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呼吸道包括鼻咽、气管、支气管和肺,后者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组成。肺泡面积比体表面积大几十倍,因此,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面积相当之大。从毒理学的角度讲,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毒物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某些毒物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因而,在开放系统下饲养动物,环境中粉尘、病原微生物及某些致敏原等均可随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采用两个亚慢性动物试验(64,90天),对对照组的74只Wistar大鼠肺脏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其对环境的应激反应表现为肺内各级呼吸部分的炎症。病变较为明显的是支气管旁淋巴组织套袖样围管浸润,并取代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两组动物的发生率分别为85.71%、92.31%。同时肺内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内可见点状、块状炎细胞浸润灶。随着试验周期的延长,病变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势必影响实验动物病理诊断,对试验结果无法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改善实验动物生活环境目前已成为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环境下、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的自发性病变发病情况,为药物安全性研究的病理学评价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本中心安评试验中空白对照组SD大鼠,雌雄兼用,分别饲养于屏障系统和普通环境中,分别在19、23、32、36周龄等时间点处死解剖,常规制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统计动物自发性病变的类型和发病率。结果 与屏障系统相比较,普通环境大鼠呼吸系统的自发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此外,在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饲养条件下,SD大鼠自发病变发生率均随周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少数病变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以进行性心肌病和肾脏矿物质沉着最为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进行性心肌病、肝脏灶性炎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性、自发变异肝细胞灶、肺脏灶性炎细胞浸润、肺泡内泡沫细胞聚集、肾脏矿物质沉着、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胰腺萎缩、气管炎细胞浸润、前列腺间质炎症、睾丸曲细精管萎缩、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细胞脱落、子宫内膜炎症和阴道炎症等主要自发性病变。结论 本文报告的SPF级SD大鼠的各种自发性病变的种类及其发生率丰富了实验动物的背景数据资料,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的病理变化,为北京市实验动物质量监控及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送检的400只啮齿类实验动物,其中包括180只小鼠、80只大鼠、120只豚鼠及20只金黄地鼠,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对镜检肝细胞肿胀的样品又分别进行了PAS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此次进行实验动物质量的抽检,检出病变主要为小鼠、大鼠、豚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细胞肿胀,并均有糖原沉积病变检出,脂肪变性在豚鼠检出;此外小鼠及金黄地鼠,尤其是部分金黄地鼠出现明显肝脏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小鼠和豚鼠的心脏发生增生性炎;小鼠肾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本次抽检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健康,部分啮齿类动物的饲养管理仍需加强,本监测结果可为科研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COPD大鼠肺组织TNFα及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及TNFαmRNA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射内毒素法复制大鼠COPD的动物模型,并测定了大鼠的肺功能及血气变化结果,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观察了TNFα及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动物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COP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的MVV,PEF,FEV0.3,C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动物PaCO2高于对照组,PaO2及SaO2低于对照组,发生了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TNFα及Mrna在正常对照组动物支气管上皮细胞中仅见微量的表达,在模型组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周围的淋巴滤泡炎性细胞及肺泡间质炎性细胞可见到强阳性表达.结论TNFα及Mrna参与了COPD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新生大鼠未成熟肺高氧损伤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内在联系.方法:取22 d胎龄足月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高氧组)与对照组(空气组),每组各8只大鼠,实验组生后立即置入体积分数>95%持续氧环境中饲养;对照组则在空气中饲养.两组新生大鼠于生后第3、7、14天随机抽取后处死并取其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Masson三色染色判断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测蛋白含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空气组生后第3、7、14天各亚组未见肺损伤的病理性改变,也没有胶原沉积增多现象;高氧组生后3 d肺泡内炎症反应及胶原纤维的沉积均不明显;第7天时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开始增多;第14天时炎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程度更加显著.第3、7、14天高氧组STAT3在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及炎症细胞等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同时期的空气组相比均显著增高,在高氧组中,以第7天时表达最强.第7、14天高氧组中肺组织的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第7天高氧组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而两组的第3天亚组并未见明显差别.结论:高氧可造成新生鼠肺组织明显的病理损伤,早期为炎性反应阶段,后期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强.高氧暴露早期STAT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提示STAT3主要在早期的急性炎症阶段起作用,在后期纤维化阶段呈逐渐降低趋势,未证实其与高氧肺损伤后期的纤维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个市县15份环境污水中肠道病毒,其中11份阳性,与细胞中和试验鉴定阳笥结果符合率90.90%-100%,该法不仅简单,敏感,特异分型,而且可作型内鉴别,使细胞中和试验分型和T特征型内鉴别所需14d缩短到2d。为环境样品中脊髓灰质炎病毒污染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2013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市14家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后经10%福尔马林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0染色、PAS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部分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轻度肺脏病变、肾脏蛋白样渗出物和管型。结论本次抽检说明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上述病变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成分以及运输、处死时的应激有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取中华鳖呼吸道的不同节段以及肺组织数块,Bouin’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部分组织块经10%福尔马林固定,verhoeff弹位纤维染色和伊红复染。观察结果表明,中华鳖呼吸道和肺的导管部没有腺体和杯状细胞之存在,管壁只有粘膜和外膜两层。气管和支气管由完整的“O”形软骨环支持。肺为海绵状,由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等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支气管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肺肿瘤模型。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平均体重169 g±10 g),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气管切开,超细导管支气管插管,接种肿瘤细胞(1×105~5×105)。病理学检查,计算肿瘤成活率。结果造模动物40只,存活39只。接种1×105~5×105个细胞各组动物的肿瘤成活率分别为60%、80%、90%和100%。结论应用支气管内细胞移植建立常位大鼠肺肿瘤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其肿瘤成活率高,手术死亡率低,方法简单易行,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0.
将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和低转移人肺腺癌常位移植于裸鼠肺内,其移植成功率分别为74%和56%,肺内移植瘤仍保持人原发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其肉眼类型可呈肺门肿块,周围结节和弥散浸润型,与人类原发肺癌亦相似,而与局限膨胀生长或较少浸润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区别。肺内常位移植瘤较广泛地浸润胸部脏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低转移肺腺癌细胞肺内移植其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6%,甚至高于该癌系在beige裸鼠体内的淋巴结转移率。说明常位移植有利于恶性肿瘤表达其浸润转移表型。常位移植之肿瘤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人体内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特性和实验治疗的更为适宜的实验模型。研究裸鼠皮下移植瘤和常位移植瘤基因表达的差异亦将为肿瘤浸润转移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揭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肝脏形态学的影响,阐明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在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中预防肝癌的作用机理,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制大鼠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模型大鼠发生肝硬化,并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不同剂量(1.5,3.0,6.0g/kg)对模型全程干预,并于第7,11,15周处死大鼠,对肝脏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低剂量组在上述时间段与病证模型组相比,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病证模型组相比,具有肝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减少、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水肿程度减轻等病理表现及肝细胞内细胞器分布不均匀、肝糖原和线粒体逐渐减少等超微结构明显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肝脏组织形态改变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富含牛奶制品黄油饮食诱导小鼠高脂模型,观察和分析其高脂血症的特征。方法 选择同窝雄性C57BL/6小鼠20 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 只。一组小鼠喂养普通饲粮(不含黄油),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小鼠喂养添加黄油的高脂饲粮,设为高脂组。实验期为120 d,动态检测小鼠体质量、血脂及体脂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造模120 d,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量明显增加(P<0.001),而血清总甘油三酯(TG)量无明显差异;(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腹部脂肪及肝脏质量系数显著增加(P<0.001);(3)高脂组小鼠肝脏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含有黄油饲料喂养形成的小鼠高脂模型出现血中总胆固醇明显改变,而总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的特征,提示牛奶制品黄油在饮食诱导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小鼠S1 80 肉瘤 ,小鼠EAC腹水瘤实体型两种瘤株 ,进行BALB c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研究。试验设S1 80 对照组 ,S1 80 给药组 ,EAC对照组 ,EAC给药组 ,比较给药 10d后实体瘤大小及其病理学变化特征。病理学观察对照组和给药组间、瘤体切面积和瘤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两对照组的小鼠肝脏内均发现有瘤细胞转移。由此说明病理学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CTX)对BALB/c小鼠肝组织的病理作用。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CTX 15 mg.kg-1.d-1连续8 d,停药8 d后取肝组织,HE染色镜检,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CTX致肝组织广泛性的中度~重度水变性;肝窦受挤压,结构不清;灶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CTX对BALB/c小鼠肝脏存在组织结构损害。  相似文献   

15.
雄性8个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其遗传性高血压及心肌肥大已稳定形成。对照组10只,饲标准饲料,连续80天。实验组10只动物饲混有10%鱼油(C_(20):5n-3,12-20%)的标准饲料80天。每周测量大鼠尾部血压、心率两次。实验开始后第20天,实验组动脉收缩压从210±6mmHg下降到190±10mmHg。此后60天内,稳定在185±10mmHg,比原血压水平降低12%(P<0.05)。对照组的血压,在80天内稳定在210±15mmHg。实验组总胆固醇为73±9mg/dl,较对照组(108±12mg/dl)降低32%(P<0.05);甘油三酯为105±24mg/dl,较对照组(220±58mg/dl)降低51%(P<0.06)。 用标准微电极和张力换能器在左、右心室乳头肌上同时记录动作电位和等长收缩力。结果表明,实验组左心室乳头肌APD_(50)(83±11.2msec)较对照组(112±10.8msec)缩短22%(P<0.05)。APA、RP和APD_(90)没有显著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V_(max)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右心室乳头肌AP各参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动物心室乳头肌等长收缩力峰值及达峰值的时程也无明显差别。 以上结果提示,10%鱼油对SHR有降低血压,降低血液胆固醇及明显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使肥大心肌APD_(50)缩短,对心肌收缩力各参数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实验室人工饲养的一只老年恒河猴出现以腹泻、排脓样便、消瘦为主要体症的急性疾病。为研究老年恒河 猴消化器官病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诊断,本实验采用临床体征结合常规HE 染色对其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 果发现恒河猴的消化系统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各种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减少及黏液分泌减少,消化 道黏膜的变性、坏死,消化腺的萎缩等,诊断该老龄猴为生理性衰老。  相似文献   

17.
舒宁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理化性能及止血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本研究利用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等材料经低温冷冻等工艺合成舒宁止血材料,通过对其理化性能的分析和止血试验测定以确定其止血性能。方法:1)试验分两组,舒宁止血材料组,明胶海绵组。每组对其物理性质进行测量比较。2)对两组的止血性能进行测定比较。同时,把两种止血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分别于15天,30天,60天处死动物,取病理观察两种止血材料组体内降解情况。结果:1)舒宁止血材料组吸水率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2),舒宁止血材料组止血性能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两组材料在体内均有降解。结论:舒宁止血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性能明显优于明胶海绵组。  相似文献   

18.
分析青年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49例青年和98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食管癌占同期食管癌的6.5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肿瘤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病理分期、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0%和2.0%,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年人食管癌肿瘤病期偏晚,手术切除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优于中老年组,两者在生存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肾脏的器官病理学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9例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检测观察HBV和HEV抗原在大熊猫肝脏、肾脏组织内的分布定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严重的有出血变化。肝细胞普遍变性,散在单个性坏死或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个别出现大片坏死、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变化。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球囊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出现蛋白管型,间质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和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9只大熊猫HBV和HEV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但各例肝肾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的强弱不尽相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显示,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普遍存在炎症病变,而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