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母语迁移,正确认识并积极克服母语迁移,对于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迁移研究发现,母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重大。本文简要分析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语法、文化等方面的负迁移现象,以及负迁移给二语习得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降低影响,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科技信息》2012,(28):189-189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的中心问题。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母语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母语的迁移。负迁移,又称为干扰,是使用目的语时学生套用目的语的句型或规则,导致犯错误或对目的语使用不当。本文旨在从文化、词汇与句法三个层面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岳鹏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52-152,125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为"迁移".母语与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尽可能的利用语言正向迁移,对于语言负迁移现象,要正确看待,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5.
邢玉月 《科技信息》2012,(18):174-174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是了解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主要方面,也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与主体,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对外语学习造成干扰。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方面探讨了母语迁移给目的语学习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得出了母语迁移给外语教学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静 《科技信息》2007,(20):164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的研究是语言迁移研究中一个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着重讨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并列举英汉两门语言在语音、语序以及写作中的语际共性,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母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岳鹏 《科技信息》2010,(35):J0309-J0309,J0283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习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并给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二语习得,进而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搭配可接受性判断和填空测试卷,以两组不同二语(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搭配理解和产出中的母语迁移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理解还是产出任务,搭配的习得都会受到对等性、二语水平和搭配类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等搭配的习得好于不对等搭配,中高水平组搭配的掌握好于中低水平组,动-名搭配的习得好于形-名搭配。研究结果证实了搭配习得中的母语迁移效应,验证了二语词汇表征和发展模型,支持了基于使用的语言学习观。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琴 《科技信息》2009,(31):279-279
"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学习的或者没有完全学习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它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学习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而语言迁移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影响着二语习得。文章旨在从构词法的角度来探讨语言迁移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姣彧 《科技信息》2012,(18):177-177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母语往往会对其二语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即母语迁移,其分为对二语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负面作用的负迁移。而母语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种,就是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来指导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在本文中将对母语迁移理论进行阐述并对母语策略在听、书、读、写、译的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标记性及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二语习得。标记性作为制约迁移的重要因素对于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已经被国内的学者所广泛讨论与研究。而对于心理类型这一制约因素国内的研究却很少。根据Ellis和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及标记性理论建立新的假设,有利于探究这两个迁移因素对于语言迁移的预测能力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一般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会产生两种影响,即正迁移或负迁移作用。本文分析了外语学习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了对待母语负迁移的认识,即负迁移可以作为学习和交际策略,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迁移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发音、词汇等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迁移现象,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努力克服母语迁移的负效应,发挥母语迁移的正效应,从而对日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瑛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67-168
我国英语教师长期以来花费很大精力,极力探讨汉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少人片面的持有"母语干扰论"观点.笔者利用语言的迁移理论,从语言的共性出发,客观的看待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证明母语在词汇、语句、语篇,乃至整个篇章的写作构思和策略,都对二语写作产生正迁移.母语的综合修养和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因此,母语具有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促进作用.笔者倡导师生应积极地将母语的作用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中心问题,其核心是研究母语对外语学习带来的影响。母语迁移是影响外语学习与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母语的运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正迁移,也有过度使用带来的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努力遏止负迁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洋 《科技咨询导报》2010,(7):141-141,143
具有母语基础的成人外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言的负迁移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词汇、句法、语篇等。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负迁移想像,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领域内,关于母语的“正负迁移”(positive/negative transfer)问题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将母语看作是二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心灵主义否认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而近年来流行的认知理论又重新承认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指出母语影响是二语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而在我国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英语,近十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主张是:课堂上应该采用单语教学模式,只讲英语,不应也不能采用任何汉语。如今的优秀课、示范课、竞赛课,没有一个英语教师会在课堂上讲一句汉语,但…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丽 《科技信息》2012,(7):413-414
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是由已有的语言知识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产生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许多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源自于汉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