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作品,发掘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于钢琴演奏,使钢琴这架西洋乐器在演奏藏族音乐旋律上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的三峡“竹枝”歌舞在三峡民间流传已久,笔者通过对竹枝词的考证和实地考察,认为现在流传于巴渝地区的“打连宵”歌舞就是由具有“巴渝舞”遗风的三峡“竹枝”歌舞传承下来的一种,是“竹枝”歌舞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民间口承故事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民俗学者研究的视野里,文本研究一直是口承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口承故事赖以生存的“讲述情境”——即民俗学者有关表演理论中的“表演空间”是缺乏关注的。事实上,民间口承故事在讲述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还在讲述过程中附加了许多“情境”,只有将文本与情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考察民间口承故事这一动态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棒棒灯又称“龙眉登”,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地,是当地壮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所谓“棒棒灯”就是以敲打棒棒为主要动作,且有现场音乐伴奏的舞蹈,其“灯”者即“舞”也。当地“棒棒灯”虽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举行活动时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及表演体系,是一种集宗教祭祀、舞蹈、体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口承故事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民俗学者研究的视野里,文本研究一直是口承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口承故事赖以生存的“讲述情境”——即民俗学者有关表演理论中的“表演空间”是缺乏关注的。事实上,民间口承故事在讲述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还在讲述过程中附加了许多“情境”,只有将文本与情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考察民间口承故事这一动态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赵甲文  李芬 《汉中科技》2010,(6):65-66,41
针对陕南地区农机服务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陕南地区农机服务应建立一个“农业机械化服务信息系统”即建立一个服务网站,创立一个服务网络,开通一条服务热线电话。  相似文献   

8.
1、谈西藏宫廷歌舞卡尔的三种重要特性。2、卡尔舞与西藏民间歌舞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卡噜的音乐特点问题 (分三个部分谈 )。第一、卡尔舞的三个重要特性问题。我认为卡尔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形体的造型 ,二是动感 ,三是音乐的独特性。一、卡尔的基本姿势装饰性月亮型 ,这种月亮式姿势造型不仅十分独特 ,而且还把这一造型在所有卡尔舞中贯穿得自始至终 ,其形象鲜明而独特。但有人在刊物中谈起该重要造型是“S”形体态。此种谈法不妥 ,通过深入研究考证认为 ,它不是尼泊尔式的三道弯“S”形体态 ,而是一种带装饰性的月亮型造型。藏语该造型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容州容县地区流传久远的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进行"正名",简析了其文学体制及表演等特点,进而探究其源头并非来自江西采茶,而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歌舞与外来"南戏"结合的产物,理应名为"容戏"。丰富了我国《戏曲志》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彩球舞”一般在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喜庆等民俗活动中表演。舞蹈动作的编排经历从历史传承、民间发展、到戏曲升华,又回到民间广泛流播的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彩球舞”和梨园戏的相互关系,对“彩球舞”的历史由来和每个阶段变化的特点,运用舞蹈史论,舞蹈形态学,民间舞蹈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近现代的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打歌”     
“打歌”一名是白语称谓的音译。“打歌”是民间歌舞群体艺术活动形式,它与只歌不舞的白曲并存,同为白族群众性歌唱艺术的两大门类。从它的歌舞风格、歌唱内容、流传地区、应用领域等方面看,它是一种早于白曲的古老艺术,当今还保留在一些边远地方,仍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久传不衰。  相似文献   

13.
在原始时代,有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的祭祖仪式,就意味着出现了亚现。夏、殷时代,巫风极盛,国王事无大小,须请求鬼神以为指南。而周灭殷商后,“周公制礼作乐,礼秩百神,而定其把典,经过改造的图腾歌舞、巫觐祭神歌舞以及重新编制的歌舞大都成为国家祭典仪式的组成部分。”11]大规模祭典的“国有化”和奴隶主“专有化”,使祭祖活动也由此而外在分化为“宫廷祭典”和“民间7h神”二途。其中,民间迎神赛社的祭祖活动,从古到今,生生息息,不但以其牺牲陈列、香烟钦绕、肃穆虔诚的祭礼留连于世俗的神州大地,而且还以其“用…  相似文献   

14.
“多耶”,意即唱“耶歌”,是广西、贵州、湖南侗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是侗族特有风俗“月也”※的主要项目之一,一般是在集体社交活动场合演唱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戏曲从上古的原始歌舞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优人表演,发展到清代末年皮黄花部诸声腔的兴起,其间经历了从叙述体到代言体,从以第三人称讲故事到剧中人物表演故事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戏曲的真正形成却来得相当的迟晚,正式形成较为完整的以“曲”(即曲辞(韵文)和曲调(音乐))为中心的代言体的戏曲艺术,大约要到宋元之际,即北宋南渡之际的南曲戏文和元代北曲杂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赵容芳 《科技信息》2009,(10):226-226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熔铸出不同风格的文化。一种地域性歌舞艺术的形成,必然和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及审美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通过对陕南民间舞蹈内容中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特点;传统文化信仰中浓郁的巫文化特征以及在演出形式中载歌栽舞时诙谐风趣,含蓄幽默的特点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陕南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从中发现和揭示陕南民间舞蹈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审美特性。以此为陕南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左权小花戏是一种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地方小戏,最晚于清代已经形成成熟的二小戏、三小戏形式。其之所以形成并获得长足的发展是与古辽州地处偏僻、迎神赛社活动较多、百姓深厚的音乐素养、民间乐班的长期存在有关,同时也与中路梆子、黎城落子等剧种的影响以及党的文艺政策、指导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桐柏皮影戏是流行于豫南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对其表演程式与特点、音乐唱腔与伴奏、服务百姓以及依“俗”求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桐柏皮影戏的音乐特征主要为唱腔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关系密切,唱腔音乐体制以板腔为主、曲牌体为辅的综合性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和云龙县白族“霸王鞭舞”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表演形态的地域性特征、传承现状,认为保护民间艺人、保护好民间最原生态的舞蹈形象等是发展“霸王鞭舞”本体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欣  贾琦  崔鹏 《科技信息》2012,(3):113-113,112
加快陕南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陕西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布署,由于陕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本文通过对略阳县经济发展及产业空间优化进行实证研究.探索陕南山区县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分析认为略阳县现状产业发展与布局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企业效益差、企业布局混乱等问题,产业结果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需依据资源分布合理分布。研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构建了“一区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结构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