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惠静 《科技信息》2013,(9):273-274
本文主要论述了决定动画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动画角色的设计。通过确定轮廓的基本形;掌握角色的现实体验;把握时代特征来设计角色;参考原作和照片;考虑影片的目标观众,二维转变三维对角色设计的影响,动画实现的难度等,从而使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角色性格跃然纸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动画片《熊出没》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还获得了“金猴奖”中动画系列片金奖和动画形象金奖两个重量级奖项。该动画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角色的塑造,通过三个主要角色:聪明的熊大、好吃懒做的熊二及顶着大光头的伐木工人,角色设定相对单调,但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原因就在于“创意”独特,符合受众的感知能力,满足了受众群体的视觉需求。在形象塑造上通过故事情节现代化的演绎、夸张动作安排、独特的地方口音和流行化语言风格等富有人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刻画了三个角色的性格,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实现了虚拟动画和真实受众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叙写“南洋”土著形象的篇章,由于"南洋"民族生态的复杂多样性,每位作家作品中展现的“南洋”当地人群像也各不相同,然而却几乎同一标志性地呈示出某类相同的文化性格形象图谱,其中“蛮性”与“野性”是其主要通约化文化性格类征之一,作家分别赋予了其多重丰富的生动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4.
黄丽霏 《科技信息》2012,(12):169-170
本文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名作《地狱变》的叙事者入手,分析了叙事者叙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叙事者角色的设定和作品主题表现的关系。笔者分析得出《地狱变》的叙事有主观性、叙事角度二重性和作者观点隐而不显三个特点,作者选取这样的叙事法目的在于在刻画人物时"虚"、"实"结合,弱化配角形象,强化主角个性,从而达到突出"艺术至上主义"的悲剧性这一小说主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曾秋霞 《科技信息》2010,(27):208-209
图书馆读者工作部常发生的"小事"不少,关键在于图书馆员工作的责任心,而图书馆员工作的责任心强弱,与图书馆员的性格有关,图书馆员的性格,将直接影响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焦瑾瑾 《科技信息》2009,(11):102-102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空前提升,传统的动画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动画教育的大环境与时代背景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动画教育与思维方式的种种弊端,进而对我国的动画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希望。而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灵魂.观众对一个动画角色的价值判断不单纯停留在其外在的造型层面,还包括对角色性格内涵的认同。伴随着动画的产业化进程,动画角色形象的价值逐渐被提升到商务运作的高度。拥有独特性格魅力的动画角色不4z=g,有深远的艺术价值,而且蕴涵着巨大的市场与利润,它拓宽了动画持续盈利的后续空间,由动画角色形象衍生出来的产品蕴藏着比传统商品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迪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2):45-46,72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高超的艺术创作,熟练的写作手法将"叙事"与"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他通过多种叙事方式的展开,有利于我们对人物内心情绪进行有效的捕捉;通过巧妙的叙事策略,有利于塑造让人记忆深刻的女性形象;还通过典型的叙事意象的呈现,有利于更深层的挖掘女性群体的特点。这样,他笔下几部主要的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而富于变化,现实而又不缺乏灵动,将女性的性格、心理、意识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英雄性格的摹绘显示了作家心灵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三位作家笔下"英雄"性格内涵的分析,在指出其平民化和世俗化等性格构成的同时,着重探讨其不足之处。主要从"罪恶感"有无的角度来探讨其道德深度,揭示人物传奇性格背后的价值遗缺,最后从普世性价值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英雄性格的美学蕴含。  相似文献   

9.
塑造成功的角色性格是动漫作品创作的关键。角色性格是受众对动漫角色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决定其生命力与鲜活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动漫角色性格研究对于拓展动漫表现力意义重大。本文在简述了动漫角色性格塑造三要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性格与色彩、外部特征、形状”等方面探讨动漫角色性格关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王彩云 《科技信息》2010,(31):153-153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座艺术高峰。作品中描写了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构成了《聊斋志异》作品中最亮丽,最有魅力的部分。在近五百篇小说中描写女性形象的就接近二百篇。其中有一批贤德类女性,如林氏、颜氏、庚娘、细柳、珊瑚等都是作者尽力刻画的贤妻形象。在男性看来,她们的确很贤德,因为她们符合男性所设定的标准。但我们去认真分析她们的处境,会发现她们一直处于"他者"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贤德类女性形象加以分析,来阐述她们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生命本能到价值追求:哈代的女性形象──“性格和环境小说”研究之五朱宝荣在“性格和环境小说”中,与男性角色相比,女性形象格外显得鲜明、生动,而且多数写来招人怜、惹人爱。这大概是每位读者都会得出的最初阅读印象。实际上,英国另一位大作家伍尔夫早就这样评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非写实动画角色的设计理念,论述如何能更好的设计出优秀角色。提出在设计过程中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并与其它次要角色在性格上拉开距离,保持特点,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评论界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颇有微词,甚至有人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位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关注男性世界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性格多样、复杂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女性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下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扮演好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改变过去的"传播者"、"灌输者"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受益,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鑫 《科技信息》2011,(16):I0138-I0138
在早期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由于"东方主义",为澳洲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华人形象长期以来一直以消极"滞定型角色"出现。亚历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是一部华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移民史,是正面刻画移民华人里程碑之作。祖国的富强与否决定着海外游子的中华民族的根的有无,决定着巨人的形象能否屹立于世界东方,决定着笔者能否回望华人里程碑《祖先游戏》。  相似文献   

16.
性格在人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性格的形成具有渐进的特点,也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从早年到青年,邓小平性格中逐渐具有了重视"自律"、强调"理想"和朴实无华的特征。对早期邓小平性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邓小平及其他所影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银行家的情人》是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的家族史诗,小说细腻而充满人文关切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这些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女性或乖戾冷酷、自私自利,或洁身自好、恪守道德底线,或屈从命运随波逐流,或为自由和幸福而反叛抗争。小说中这些形象丰富的女性角色的成长变化为读者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背景下,女性对于婚姻制度、家庭角色、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体系的对抗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硬汉气概”在海明威作品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开斌 《科技信息》2009,(17):195-195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硬汉性格"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这些情节简单的故事中,他们的人格、心理力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中,作者歌颂了人类的硬汉精神。本文拟主要从根源及对英雄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方面简单分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性格。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动画角色是虚拟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然而,从儿时到现在,太多的动画角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声有色"是这些动画角色永远活跃在我们记忆中的主要原因。我国现今已经超过"美日韩"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虽然如此,我们动画精品却不多,动画明星也很少。本文将从声音切入,谈谈动画角色塑造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本文能体现一定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汪母、七巧、繁漪三位性格被扭曲的母亲形象。性格扭曲变态主要是长期以来伦理道德观念对人性的压抑而导致的后果。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尤其是性欲一直是极端的排斥。但性欲是人的天性,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抑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