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飞 《科技信息》2010,(25):I0208-I0208,I0248
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一直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正当防卫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几乎司法实务中每个正当防卫案件都要涉及必要限度之判断。构建和完善正当防卫防卫限度评判体系,不仅仅是个重要的刑法理论问题,更将对司法实践本身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参考国内外正当防卫法律制度领域的研究文献,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对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而正当防卫的条件则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正当防卫法定条件能否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本文的出发点,就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条件的内涵及其立法精神,并对当前刑法学界有关该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制度在各个国家的刑法中都有规定,文章从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不法侵害、防卫时间、防卫意图、防卫限度等方面对英美刑法与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现实运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对我国1979年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着重从观念的角度、立法的角度、司法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对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重大修改,提出如下见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正当防卫观;强化教育,严格监督,提高正当防卫制度的司法水平;维护正义,倡导新风,营造正当防卫的良好氛围,以促进正当防卫制度的认真实施,发挥正当防卫制度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各国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已广泛运用在西方的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也遭到该理论的冲击。我们应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专家证言引入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以体现司法公正和对受虐者人身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但是关于其阻却违法的根据在日本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见解,这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理解"法"的根本性问题。从刑法教义学的视点出发,首先有必要剖析正当防卫的构造,这涉及到如何理解不正的侵害、防卫意思、不得已的行为、退避义务、防卫限度等一系列问题。从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出发,应该肯定对物防卫、否定防卫意思、例外地肯定退避义务。此外,如何解释正当防卫以适应陪审员审判制度是今后日本刑法学界长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国家赋予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法律武器。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威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立法修改。本文试就正当防卫修改的内容、意义以及正当防卫适用的条件和防卫过当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内容的饱满和逻辑的严密不仅使正当防卫理论更加充实和深刻,而且在实践操作上将更加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8.
王毅 《科技信息》2011,(17):416-417
正当防卫的限度应当是双重的,既要制止不法侵害,也不能使防卫所造成的损害明显超过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虽然内地与香港刑法隶属于不同的法系,但是其对于正当防卫之限度的界定却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不同。香港刑法更能体现对防卫者和被防卫人合法权益的谨慎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立法界鉴于社会治安状况不佳、“79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力度不大,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企盼通过立法来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暴力犯罪,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规范司法行为、正确适用法律。然而,这种立法意图不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施成效来看,仍存在诸如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效果不明显、“无限防卫权”易被滥用诱发更多的犯罪、制度不严密易致司法实践中的随意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赋予了正当防卫制度以新的内容 ,然而,从立法和实践上看,尽管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立法的疏漏,造成不少在司法实践中不好把握的问题.因此合理地界定"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范围,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拟从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含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合理的界定其范围,并阐述特殊防卫权存在限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防卫过当的认定一直是我司法实践与刑法理论的讨论焦点。目前争议集中在防卫结果与防卫行为何者为防卫过当的重心。在认定防卫过当的过程中,究竟以哪些要素为判断基底,需要从立法精神与法理逻辑两个角度出发。如何合理地区分理解行为和结果,已经是关系到正当防卫制度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主要围绕逆防卫在正当防卫中设立的必要性,以及逆防卫的成立要件,来探讨正当防卫制度现存的缺陷,以期完善正当防卫制度,更好地实现刑法社会秩序中防卫机能与人权保障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3.
论逆防卫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修改并设立了特殊防卫,加强了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但同时。也对犯罪人的人权构成了威胁。因此,用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正当防卫理论。从均衡犯罪人与受害人权利的保护角度出发,对逆防卫理论存在的合理性、逆防卫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关于正当防卫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违法性和几种特殊不法侵害行为性质的认定探讨却为数不多。本文将结合目前学术理论界的各主要观点,对正当防卫制度中与不法侵害相关的问题作了探讨,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作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时虽然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单位犯罪的一系列制度,如时效制度、累犯制度、自首和立功制度立法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削弱了刑法的科学性,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直接导致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死刑缓期执行,是贯彻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于限制死刑、减少死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死刑缓期执行有关适用方面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一些认识误区,因而,有必要对死刑缓执行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据此,笔者着重论述了死刑缓期执行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准确认定该罪名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就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希望对解决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葛晓燕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24-24,26,28
纵观各国刑法,都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制度的规定,然而对此类行为的定义、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迄今没有达成普遍一致的看法。理清在不同的刑法语境中对此类行为内涵界定的理论分歧,明确其类型划分,这样才能正确的界定我国刑法犯罪论体系中的正当化行为,近而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地把握此类制度。  相似文献   

19.
1979年虽然确立了正当防卫原则,但规定的笼统、原则,使正当防卫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因此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确立了特殊防卫权。特殊防卫权是一种特殊的正当防卫原则,对于威慑犯罪分子,鼓励公民积极行使防卫权,同不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特殊防卫权的构成需要一定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条文的疏漏,使人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存在一定缺点,需要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积极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吴富丽 《科技信息》2007,(32):291-291
刑法谦抑作为现代刑法的基本理念之一,要在实践中得到普遍地遵行,必须明晰其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刑法谦抑在理念、原则、制度和规范等不同层面及刑事立法、司法、刑事政策制定等实践领域真正实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