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防碰撞报警与制动距离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中,报警与制动距离的设置对实际系统的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这段距离一般根据两车之间的相对速度和加速度得到,而实际上,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和路面状况也要影响安全距离的大小。给出了一种用于车辆防碰撞报警与制动的安全距离模型,这种模型考虑了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和路面状况对安全距离的影响,以适应驾驶员的不同特性和路面的不同状况。数值分析表明,这种模型更有利于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2.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安全报警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安全报警要求,在比较固定车距报警、车头时距报警和驾驶员预估模型报警算法,并结合汽车制动过程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驾驶员模型的安全报警算法。该方法具有贴近驾驶习惯且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该文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合理性。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车速为20km/h时,驾驶员模型算法优于车头时距算法,而两种驾驶员模型算法之间则相差不大;车速增加至30km/h时,驾驶员预估模型算法与车头时距算法结果接近,而该文提出的算法的报警时刻更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多目标决策的驾驶员反应状态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安全车距模型中的预警算法适应驾驶员的个体驾驶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多目标决策的驾驶员反应状态辨识方法。首先,对驾驶员进行离线测试,确定出驾驶员的驾驶倾向力度,进而确定出驾驶员的静态反应时间;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影响驾驶员反应状态的因素进行分类,利用综合加权层次分析法对驾驶员反应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利用反应时间修正公式对驾驶员的静态反应时间进行修正;最后对没有考虑驾驶员因素、考虑驾驶风格和考虑驾驶员反应状态三种情况下,Berkeley模型所作出的预警距离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驾驶员反应状态后所确定的安全车距更能满足驾驶员的个体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车距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刘宁伟  梁波  肖尧  张鸿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927-10933
为提高特长隧道行车安全水平,以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为研究目标,选取G65包茂高速武隆段的6条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动态环境的反应时间测量平台,研究分析了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纵坡率以及行车车速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行车条件下,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包括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及行车车速,隧道纵坡率对其影响不显著;2)6条特长隧道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沿距隧道入口距离呈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增加的一个总体趋势,在距隧道入口750m附近达到最小值,接近隧道出口处时迅速增大;且隧道内行车时间越长,平均反应时间值及波动越大。3)平曲线线形为入口直线线形段、中间曲线+直线线形组合段、出口曲线线形段的平均反应时间及反应时间标准差相对较低,行车安全状况更佳;4)三种模拟车速下,驾驶员反应时间随行车车速的增大而减小。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以反应时间为控制目标的行车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5.
车距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汽车追尾碰撞预警方法,利用图像传感器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汽车与附近车辆的距离.该技术通过CCD摄像头摄入车辆前方道路状况,由计算机进行主要的数据处理,以现有的车牌定位技术为基础计算车牌面积,根据透视原理判断车辆间是否保持安全距离.当距离过近时,系统将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保持车距.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车距计算模型与实测数据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计算模型对汽车的制动性能及诸如路面附着系数、驾驶员的操纵特性等影响因素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对安全车距的内涵进一步解析,并对距离进行分项,详细论述了安全车距的具体涵义,提出了临界安全车距的理论计算方法,为行车预警中的车距预警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电动机模型和动态安全距离模型,并在Carsim平台上搭建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模糊距离控制器,并建立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在该平台上对纯电动车辆模糊距离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同没有控制器的车辆相比,被控车辆能始终保证同前车车距在5 m以上的安全距离,同前车起始车距在50,80,100 m车距时均能将两车的最小距离控制在5 m以上,相邻车道切入工况下也能够有效防止追尾事故,避免碰撞,提高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过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汽车巡航控制的分层控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轻驾驶员操作负荷,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巡航分层控制算法,并通过调节电子节气门实现了在实车上的应用.在上层控制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驾驶员稳态跟车特性的线性跟车算法和可供选择的安全车距模型;在下层控制中研究了基于逆查询表的速度闭环控制策略.通过道路实验知识构建了节气门开度查询表,并结合增量式PID控制的精细调节,实现了良好的车速跟随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速巡航实验和稳态跟车实验对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了实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行驶工况下,自适应巡航控制器能有效降低驾驶强度,对驾驶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在常用的基于车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在单车道跟驰状态下,前导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和匀加速等不同状态下,跟随车与前导车不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考虑了车辆加速度渐变的过程,避免了以往模型中采用加速度突变的问题。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常用模型计算的安全距离出现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目视觉的跟驰车辆车距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结构化道路上跟驰车辆的防追尾碰撞问题,首先在对车辆制动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车辆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出跟驰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然后,从针孔模型摄像机成像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基于图像中车道线消失点的车距测量公式.车距测量结果只与图像中的近视场点到摄像机的实际距离有关,无需对所有的摄像机参数进行标定,从而解决了单目视觉车距测量问题.最后,完成了不同距离处前方车辆的车距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车距测量相对误差小于3%,具备了较高的检测精度,能够满足跟驰车辆防追尾碰撞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定义及其与行车安全系统的区别,并借助系统分析方法的思路较全面地刻划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高铁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高铁事故的发生,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基于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afety-related Information—Safety-related Behavior,SI-SB)系统安全模型分析归纳我国高铁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运行机制,然后从安全信息和安全行为结合的新视角构建基于高铁信息系统的SI-SB系统安全模型并介绍其关键构成要素、安全信息传播机理和缺失机理,最后运用所建模型深入剖析了7.23甬温线事故,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明晰了高铁信息系统中安全信息的传播和缺失机理,为改进高铁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工矿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评价方法在应用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的体系结构与工矿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运用矿山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按生产流程划分评价子系统,提出了新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运输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控制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子指标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建龙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4):294-295,F0004
探讨了构建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新体系的目的,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新体系,可有效解决生产与安全之间的矛盾,推动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计划系统纵向网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整体性,实用性,动态化,长远安全预期,经济性和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完成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范以及安全管理等部分工作,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网络安全检测和监控系统的建立,使网络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潞安石圪节煤业公司以往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面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的新理论,论述了地面“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的内涵、实施内容以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7.
飞机整机级系统安全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整机级系统安全性评估中安全性指标的选择与确定问题,分析对比了国内常用安全性参数之间的区别,指出了其在系统安全性评估应用中的缺点;根据系统安全性的特点,提出了飞机整机级系统安全性指标的要求和维度;借鉴国外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成功经验,结合可靠性,提出了指标选择和量化的具体方法,并举例说明安全性指标的应用时机和使用方法。研究表明,将安全性与可靠性相结合,选择影响飞机安全性的可靠性指标进行机整机级系统安全性评估,可以解决传统安全性参数量化困难、不适用等问题,是一种可行并且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约85~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素质欠缺、安全行为背离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师生的安全意识,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为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进而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对全面提升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利用先进的Intranet技术开发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并就系统实现的有关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Intranet以系统的低成本、可扩充性、强适应性、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为煤炭企业提供了一条经济实用的信息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安全文化和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建设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提出了搞好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