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南地区铀成矿及构造控制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产区,华南主要铀矿床皆受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华南地区断裂构造及铀矿床分布的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断裂构造与区域铀矿的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整个区域断裂构造分维值D=1.414 2,显示该区断裂作用成熟度较高,十分有利于流体活动和铀成矿作用;铀矿床分布的分维值D=1.052 7,说明铀矿床分布的复杂性要小于断裂构造的分布;三个分区分析结果显示断裂的分布与局部区域铀矿分布具有正相关,断裂构造复杂且分维值高的区域铀矿分布的分维值越高,铀矿分布也越多.导致矿床分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分形断裂构造体系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东胜矿床是近几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铀矿床,对该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找矿价值.早期人们认为该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型矿床,但经对资料的分析认为用层间氧化带的观点很难完全解释东胜铀矿床的成矿问题.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矿床的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发现本区存在一断隆构造,矿床处于该断隆构造的南缘.该断隆构造叠加在早期蚀源区-斜坡带成矿背景之上.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进行了追溯,并探讨了断隆叠加与铀矿化形成的关系,提出断隆构造的发生、发展促进了东胜矿床成矿作用的演化.从断隆的隆升作用,构造-热事件作用和断隆边缘断裂的导通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断隆构造的叠加是东胜铀矿床叠合成矿的诱因.由于东胜铀矿床是断隆叠加成矿作用形成的铀矿床,因此,对这类矿床的勘查,不仅要重视沉积体系和氧化带的研究,还要重视构造和深部物质运移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地质调查,深入了解相山矿田含矿断裂构造特征,选取成矿差异较大的邹家山和云际铀矿床的含矿断裂构造进行研究探讨,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发现邹家山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钛铀矿、钍铀石、铀石;云际矿床铀矿物主要为:钛铀矿、铀石。对两个铀矿床同种主要铀矿物微区进行化学分析及对比,发现除U含量有起伏外,Ca、Fe、Zr的含量,邹家山矿床均低于云际矿床;受邹石断裂控制的铀矿床铀矿物中U与Zr含量成负相关,而受火山颈东部北东向断裂控制的铀矿床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信阳柳林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的接合部位,属泰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山褶皱带.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区域构造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主要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其北部出露中元古界苏家河群及信阳群,为一套变质岩秉.通过勘查,柳林铀矿受构造控制,已达小型铀矿床规模.分析其矿床成因,总结其成矿规律,将对河南特别是豫东南桐柏-大别山-带的花岗岩找铀矿及扩大柳林铀矿床规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红滩铀矿床是产于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分析了该矿床与区内局部构造的关系,认为局部构造通过控制局部范围内地下水的水动力条件,从而控制着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展布及其铀矿化的形成和空间定位。提出单斜构造是形成该类型矿床最基本条件,在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的断裂、背斜构造能通过改变局部范围内地下水动力特征,促使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提出在该类型矿床勘查中应该加强局部构造的分析与研究,将有助于勘查工程的部署,提高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6.
修水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已探明的有保峰源、董坑、洞下、白土、大椿等铀矿床,以及一些矿点与矿化点。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等形态,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赤铁矿化、硅化和褪色化。层间破碎带和切层断裂构造是铀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同时它们也是铀矿床的储矿构造。这些控矿构造在铀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储广山花岗岩体受郯庐断裂系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带控制,区内塘湾断裂及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带发育,构成有利的成矿构造结,其中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的铀矿田和铀矿床,其铀矿化受多因素控制,以构造、围岩和岩浆-热液活动为主,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独特的展布规律,通过对该矿床的岩石、构造、矿体和围岩蚀变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围岩蚀变与铀矿成矿的关系,为同类地区的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明国  李斌志 《甘肃科技》2010,26(16):60-62
7901铀矿床产于中川岩体以东,处于石家河坝复式向斜北翼。矿体受F5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岩石主要有构造角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含炭石英砂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川花岗岩体,矿床成因为表生淋积成因。  相似文献   

9.
何立宏 《广东科技》2009,(14):284-285
某铅锌矿矿床类型为岩溶堆积型矿床及赋存于石磴子组灰岩中的原生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其中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岩溶水富水性丰富,矿床充水条件优越,设计开采深度在岩溶承压水水位以下,水头压力大,矿山开采潜在巷道涌水的危险性大.通过充分分析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特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并结合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床涌水量,为矿山开采设计提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挖掘构造及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基于ARCGIS9.3软件设计了提取构造交点及构造走向的技术,将构造的“线数据”转换成“点数据”,以服务于点类型分析.此外,构造交点与铀矿床(点)之间,全部构造、14个典型矿床的控矿、容矿构造走向-数量分布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1.
三二五矿床是典型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钾长石化作用和铀矿化关系密切,钾长石化的结果使得花岗岩的结构疏松,为铀的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深冲矿区位于苗儿山铀矿富集区,是花岗岩型铀矿产地.本文从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围岩蚀变、包裹体特征、铅同位素组成、氢氧同位素组成等入手,系统阐明深冲矿区铀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源混合特点,是低温低盐度岩浆热液成因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某淋积铀矿床中铀石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石是一种迄今研究程度很低的重要工业铀矿物.本文报过在国内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发现某淋积型铀矿床中超显微状轴石是较完整四方双锥短柱状晶体,同时测定其主元素成分.根据该矿床的矿物学、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资料,确定该矿床中铀石生成的主要条件为:常温、常压;pH=6.1~6.7;Eh=-0.37~-0.42V;。与沥青铀矿的生成条件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砂岩型铀矿是铀矿地质工作者长期的找矿勘探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过程中的四大铀矿类型之一。目前我国在北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中取得了一系列勘探结果,比如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松辽盆地型铀矿,鄂尔多斯型铀矿等等,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地震—测井联合反演的不同实例,分析了该方法在提高横向和纵向分辨率的有效性,进而能够描述砂岩型铀矿的空间分布特征,最终达到砂岩型铀矿的精细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西相山铀矿田位于火山盆地中,前人对该地区铀矿床已经做了较多工作,但对于铀矿床的成因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对盆地周缘斑岩体的认知以及深部铅锌的发现,更是增添了矿床成因的复杂性。近年部分学者提出了相山铀矿应属于斑岩型矿床。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工作,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斑岩体以及矿石形态等特征进行了对比,认为:相山铀矿田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差别较大,赋矿围岩为中上地壳变质基底重熔的S型花岗岩,矿石矿物虽然以浸染状为主但是围岩蚀变具有典型的线状特征,应该属于火山(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砂岩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以新疆某铀矿为对象,利用搅拌浸出和柱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中的应用.实验中采用10 g/LH2SO4溶液作溶浸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P.搅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均可提高铀浸出率,在表面活性剂P的浓度为10 mg/L时其铀浸出率最高,达到92.6%.柱浸实验表明,加入10 mg/L表面活性剂P时矿石渗透系数可提高28.8%,铀的浸出率可提高32%而达到85.79%.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浸液的表面张力,促进了铀的溶解和提高铀浸出率.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可以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地浸开采.  相似文献   

17.
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浸工艺参数 ,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某地区若干火山岩铀矿床包裹体资料,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计算出610矿田、570矿床、670矿床成矿热液中铀运移形式,认为该区火山岩铀矿床成矿热液中铀主要以[UO2(CO3)34-]、[UO2(CO3)22-]、[UO2F3-]形式运移,并分析其铀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19.
粤北下庄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第二亚带中段的大东山—贵东花岗岩带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集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含矿岩性、控矿断裂以及放射性物化探等资料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来钻探成果,表明白水寨地区铀矿化严格受蚀变碎裂岩带及其上、下盘附近的蚀变碎裂花岗岩,以及花岗岩小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认为区内岩浆活动多期多阶段、富铀热液活动多期次、含矿断裂构造带发育和围岩蚀变强烈,具备了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是下庄矿田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潜力较大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