展,科学制定救灾方案,成为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遥感技术可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地获取地震区遥感图像,为震后速报灾情,快速评估地震损失,救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特点及其在地震灾害监测与救灾减灾中的应用,提出国家要尽快建立遥感应急工作机制,保证遥感技术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历史时期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震中固体潮参数的分布特征,通过其相关性可设计发震概率的预报函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模型理论上可模拟预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强震发震概率.此外,该系统亦可方便地获取全球或局部区域的模拟地震指数.实现精确的定点预报与区域的指数预测相结合.采用NEIC提供的全球1544次M≥6.5级地震数据,举例给出全球和台湾附近地区2010年1月1日UT=0:0的瞬时地震指数,以及台湾附近地区的平均地震指数.基于对美国旧金山所作10年的强震定点预测,给出其附近区域在2015年6月24日±15日内的平均地震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