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典型各国(法系)的根本违约制度(一)英国普通法上的根本违约制度。根本违约起源于英国普通法,对根本违约的判断,最初是依据所违反的合同条款的类型而定。19世纪末开始,英国法院将合同条款依其重要程度分为条件和担保,条件作为合同中重要的、根本性的条款,违反了条件即构成了根本违约,受害人不仅可以诉请赔偿,而且有权解除合同;而担保作为合同中次要的附属性的条款,违反担保,受害人只能请求损害赔偿而不能解除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定解除权存在"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认定标准模糊、根本违约范围不确定、法定解除权行使期间不规范等弊端。这些弊端不仅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而且降低了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信用并有损合同自由原则。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应从合同法定解除的一般理论入手,优化合同法定解除事由中"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认定标准;细化根本违约的范围以及规范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间,通过对现有制度的分析论证寻求完善我国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本违约制度的价值(功能)既可以理解为赋予了合同当事人法定解除权,也可以理解为对当事人法定解除权的限制。根本违约制度的实质意义在于平衡违约方、非违约方以及社会之间的利益分配。从各国根本违约制度的实践来看,我国目前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土木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经常遇到索赔问题,因合同一方违约或给对方履行合同造成影响,对方就有权提出索赔要求,并最终得到经济或时间上的补偿.因此索赔条款(或权力)是保护合同双方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对约束合同双方按合同有关规定履行义务,承担风险责任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企业的合同能否有效,关键是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有效,这样在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诉讼中,企业才能胜券在握。本文拟就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莫俊文  计平 《甘肃科技》2003,19(5):68-69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发包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对施工合同中有关违约的探讨有利于合同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有利于工程的实施。文章着重对施工合同中的违约行为及其违约责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94条规定了4项一般合同法定解除权的事由.第一项因不可抗力而解除,第二项因预期违约而解除,第三项因迟延履行而解除,第四项因根本违约而解除。此条立法很好地表现了我国合同法博采世界先进立法经验的现象,有海纳百川之势。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和因根本违约而解除的立法较为科学,因预期违约而解除的立法则与合同法中已有的条文相)中突,因迟延履行而解除的立法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笔者旨在对因预期违约而解除和因迟延履行而解除的立法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如果合同的标的包含精神利益,精神损害的发生就是可预见的,当损害发生时就应赋予受害人合同领域的救济权;而赋予受害人合同领域救济权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利益、平衡违约人的负担、节约诉讼成本,同时也是尊重当事人诉讼选择权的表现;另外合同法设立此等非财产损害赔偿也不会导致违约与侵权二元体制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论合同一般法定解除权行使事由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94条规定了4项一般合同法定解除权的事由.第一项因不可抗力而解除,第二项因预 期违约而解除,第三项因迟延履行而解除,第四项因根本违约而解除。此条立法很好地表现了我国合同法博采 世界先进立法经验的现象,有海纳百川之势。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和因根本违约而解除的立法较为科学,因预期 违约而解除的立法则与合同法中已有的条文相冲突,因迟延履行而解除的立法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笔者旨 在对因预期违约而解除和因迟延履行而解除的立法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完整的、独立的法律制度。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纳了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我国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引进了预期违约制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我国《合同法》中有关预期违约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不可抗力、工程转包、发包方违约、承包方违约等风险分析,提出了加强合同管理降低工程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预期违约     
通过对预期违约的概念及其形式,预期违约同不安抗辩的比较,以及《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预期违约的有关规定的论述,阐明目前在我国合同制度中进一步引入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有关设想.  相似文献   

13.
预期违约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肯定明确地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事实预见到另一方到期将不履行合同。预期违约虽不是实际违约,但它对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威胁是巨大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建立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立法应明确规定对违约案件中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并进而明确规定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明确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合同范围外的损失;区分违约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合理确定预见的时间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电子合同违约的归责原则应为严格责任原则。电子合同违约的免责事由应由电子合同的特性决定。电子合同违约的救济方式有:实际履行、停止使用、继续使用、中止访问、损害赔偿等五种方式。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子合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生活中,经济和社会因素瞬息万变,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来说,从合同订立到合同履行期内,会出现了不可预测的新情况,使得合同不能履行。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预期违约制度就能够适应多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其次,预期违约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效率违约理论认为,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17.
单纯违约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学术界争议话题,存在着肯定说与否定说,司法判决和理论通说均持否定说,而《民法典》第996条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合同守约方在人格权遭受严重精神损害时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失,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该条款的责任性质、损害认定、赔偿数额等仍有待明确。采用实证分析法,对1295个合同纠纷案的总体特点、原告诉求、判决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有确立的必要,应当是将第九百九十六条界定为违约性质,并调整为合同编下。  相似文献   

18.
对一组违约时间的建模一般分为无次序时间和次序时间.其中差别主要是是否考虑违约个体的信息.提出了从个体之间的违约顺序出发对违约时间建模,其中违约事件的构造过程与一个置换上的概率有关.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违约顺序上的概率的例子.该模型来源于一种置换上的指标,风险排名更高的个体违约事件先发生的概率更大.最后,在已知顺序的条件下,违约分布被分解为条件违约分布的和.  相似文献   

19.
郝林英 《广东科技》2014,(18):51-51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程,其设计到的领域十分的广泛,对于水文地质环境十分的敏感。因此,相关人员很容易在勘查判断阶段出现偏差或者失误,这也使得在工程建设时,常常会出现修改设计图纸的问题,从而导致一方违约,这就是变更索赔出现的原因。在合同违约分歧中,特别是水利工程合同中,出现变更索赔的机率非常大,这也导致了工程造价很容易出现大幅度波动。主要对变更索赔的原因、合同管理各阶段变更索赔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变更索赔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国的立法、判例开始呈现出对因违约引发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发展趋势。并非所有的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都是不可预见的,精神损害的产生也并非与侵权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违约并不当然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在一些订立合同时即可预见到精神损害的场合,特别是以获取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允许受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