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马里同埃塞俄比亚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一九七七年,由于苏联从中挑拨,索、埃(塞)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争议的欧加登地区打起了一场“沙漠战争”。苏联打着“国际主义”旗号,派出高级军事指挥人员和古巴雇佣军“协同”埃塞俄比亚军队同索马里交战。一九七八年三月,索马里从欧加登撤军。但是,战争的硝烟并未熄灭,当地的西索马里阵线的游击队同埃塞俄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战斗仍在进行。下面摘要译载的是一篇现场报道,原载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日的美国《新闻周刊》。人们从中可以看出,非洲之角的局势不能稳定,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苏联在非洲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就是苏、古在那里的军事“存在”。苏联的军事“顾问”、古巴的军队,决不是什么“国际主义战士”,而是一伙无恶不作的征服者。因此,他们受到欧加登人民的严惩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似文献   

2.
古巴是世界上接受苏“援”最多,因而对苏联依赖最深的国家。据外报材料,从一九五九年一月卡斯特罗上台到一九七七年,苏联对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已达一百二十四亿三千万美元,其中经“援”九十四亿三千万,军“援”三十亿。从一九七五年古巴充当苏联的打手出兵安哥拉以  相似文献   

3.
纪事     
《世界博览》2012,(19):8-9
正事件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世界上共有美、英、法、俄等9个国家拥有航母。中国改造的"瓦良格"号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由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1998年,"瓦良格"号被中国公司购买,2002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港。  相似文献   

4.
新的国家诞生了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制宪议会通过了废除帝制的宣言,宣告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联邦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南斯拉夫人民英勇抗击法西斯德国的奴役、争取解放的结果。南斯拉夫的爱国者的这一斗争并不是孤立无助地进行的。在南斯拉夫的现代史中,记载着苏联人民和南斯拉夫人民在反对法西斯德国的共同斗争中用鲜血结成的兄弟友谊:在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苏联军队的并肩作战下,1944年10月20日,南斯拉失首都贝尔格莱德从希特勒匪徒的铁蹄下解放了。当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最高总司令铁托元帅在致电斯大林感谢苏联军队的无私援助时指出:“贝尔格莱德的解放对我国人民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因为在南斯拉夫,在这个人民长期遭受苦难的国土上,伟大的苏联的儿女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美国一些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政策设计和研究人员、军事将领、国会议员、大学教授和专栏作家,通过大量著述和讲话,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看法,即八十年代国际局势中可能出现一段“第二次大战以来最为危险的时期”。他们认为,在这段时期内,苏联将凭借所谓“军事上的全面优势”,制造国际事件,从而酿成“危机”,甚至发动“战争”。这是在七十年代以来,苏联扩军和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进入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据估计,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欧洲共同体十国平均为负0.5%,唯独日本仍保持约4%的增长速度。近来,日本有些人已开始称日本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就是说,按照他们的计算,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苏联。日本一位有影响的教授高坂正尧不久前在自民党机关刊物《自由民主》上著文指出:当前“世界面临两大问题,即苏联问题和日本问题”。苏联是搞军事扩张,日本则从经济上“加剧动摇世界的力量均衡”。因此,八十年代日本的发展航向是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7.
“军”“民”间的技术差距大苏联工业技术的显著特征是:航天军事部门的技术与民用部门的技术发展不平衡,二者之间的差距悬殊。苏联从1957年成功地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连续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第一”,如发射到达月球的探测器,发射并回收载狗人造卫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等等。在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后,苏联在航天  相似文献   

8.
苏联侵占阿富汗,增兵印度洋,进逼“石油咽喉”波斯湾,继续伙同越南侵略柬埔寨,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应。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某些对抗措施,对苏联的南下加以制约和戒备。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美国政界和外交界人物在对苏政策问题上久已存在的内部分歧和争执也很尖锐,有的甚至是带有战略性的。本期刊登的《美国的“鹰派”与“鸽派”》一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提供一些情况和背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联太空武器的研制起步较早。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射入900公里高的空间轨道,先于美国掌握了空间技术,为其太空武器的研究试验打下了基础。随后,苏联相继着手进行各种太空武器的研制活动。从六十年代中期起,苏联逐步建立起一套由侦察卫星、通信卫星、预警卫星、导航卫星和气象卫星等组成的军事卫星体系。与此同时,各种类型太空武器的研制工作,也先后取得不同  相似文献   

10.
苏联入侵阿富汗,不是一个局部事件。它牵动了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斗争态势的全局。本刊曾陆续从苏联、美国政策的角度对此作了说明,本期李岱的文章还从第三世界、第二世界以及所谓“大家庭”各国等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揭露了苏联为摆脱困境而采取的“缓和”攻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谈起苏联对亚太地区的政策调整,人们势必要提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他在海参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讲话。戈尔巴乔夫在这两次讲话中重新估价了亚太地区在苏联全球战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人们看到苏联的亚太政策有了大幅度的调整。苏联领导人认为亚太地区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政治中心”;这一地区的一切复杂问题都与苏联息息相关,苏联理应参与解决。由于美国重视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长期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较深,苏联要挤进来,首先就会遇到美国的强烈抵制。所以,苏联在调整亚太政策中不得不把协调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关系作为主轴。一、推行全方位外交:苏联经过外交反思,深刻认识到由于过去长期推行重欧轻亚政策。致使苏联在  相似文献   

12.
中东历来是风云激荡、扰攘不安的地区。远的不说,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三十五年来,这里就一直战争连绵,政变频仍。动乱时间之久,规模之大,程度之烈,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自1948年第一次阿拉伯一以色列战争迄今三十多年间,中东地区(包括北非)先后发生较大的战争和武装冲突三十多次。政变和政权更迭多得惊人,特别是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这里大小政变成风,有时一年之内就有数起。叙利亚是中东政变最频繁的国家,从1946年独立至1970年现任总统阿萨德掌权共发生政变二十多次。去年以来又相继发生“伊朗革命”、美伊关系危机、苏联侵占阿富汗等一系列震动世界的事件,无怪乎人们称这个地区是世界的“火药桶”,孕育大战的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的国际形势,主要是围绕阿富汗事件发展变化的。虽然后来发生的两伊战争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反响,但是这一年来影响整个形势发展和促使世界战略发生变化的,还是阿富汗事件。最近的波兰局势,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的世界局势,国际上曾有种种不同的见解,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和得失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只“是一种防御性行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新的东西。这种说法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估计不足的,甚至起了掩饰苏联扩张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苏美之间的军事交往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10月上旬,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偕战略火箭军总司令等一行9人对美国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访问”。这是亚佐夫对去年8月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访苏的回访。此前,戈尔巴乔夫的军事顾问、苏军前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也应邀访美,并在美国电视荧屏前侃侃而谈。观察家们认为,近年来美苏军事交往的趋热是美苏关系缓和进程中的一个新动向。这次美国对亚佐夫的访问作了精心的安排。美方让他在加利福尼亚观看了海军军舰和海军陆战队的训练演习,在北卡罗莱纳州参观了一个伞兵部队,在亚利桑那州观看了F—16战斗机的飞行表演,还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参观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战争的遗址,从而“满足了他对那场战争的强烈的好奇心。”美国防部长切尼还向亚佐夫赠送了自1981年里根政府每年准时出版、而本届布什新政府推迟了半年之久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5年最后一天发表了一篇“除夕声明”,对过去一年中美国推行“实力政策”的结果和新的一年继续这种政策的前景作了简短的申述。杜勒斯在声明里举出了美国在1955年的“军事联盟”的数目,就此证明美国“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对付苏联。杜勒斯鼓足了勇气替自己吹嘘说,1956年,“自由世界”还会“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表示在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2,(19):8-8
事件 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世界上共有美、英、法、俄等9个国家拥有航母。  相似文献   

18.
在谈论当前的美苏关系时,人们对布什总统5月所提出的“超越遏制”投以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诸多评点。我认为美国的“超越遏制”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理论框架,但它的提出确实表明美国对苏政策已作了进一步调整。首先,美国决策层开始认为,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符合西方利益的发展势头,西方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会”,从以往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对苏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思路中跳出来,在确保美国安全战略稳定的前提下,对苏联的改革给予“支持”,以促进苏联内部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第二,美国认为苏联仍然是它的主要对手,苏联对美国长期构成战略威胁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往“行之有效”的“遏制”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超越遏制”只是策略改变,是在新的条件下对“遏制”战略的补充和发展。它是建  相似文献   

19.
今年对印度来说可谓大国外交收获颇丰的一年。3月克林顿访印,不到半年瓦杰帕依总理就实现了回访。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了中国。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印。6月印度与欧盟召开了印欧首脑会议。10月2日~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普京这次为期四天的印度之行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力量的平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态。特别是这次访问紧跟在瓦杰帕伊刚刚访美之后,就更加引起人们的种种议论。冷战后,印度冲出印苏的联盟格局,全面外交攻势凸显冷战时期,南亚地区的战略结构呈现以印度与苏联为一方,巴基斯坦与美国为男一方的“双打对抗”格局,印苏之间保持着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印度军事装备的70%以上来自苏联。冷  相似文献   

20.
英国副总统尼克松8月24日在底特律无耻地声称,美国在军事上经济上、科学上和教育上都是“世界第一”。事实上是美国不问在那个方面都是不美妙的。“纽约时报”8月1日惊呼苏联在今年上半年生产已提高10%。而美国7月份的生产只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