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3.
郜城 《科技信息》2010,(32):I0370-I0370
殷商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灿烂的青铜工艺,显示了工艺美术的基本装饰原理和美学法则,多样造型说明了我国器皿造型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在装饰上,工匠们懂得根据器物的变化,运用不同的装饰,体现出高度的艺术匠心,时代与工艺美术的紧密联系性。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在特定的奴隶制统治下,青铜以其造型和纹饰来体现一定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主题,体现出其当时鲜明、独特的风格,这是中国青铜艺术的一大特色,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的工艺创作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多数器物的铸造、造型、纹饰、铭文四位一体,紧密结合,构成青铜艺术独特的美。王子午鼎鼎形高大,器型形式感较强,铸造工艺精湛、高超,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精细、新巧,铭文书体整齐、优雅,突出地表现了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精美绝伦的王子午鼎,在当代仍具有较大的工艺创作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草原青铜器是游牧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更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主要的研究范围是北方草原青铜兵器独特的审美取向、造型特点、装饰风格及文化寓意,并探索北方草原青铜兵器元素在包设计中的方法原则,在具体设计案例中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文化精华与审美,并就其设计过程及设计构想做详细论述与解析,冷兵器遇上暖装饰、刚烈遇上幽雅。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其发展轨迹是商代为幻想动物纹,西周早期为写实动物纹,西周中晚期为几何纹。可见,西周中晚期青铜纹饰发生了较大转变,究其原因,应当受当时社会的礼制、文化等因素影响。而目前学界对于青铜纹饰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尚浅,且对于纹饰发展演变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由此,从青铜纹饰研究着手,探讨西周礼制对青铜纹饰发展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显示出早期巴蜀文明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我国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艺术的另一个高度.三星堆青铜器在造型方面像生描摹和夸张变异共用,多数器物呈现出高瘦的特质;在纹饰方面则显现出附属像生性和抽象像生性,并且在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在审美风格方面,以磅礴壮阔的气势和奇谲神秘的气息展示出其独特之处,在富于变化的同时显示出统一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件典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析,揭示了青铜器的形式与技术之美,通过对青铜器的具体形态、色彩及纹饰产生的技术的描述,揭示了青铜文化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同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西周青铜窃曲纹饰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分析西周青铜纹饰的演变过程,通过青铜器实例探讨了窃曲纹的审美特征并提取设计符号.结果 根据产品设计的要素,将提取的设计符号变形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结论 青铜纹饰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从产品形态的创新、产品功能的表达、产品使用环境的演绎3个层面进行设计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已发表的汉中商代青铜容器的分析数据可知,汉中青铜容器总体上属于铜锡铅三元合金技术体系,与本地风格的弯形器和璋形器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器型纹饰、铸造工艺和合金成分,认为汉中青铜容器应有多个来源,包括郑州、安阳、盘龙城、三星堆、关中等地区,商代晚期的仿制容器可能为本地所产.汉中商代青铜容器以含高放射成因铅器物为主,本土冶铸生产也使用了高放射成因铅矿料,说明汉中不但参与了商代青铜制品的流通,也参与了金属资源的分配与流通.商代晚期汉中本土冶铸生产是在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下出现的,对金属资源和青铜技术的追求也促进了汉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