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苹果》小说集在尤多拉·韦尔蒂的所有作品中是她本人最喜欢的。它的故事情节极为复杂 ,并且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该书现今已被普遍认为是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的最佳范例之一。同时韦尔蒂的小说技巧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本文主要从三个侧面对尤多拉·韦尔蒂的代表作《金苹果》一书展开探讨 ,从而力图揭示韦尔蒂的小说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安徽省2009年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省级立项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及其示范形象、应用形象建设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概念体系与大学形象建设要素、应用"型"与应用"性"形象的区别、大学精神形象与应用型形象的关系、应用型本科形象的持续时间问题、应用文化建设诸方面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狂人日记》运用"独白体"(日记)特殊格式,塑造了主人公"狂人"真、善、美的典型形象,将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和"迫害狂"中的"这一个"刻画得既生动又真切,充满了鲜活的血肉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千千万万读者都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是"狂人"形象和《狂人日记》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娄道舰 《科技信息》2010,(16):I0279-I0279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形象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奥运形象也因为涉及举办国形象,而备受各奥运举办国重视。通过对北京奥运形象建设系统的分析,认知了北京奥运对"和谐"追求的目标,也正是这种"和谐"文化特质,不仅为奥运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使北京奥运形象建设成为历届奥运形象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集中分析了萨拉.玛格丽特.福勒的代表作《十九世纪妇女》,旨在探讨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十九世纪妇女》颠覆了男权文化中传统妇女形象,构建了新的女性形象——"米涅瓦"和"缪斯"。福勒认为女性如同"米涅瓦"和"缪斯"的一个复合体,融入了两种相反却又相互交融的气质,即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能量与和谐力量与美丽智慧与爱的统一体。福勒对女性形象的新定义为女性争取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女性差异性理论,并且具有模糊的雌雄同体的理想,对后来的女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是很不相同的。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中"龙"的差异,可知中国"龙"不能等同于"dragon"。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中外文化意象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体育教师的形象对于体育教师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初步尝试探讨体育教师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塑造,以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界存在着一个神话,认为周作人早年生活中的"悲苦"女性形象,如祖母以及杭州花牌楼的诸妇女,激发与促进了其"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女性观的生成。这个神话不仅在周作人自己那里被一再言说,后来的研究者如钱理群先生等也延续了周作人的这种误识。实际上,所谓的"悲苦"更多的是强加给那些女性形象的标签。悲苦女性形象对周作人的影响,在周少时并未显现,它主要是周在后期回忆中的"重构"。并非这些悲苦女性形象促发了周"哀妇人"女性观的形成,而是在其已成型的女性观的视阈中,她们经过扭曲和过滤而呈现为特定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9.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9-112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0.
上官婷婷 《科技信息》2010,(18):I0226-I0226
动画片中对于主要角色形象的塑造,其首要依据来自主要角色性格的设定。也就是说,动画形象首先应是编者"写"出来的。根据性格设定角色,也就如同画出了卡通形象的大概轮廓,之后对形象的加工,那都是对已定轮廓的展示、丰满和细化。  相似文献   

11.
武淑玲 《科技信息》2010,(31):169-169,189
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好莱坞电影的功能不仅是提供娱乐,而且还是美国政治的宣传机器。鸦片战争以来,由于中国的发展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中国形象不仅在西方文化中而且在好莱坞电影中都是一种低劣的"东亚病夫"的形象。正是李小龙这一功夫形象通过他的功夫电影和他精湛的武功洗脱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低劣形象,震撼了好莱坞,为好莱坞电影树立了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分析麻栗坡县边境特殊区位优势,提出抓实"形象宣传"、"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四大工程建设,着力推进麻栗坡县桥头堡新高地建设,加快麻栗坡县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姜建涛  刘国栋 《科技信息》2010,(15):9-9,357
通过对"形象"概念的深入剖析,笔者认为历史街区形象构成的实质是隐性要素、显性要素和行为要素的集成。该文通过深入挖掘隐性要素、显性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内涵,通过物化、基因提取与植入、触媒导入与激活等措施与手段,实现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韶勋 《科技信息》2011,(13):195-195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可以说是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概括和升华。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给予了他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勇敢、自信、自尊,永不屈服的性格特征。笔者从此角度出发,探索了"硬汉"精神这一主题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新闻网2011—2013年标题中含有"妈祖"的报道为研究样本,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新闻传播基本流程图入手,分析影响妈祖媒介形象的因素,认为妈祖的媒介形象与事实、妈祖媒介的传播者、形象加工的媒介和妈祖信众四个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狂人形象诞生、狂人特点和狂人形象意义三方面来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两篇《狂人日记》,虽然鲁迅在体裁、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但是,由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只是简单地通过"狂人"的遭遇表现当时沙俄社会的腐朽和丑恶,因此没有鲁迅运用象征的手法在其作品中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仁义道德"概括为"吃人"以及对"吃人者"遍布在社会各处的认识等内容"忧愤深广",更兼之鲁迅是站在启蒙人的角度对封建宗法制度进行彻底否定并表现出复杂的内涵,这更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与之相比而显得缺乏那种磅礴大气和厚重感。我们在相通之中寻不同之处,进一步探求鲁迅和果戈理《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提出旅游地形象具有综合性、非对称性、累积性和适度的弹性四个特点,利用布伦斯维克等人提出的"认知透镜模型"对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旅游者认知角度对旅游地形象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推论基础偏差、信息偏差、认知系统偏差以及过程偏差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向《列女传》塑造了一系列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诸如教子有方、匡夫以道的贤妻良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爱国女子;仁智聪慧、能言善辩的才智女子等,极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妇女形象的画廊,从而有力驳斥了"列女"是谓"烈女"的无稽之论。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