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科技》2012,(4):79-82
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获"省核农学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2年3月16日,浙江省科技厅"核农学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启动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神农宾馆召开。项目启动会由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  相似文献   

2.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6):59-59
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正华南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以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物理学交叉学科群建设",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3个部级重点平台和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为基础,依托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物理学(含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光学工程,联合生物物理学、材料物理学,形成交叉学科群,聚焦光显示、光医学、光传输、光传感、光存储、激光3D打印及智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实验室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浙江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开展生物标准(参考)物质研制、生物检测技术研究、溯源技术和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的研发等;发挥中国计量学院"质量、计量、标准、检验检疫"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旨在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创新中心及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3,(4):8-9
浙江省数据存储传输及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浙江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拟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通信信息传输与融合技术"、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室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上建立。由"高效无线传输技术实验室"、"云存储技术实验室"、"传输与存储中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6.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5):58-58
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生儿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09,(5):F0003-F0003
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依托省重点学科及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省重中之重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建有光谱仪器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室概况 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起步于1987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获世行贷款进行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1991年开始筹建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后因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2003年被降格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与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草业科学部分整合后,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9.
李兰娟 《今日科技》2009,(8):I0002-I0003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为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始建于1956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拥有厚实的基础,为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验室主任、学术带头人李兰娟教授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0.
浙江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是我校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之一,在200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现任学科负责人是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教授。学科在致力于师范教育的同时,也始终把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该学科目前拥有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研究所、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点、材料物理本科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新型薄膜材料实验室始建于2002年,2004年12月进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2016年获批为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实验室的建立依托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强势特色学科(河北省)、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河北省),建筑面积4 119m~2,仪器设备总价值6 138万元.实验室用于科学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齐全,并购置了APS,AIP等12种主流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达到了国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于2007年经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实验室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方针为指导,按照"区域急需、国家领先"的要求,遵循"育人报国、创新超越"的理念,坚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国防科技战略重点,以国家核能开发战略和核设施及退役产生的核废物及其引发的相关环境安全问题的技术需求为引导,主要围绕放射性废物处理材料、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废物的环境安全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师范大学“动物学”学科有30余年历史积淀,是国内有影响、优势比较显著的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动物学和生态学硕士点、浙江省动物学重点学科、杭州市动物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形成动物进化生态、水生动物资源利用和动物生理生化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该学科现有15名成员,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或相应职称者5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2名。  相似文献   

14.
李萍萍教授,女,1956年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2年和1985年先后在浙江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5年起在南京农业大学任教,从事农业生态和耕作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4年获农学博士学位;1995年到江苏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设施农业工程研究,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留校任教。现为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隶属烟台大学化学生物理工学院,依托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1个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海洋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海洋藻类光合系统结构功能及比较研究、植物组织及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特异性蛋白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11月14日,以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谭学才教授为组长的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一行4人到我院,对我院两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生物能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和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相关食品学科,于2013年7月11日经浙江省科技厅、财政厅和发改委联合发文批准建设。实验室主任由郜海燕研究员担任。主要研究方向:果蔬采后保鲜品质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果蔬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干坚果加工与品质保持技术研究。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5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和获博士学位(非高级职称)占77.14%,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科学实验用房、3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承担项目——2013年共有26项科研项目获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发展,促进了核农学的产生。核农学作为一种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对核农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涉及技术包括辐射育种技术、辐射储藏和保鲜技术、辐射杀虫技术、同位素示踪和核分析技术。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一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核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学报》与其农业基础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新认识晚清<农学报>传播农业基础科学的重大意义,论证中西两大农学知识体系碰撞融合过程中,西方自然科学对中国传统农学知识体系的革命性改造.方法 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农学报>传入的西方农业基础科学,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物理学、农业化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等,其中农业化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经济学是其他期刊所没有的新知识.结论 <农学报>经由日本系统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武装起来的西方现代农学知识体系.注入中国传统农学体系全新的知识元素,从而形成了古代与近代中国农学的分水岭.这不仅在媒介形态的特殊样式上,而且在农学知识的传播总量和体系的完整性上,实现了空前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0.
杨昆 《科技潮》2000,(9):46-4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建于1979年1月。1981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为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级农业科学研究人才。目前,全院共有硕士学位授予专业28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11个,以及在职人员申请硕士专业22个,合作物遗传育种学、蔬菜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生物物理学等,涉及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4个门类,作物学等14个一级学科。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有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农业资源利用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兽医学和畜牧学6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和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有38个研究所(中心)和22个国家级与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科技学术队伍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