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惰性气氛条件下,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技术对胜利减压渣油萃取精密分馏13个窄馏分中的5个窄馏分进行了非等温热反应动力学行为的初步考察,获得了其热稳定性顺序、剧烈分解温度区间、热反应速率峰值及对应的峰值温度等热反应基本特征。采用分段一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实验数据,确定了各窄馏分在两个温区内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升温速率和惰性气流量下,采用热重法对我国孤岛、草桥、辽河、南阳及沈北油田五种渣油的非等温热转化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热转化活性由小到大依次为沈北渣油、孤岛渣油、南阳渣油、草桥渣油和辽河渣油.获得了五种渣油的热转化速率峰值、速率峰值处的反应温度、转化率和剧烈分解温度区间等动力学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在渣油热转化的两个温度区间内,采用分段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确定渣油在两个温区内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升温速度和惰性气流量下,采用热重法对我国孤岛,草桥,辽河,南阳及沈经油田五种渣油的非等温热转化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热转化活性由小到大依次为沈北渣油,孤岛渣油,南阳渣油,草桥渣油和辽河渣油,获得了五种渣油的热转化速率峰值,速率峰值处的反应温度,转化率和剧烈分解温度区间等动力学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重瓦斯油及其窄馏分加氢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含硫化合物,碱性氮化物,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5.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 ,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 ,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 ,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 ,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 ,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 ,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 ,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 ,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 :含硫化合物 ,碱性氮化物 ,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6.
土哈渣油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SFEF)将土哈稠油中大于500℃的渣油分离为7个窄馏分,并对各个窄馏分及其残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微型催化裂化反应器上考察了各个馏分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将反应结果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渣油的方法,分离出的各个窄馏分的裂化性能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密切相关,各个窄馏分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随窄馏分抽出率的增大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求出了桦甸油页岩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证明可用两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等温热分析(TG)技术,在惰性气氛和5、15、20 K/min线性升温速率条件下,考察了不同Al(OH)3用量的双组分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非等温热降解机制及反应动力学,采用Flynn-Wall-Ozawa(FWO)动力学模型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并研究了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以表观活化能对转化率α作图的结果显示引入一定量的热稳定性添加剂可以大大提高液体硅橡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大庆和辽河油浆为研究对象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其切割成窄馏分 ,分析了油浆窄馏分的性质及组成随收率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 ,随累积萃取收率的增加 ,大庆和辽河油浆窄馏分的密度、粘度、折光率、硫含量及芳碳率呈增大趋势 ,油浆窄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 ( 3 0 0~ 4 0 0 )。窄馏分中的金属含量没有被检出 ,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将重金属浓缩于萃取残余物中。大庆、辽河油浆分别在累积萃取收率达 70 %和 2 5 %后 ,窄馏分中的芳香分含量超过饱和分且迅速增加 ,而饱和分含量相应下降。两种油浆的胶质含量基本相同 ,且呈缓慢递增趋势。在相同累积收率时 ,辽河油浆窄馏分的芳碳率远大于大庆油浆窄馏分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和辽河油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其切割成窄馏分,分析了油浆窄馏分的性质及组成随收率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随累积萃取收率的增加,大庆和辽河油浆窄馏分的密度、粘度、折光率、硫含量及芳碳率呈增大趋势,油浆窄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300-400)。窄馏分中的金属含量没有被检出,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将重金属浓缩于萃取残余物中。大庆、辽河油浆分别在累积萃取收率达70%和25%后,窄馏分中的芳香分含量超过饱和分且迅速增加,而饱和分含量相应下降。两种油浆的胶质含量基本相同,且呈缓慢递增趋势。在相同累积收率时,辽河油浆窄馏分的芳碳率远大于大庆油浆窄馏分。  相似文献   

11.
渣油催化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裂化温度下仍为液态的高沸组分和已汽化的组分一起以不同方式参与催化剂颗粒内的传递过程和裂化反应.采用抑制气态油品反应的方法考察了渣油中液态油品的生焦。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生焦率的主要参数。其次是油品的升温速率 渣油经冲洗色谱分离的三组分中胶质的生焦倾向最大.温度对它的影响亦最大.饱和烃及芳香烃对胶质裂化生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原油组分和含水率是影响原油热波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胜利、大庆、中原原油的燃烧试验研究.测定了原油组分及含水率与热波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了热波特性回归方程式.试验结果表明,原油含轻组分越多,热波传播速度越快,稳定高温层温度越低;含水率越高.热波传播速度越慢.稳定高温层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剪切速率和溶液浓度对中等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在25℃、1~3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对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7%、0.10%和0.15%的CTAC/NaSal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稳态模式下的流变测量.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由剪切诱导转变引起的黏度增稠率依次减小,当浓度达到某一临界饱和值时不再有剪切诱导转变发生,该浓度所对应的黏度-剪切速率流变曲线称为最大黏度线.当浓度低于临界饱和浓度时,在以临界剪切速率为界的两区域内,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分别符合对数模型.从能量的视角分析了剪切诱导结构(SIS)可能的形成机理,指出诱导SIS形成的临界能量值本质上是由胶束结构决定的.从流变的角度指出,对于中等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SIS不再是产生湍流减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陕西渭北旱塬近43年气候暖干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 1 95 5 - 1 997年陕西渭北地区 5个县、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对近 43年来陕西渭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近 43年来 ,陕西渭北地区温度、降水的变化呈明显多重周期波动 ,年平均气温上升 ,降水量减少 ,变旱趋势明显 ,气候呈暖干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热分析方法在线性升温速率为6.20K/min及惰性报气流率为100 cm~3/min的条件下考察了胜利渣油四个族组分的热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其热转化活性变化顺序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组分中饱和分可生成少量焦炭,芳香分的生焦率高于前者,胶质及沥青质是焦炭的主要来源.在723K时,两者的生焦率分别为29.0%及44.1%.在热转化过程的两个温度区间内,可利用两个独立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借助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四组分在两个温区内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空心抽油杆开式热水循环——掺热水采油工艺在大港枣园油田高粘高凝油开采中已获得成功应用.该工艺具有井筒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加热效率高等优点.本文通过传热学和水动力学分析,揭示了掺水参数和空心抽油杆尺寸对掺水加热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它们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给定掺水压力上限后.通过计算机优化设计可求出满足井筒加热要求的掺水量和掺水温度.研究表明,采用较细的空心抽油杆可改善井筒加热效果,降低杆柱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记忆合金材料非线性的基础上,按照材料力学的方法联立静力学、变形几何及物理的三者关系,建立了热载荷作用下记忆合金薄膜与Si基底相互耦合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对一个完整的热循环过程中NiTi记忆合金/Si复合膜驱动性能的模拟和讨论,结果表明,由于相变的作用,以Si为基底的记忆合金薄膜能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产生大的驱动力及位移.通过对不同厚度比情况下复合膜最大挠度的研究发现,随着Si基底与记忆合金薄膜厚度比的增大,复合膜的最大挠度逐渐减小;当两者厚度比大于5时,本模型对记忆合金/Si复合膜驱动性能的描述和预测更精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区域”理论,建立考虑水分迁移和水冰相变的寒区隧道水热耦合问题的联合求解微分方程,然后采用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实现温度场和水分场耦合数值模拟,进而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土柱冻结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冻胀理论,着重对寒区隧道的应力场控制方程进行推导,利用孔隙冰与冻胀率之间的关系建立寒区隧道水热力三场耦合计算模型.最后以牡丹江到绥芬河区间的牡绥隧道为例,对温度场、水分场以及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外界温度的变化对开挖后的隧道会有很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隧道洞口冻结圈厚度逐渐增加,在1月份达到最大冻深2m左右.  相似文献   

19.
预估极端气候事件趋势能够降低其引起的灾害风险.该文基于CMIP6集合优化数据集EPTGODD-WHU,选取5个极端气候指数,即最高气温极大值(TXx)、最高气温极小值(TXn)、最低气温极大值(TNx)、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和最大月降水量(PXx),并结合GIS分析手段,对2021—2100年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全球陆地极端气温及降水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相较于CMIP单一模式,EPTGODD-WHU数据集模拟性能显著提升,气温及降水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81.2) SSP5-8.5情景下,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上升明显,且这种上升趋势年内波动不大,地球陆地极寒地区将面临升温的风险,而赤道等极热地区将处于年内长时间酷热状态.3)六大洲在SSP5-8.5情景下的极端降水整体上升趋势最剧烈,但北美洲密西西比平原和滨海平原的地区在SSP5-8.5情景下在未来面临较高的旱灾风险.4)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极端降水在三个情景下均呈稳定的增幅,且增幅高达60%,预示面临较高的洪灾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