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求解工程调度中时间/成本权衡问题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结合工程调度中时间/成本权衡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有效的求解工程底线问题的遗传算法,基于该遗传算法提出了有效工期/成本曲线的绘制策略·对遗传算法解的编码方式、遗传算子的定义及算法结构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大量测试问题的求解实验表明,遗传算法是求解该问题的一种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2.
遗传算法在多目标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遗传算法对项目群优选数学模型的求解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在单目标遗传算法程序的基础上,拓宽为多目标遗传算法。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求解工程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BP神经网络强处理非线性问题和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寻优的特点,总结出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多维客户行为细分模型,对客户进行细分,挖掘出潜力客户,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最后,利用Matlab对多组数据进行测试,并与纯BP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进遗传算法的性能,针对标准遗传算法存在的早收敛及稳定性差的缺点,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选择使用基于生物入侵思想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根据种群的实际情况对交叉概率、变异概率及入侵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使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通过对标准遗传算法、自适应遗传算法、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和基于生物入侵思想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得知,优化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度曲线,表明其能够有效的克服不成熟收敛,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及更好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免疫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JSP)进行分析,借鉴生物免疫机理提出一种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免疫遗传算法(IGA).该算法在保留基本遗传算法(SGA)随机全局搜索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抽取疫苗和接种疫苗等免疫机制,有效改善基本遗传算法的未成熟收敛和局部搜索能力差的不足,显著提高了基本遗传算法对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仿真实例表明,免疫遗传算法能有效解决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通常采用不同算法来对其进行规划,为发挥算法中改进遗传算法和鲸鱼优化法的优势,弥补遗传算法出现优化准确率和收敛度不高等问题,将改进遗传算法和鲸鱼优化法融合,增强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能。对算法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改善了基本遗传算法、提升了原算法对函数的求解效率。通过遗传算法、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的算法、改进遗传算法与鲸鱼算法相融合的算法所运行的路径长度与运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融合改进优化算法可以有效获取最优算子,减少运算时的迭代次数,同时提升算法的规划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寻找无线电能传输网中传输效率最大、能量损耗最小的传输路径,提出了使用元胞遗传算法对传输路径进行寻优的方案。通过对无线电能传输网数学模型的分析,分别建立了有源注入和无源注入无线电能传输网的目标函数,并将目标函数作为元胞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采用重复消除的修复方案将不可行解转化为可行解,以提高种群中的有效个体比例,从而提高搜索效率。元胞遗传算法将遗传算法和元胞自动机进行有效结合,中心个体和邻居之间形成一个小生境,优良个体得以在种群中缓慢扩散,算法能够有效突破局部最优解的限制,迅速收敛至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显示,在有源注入和无源注入无线电能传输网中,元胞遗传算法都能准确找到最优路径,表明元胞遗传算法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网路径寻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一类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孙建永等人提出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了理论与性态分析,通过随机过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遗传算法在概率意义下全局收敛,另外通过大数量数值模拟说明了所提算法不仅较古典二进制遗传算法有效,而且较灾编码遗传算法也更为快速有效,新算法可应用于求解广泛复杂工程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有效手段.针对常规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易早熟等缺陷,并结合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特点,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算法(SA)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有效的算法即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使用该文提出的算法对IEEE-14节点系统进行了无功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应用于无功优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严宗光  邓宇豪 《科技资讯》2014,(28):192-193
遗传算法起源于生物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是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说。Holand教授开创了遗传算法,是启发于大自然复杂而又精确缜密的生物系统。论文首先提出遗传算法是最优化问题的有效算法,并且是对自然进化机制的模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自适应机制进行推理,种群是如何逐渐适应所在的环境,并阐述了遗传算法是如何借鉴这一过程的。最后解释了遗传算法的构建,让初学者快速地理解遗传算法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桥的加固效果,结合某桥梁大修工程,通过在简支T梁梁底粘贴4层碳纤维布以提高其正截面承载能力.为检验加固效果,分别在加固前后对试验孔进行荷载试验,加固前后均采用两辆重约330kN的同型号三轴载重汽车作为试验荷载,重点检测了加固前后主梁跨中挠度、梁底混凝土及碳纤维布应变以及裂缝扩展情况.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桥上粘贴碳纤维布可有效抑制混凝土开裂,增加破损主梁的抗弯刚度,提高上部结构整体受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钢箱钢纤维混凝土准结合梁桥的空间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正元  王荣辉 《河南科学》2004,22(5):655-659
采用拉压等效与抗弯等效方法将钢桥面板与钢纤维混凝土2部分换算为单一材料的板单元,将钢箱钢纤维混凝土准结合梁桥其它部位用饭壳单元或梁单元进行离散处理,由此对该准结合梁桥进行了空间受力计算分析。算例表明,将钢桥面板与钢纤维混凝土两部分换算为单一材料的板单元,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纤维布(CFRP)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能提高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增强构件的变形能力,提升桥梁的使用性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Coffin-Manson钢筋疲劳损伤模型,采用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对纵筋采用HRB335和HRB500E的圆柱形桥墩拟静力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拟静力作用下低周疲劳对钢筋和构件承载力退化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钢筋低周疲劳对试件累积损伤的影响,将Takemura和Kunnath提出的两组不同加载模式下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Coffin-Manson模型,采用纤维单元,在材料层面上考虑钢筋的低周疲劳,可以较好地模拟试件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累积损伤和承载力退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损伤算法及多车道精细车流模拟,提出一种新的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改进损伤算法将每一次循环造成的损伤计入S-N曲线,对疲劳荷载作用下材料的S-N曲线进行了修正,使得材料疲劳寿命预测结果更贴近真实状况.采用马氏链蒙特卡洛模拟法(Markov Chain Monte-Carlo,MCMC),考虑车流中相邻车型及车道的相关性,生成多车道精细车流.分别通过一组钢筋混凝土梁及一组预应力混凝土梁多级变幅疲劳试验对改进损伤算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介绍MCMC多车道随机车流模拟的具体流程,并提出基于改进损伤算法及多车道随机车流模拟的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最后,以某高速公路实测交通流数据与一座跨径为20 m的简支T梁桥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组试件预测误差较常规损伤算法均有明显降低,除两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测误差较大(53%~56%)外,其余3组试件误差较小(小于8%),表明改进损伤算法可用来预测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寿命;实例分析中,简支T梁桥各主梁应力幅谱呈现多峰分布的特征,与车辆荷载分布特征相似,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根据改进损伤算法预测,当年交通量增长率(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AAGR)为0时,该T梁桥的疲劳寿命为77.50年,不满足设计使用年限要求.AAGR为3%时,疲劳寿命为52.49年,较AAGR为0时下降32.27%.  相似文献   

16.
既有桥梁外贴纤维布加固后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大量纤维布加固试验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矩形桥梁构件计算模式不定性系数的统计参数.讨论了钢筋锈蚀、混凝土强度、纤维布加固耐久性以及荷载等影响因素变化对既有桥梁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参考既有桥梁结构全寿命可靠度分析,确定了加固后既有桥梁锈蚀延迟期的长度.在国内外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加固后可以不考虑纤维布材料的老化及其纤维布材料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退化,使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得到简化.研究了加固后既有桥梁抗力计算方法,并结合一座实际桥梁工程进行了加固后可靠度计算.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可以作为既有桥梁加固评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伟  陈博  唐枭  张海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628-663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由于自身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较强的适应性以及较为经济等优点,如今仍被用作桥梁首选的桥型设计之一。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许多桥梁在通车不久就相继出现不同的病害,其中梁板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病害较为常见,将会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以一个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作为依托工程,分析了该桥梁端异常横缝产生的原因,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单梁的1/4模型进行分析,探讨预应力空心板梁在超载及预应力逐渐损失的情况下,对梁端产生横向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和预应力的不断损失,梁端附近混凝土损伤较为严重,且应力应变最先达到最大,先于其他部位出现开裂。在此基础上,通过TRM加固方法对损伤梁进行加固处理,整体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破坏形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受扭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纯扭梁的试验过程和结果,试验研究的主要参数为碳纤维加固和加固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加固后梁的极限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当梁为少筋梁或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最终破坏由梁本身引起,碳纤维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增加加固碳纤维量对梁的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碳纤维加固抗扭梁时,碳纤维间隔粘贴比满贴效率更高;此外,碳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也是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岳建光  李庆  坛爱华 《河南科学》2012,30(7):942-945
钢筋混凝土T梁桥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可以提高旧桥承载能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结合G108线玉斗桥加固的工程实例,叙述了粘贴钢板法的设计方案、粘贴钢板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T梁桥的损伤状况及动态响应规律,制作了钢筋混凝土T梁桥,预先埋入5个压电智能骨料用以监测桥梁模型的损伤状态,在翼板和腹板粘贴6组应变片,测量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模型应变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翼板上的相同测点位置的横向应变均大于其纵向应变,腹板上的相同测点位置的纵向应变均大于其横向应变;利用智能骨料的主动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显示了模型内部的损伤程度。说明压电智能骨料可以对模型在爆炸荷载作用后的损伤程度提供判定依据;应变结果与损伤结果均显示,钢筋混凝土T梁桥的翼板比腹板更容易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