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每曰邮报》网站登出一组骇人照片:一名游客在卢旺达险些命丧野生银背大猩猩掌下。以此警告游客,"金刚"会发火,观赏需小心。这组照片拍摄地点位于卢旺达北部与乌干达、  相似文献   

2.
<正>猩猩之间的这种互动方式与人类的开玩笑行为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制造惊喜、突发刺激或混淆,来达到休闲娱乐、缓解冲突和增进感情的目的。在我们的认知中,幽默和开玩笑是人类独有的社交行为。然而,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日前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令人惊奇:猩猩也会像人类一样用开玩笑的方式与同伴互动。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情感的复杂性,让我们对猩猩的社会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挑战了我们对幽默行为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3.
猴,猿和人     
狐猴、金丝猴、狒狒、长臂猿、猩猩、黑猩猩 ,这些动物园中的宠物人们非常喜爱。随着保护野生动植物观念的增强 ,人们对这些人类的近亲投以更多的关注 ,有关它们的行踪和趣闻经常见诸于电视和报端。但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 ,对它们的报道经常发生混淆 ,尤其是和我们人类最相像的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 ,对它们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人发出疑问 :什么是猴 ,什么是猿 ,大猩猩和猩猩是否同一种动物 ,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如何 ,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以下将作一简单介绍。狐猴、金丝猴、黑猩猩等 ,包括我们人类 ,在动物分类学上都属于灵…  相似文献   

4.
猴、猿和人     
狐猴、金丝猴、狒狒、长臂猿、猩猩、黑猩猩,这些动物园中的宠物人们非常喜爱.随着保护野生动植物观念的增强,人们对这些人类的近亲投以更多的关注,有关它们的行踪和趣闻经常见诸于电视和报端.但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对它们的报道经常发生混淆,尤其是和我们人类最相像的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对它们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人发出疑问:什么是猴,什么是猿,大猩猩和猩猩是否同一种动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如何,与人类的关系怎样?以下将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41岁的英国电影演员安迪·塞基斯在拍摄好莱坞最新版电影《金刚》时,导演杰克逊为了让在片中扮演“金刚”的他表演出猩猩的特性,特地安排他和一只大猩猩同居一笼。没想到,那只大猩猩吃饱了香蕉后,竟试图“非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猩猩”(orangutan)、“大猩猩”(gorilla)和“黑猩猩”(chimpanzee)这三个词来自日语,它们很容易发生混淆,例如将“大猩猩”理解成大的猩猩,“黑猩猩”理解成黑的猩猩。其实,这是三种不同的动物。现在日语已将这三种动物英语名称的音译作为学名,三个名称各自独立,不再干扰,但汉语还在使用原来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史重大科研项目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重大科研项目的筹划与实施"系列报告会,回顾《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华大典·数学典》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筹划与实施。四位负责人的报告指出,发挥集体优势与追求学术创新是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书信息     
孙小礼、楼格主编的《人·自然·社会》一书,作为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丛书之一,已于目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以促进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为目的的论文集。全书收集了14篇专论,广及数学、物理学、宇宙学、地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环境科学,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以及超导材料研究等诸多领域。这些论文均由我园各该领域造诣颇深的科学家所撰著。由于这些科学家对当代科学前沿有较充分了解,而且都是就各自最熟悉甚至思索多年的  相似文献   

9.
79年前,即位不到一年的英王爱德华八世突然退位.这一惊人之举只是因为他想迎娶情人沃利斯·辛普森,还是与他亲近纳粹德国的政治倾向有关?没有谁能说清.2015年3月,戴安娜王妃的传记作者安德鲁·莫顿推出新作《17支康乃馨:王室、纳粹和史上最大的隐秘》,重新梳理了这个有关阴谋、背叛、欺骗,却又不乏浪漫的故事.更令人感叹的是,白金汉宫曾不惜一切代价,掩盖与爱德华八世有关的一切负面信息,为他的退位披上了一层“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玫瑰色外衣.然而,英国《观察家报》称,时隔多年,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预想中的海啸并未如期而至,反而更像王室池塘中的温柔涟漪.  相似文献   

10.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4,(16):63-63
<正>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美国莫特尔滨海野生动物园的两只2岁大的黑猩猩被带到电影院,与人们一同观看影片《猩球崛起》。它们在观看过后为电影竖起了大拇指。据莫特尔滨海野生动物园的园长透露,黑猩猩Vali和Sugrive在2011年已经看过《猩球崛起》和《指环王》。《猩球崛起》主要讲述人猿进化为高智能生物后攻占地球,取代人类的故事。据悉,两只猩猩看电影前不但给自己买票,还为自己购买了爆米花和饮料,没有选择观  相似文献   

11.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雅克·贝汉说。2001年,59岁的雅克·贝汉编剧、导演、制片的《迁徙的鸟》诞生,轰动世界。雅克·贝汉的前两部影片《微观世界》和《喜玛拉雅》在2003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在法国本土公映3周,观众超过250万人。雅克·贝汉说:“在这些影片中,画面、音乐变得重要,人的语言和解说却不那么重要。人与大…  相似文献   

13.
卢卡·帕乔利堪称文艺复兴的“时代骄子”。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简称《数学大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数学巨著,从中析出的《簿记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卢卡·帕乔利时代”。本文通过描述意大利的算术、商业和文化环境,探讨帕乔利作为修士数学家在数学撰著和教学方面做出的重要成就,揭示帕乔利的学术交友圈,分析他的《数学大全》和其他著作,进而全面评价帕乔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对算术、代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项新研究发现黑猩猩有类似老师角色的仲裁者。这项研究报告作者、瑞士苏黎世大学灵长目动物学家CarelP.vanSchaik表示,充当仲裁角色的黑猩猩“常常是较年长的、有影响力的公猩猩或母猩猩”。他观察了瑞士、英国以及荷兰多个动物园中的黑猩猩,  相似文献   

15.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黄河奔腾而下,出潼关后与发源于陕西省华山之阳的洛水在河南巩义市交汇。在黄河、洛水的许多传说中,最有影响的当是“河图洛书”。由其不仅产生了中国元典文化《周易》八卦和《尚书·洪范》,以至后来形成了“河洛”学。  相似文献   

16.
“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城堡的玫瑰色在落日余晖中闪闪发光,在城里小住的歌德跌入了爱慕玛丽安娜·封·威廉姆的苦海之中,他把她变成了他的《东西狄凡》中的“苏莱卡”。诗人在这个小城里徘徊时不由得低低吟唱“我把心遗失了……”其实,不止是歌德,多少人把心里美好的部分留给了海德堡。维克多·雨果关于这座小城也有一句名言:“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而我不能自拔。”在这样一个轻易地就纠缠了情感的地方,好像每个人都会变成诗人,多少人在内卡河畔汲取了创作灵感?从而使这座小城成为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神殿。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编读互动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来函照登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位热爱科学的中学生,是《科学大观园》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我都仔细阅读,从中汲取了很多知识的营养。我特别喜欢看《科幻时空》、《探索频道》、《生物世界》、《文明之旅》等栏目。我希望贵刊能多刊登有关中学生方面的内容,比如《校园科幻》、《青春期教育》、《成才之路》等。得知贵刊即将改为半月刊,很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于1999年3月出版。因贯彻中国学术(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需要,我刊于1999年9月购书1册,目的是为了今后在我刊刊载文章的同时,对刊载的文章进行分类查询用。可是从书名来看,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对图书馆进行分类。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12月刊载的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文章“论公分·公分·公分”。文章抨击了30年代初度量衡法中的混乱问题,一个公分可以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重量单位,一个名词包含三个不同的物理意义,使普通百姓不知所措,难以区分。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编制说明和使用手册前言中都提到书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改名而来,简称都为“中图法”。对其简称没有异议,也能理解。可现在出版的第4版,书名全称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却使人难以理解了。依笔者之见,书名或用以前的名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或改为“中国图书分类法”。关键是图书二字不能省略,因为书中的内容是图书分类,而非图书馆分类。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的C·G·亨普尔(Carl G·Hempel)和德国的W·斯台格弥勒(Wolfgang Stegmuller)、W·K·艾斯勒(Wilhelm K·Essler)联合编辑,荷兰D·利德尔(D·Reidel)出版公司在荷兰的多德雷赫特和美国的波士顿用英文出版的《认识》(Erkenntnis)杂志,是一种研究分析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国际性刊物,内容涉及:①与现代“科学的哲学”和“分析哲学”概念相联系的哲学领域;②语言、逻辑及数学的哲学;③物理及其它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