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C/N对活性炭颗粒填料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粒径3~6 mm活性炭颗粒为填料的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在活性炭颗粒表面附着成膜,考察不同C/N对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的影响。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进水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00 mg·L-1和400 mg·L-1时,较高C/N对NO-3-N去除有利,最高去除率为95.21 %;较低C/N对COD和NH+4-N的去除有利,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6.00 %和42.43 %以上。研究表明,以活性炭颗粒为填料的厌氧高效处理废水技术是可行的,不同C/N对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处理含氮和有机物废水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业区地下水三氮(NH+4 N,NO-2 N,NO-3-N)复合抗生素的污染问题, 通过实验模拟研究其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磺胺类降解菌对氮细菌降解三氮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 磺胺类降解菌可促进NH+4-N和NO-2-N降解, 并抑制氮细菌生长及NO-3-N降解; 磺胺类降解菌为杆菌, 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氮细菌为球菌和杆菌,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即磺胺类降解菌可促进硝化作用, 抑制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研究随有机碳与无机氨氮比(C/N)升高,自养硝化膜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C/N升高,微生物菌群从以硝化细菌为主导到以反硝化细菌为主导,硝化过程也由仅硝化到同时硝化反硝化.主要的硝化菌是Nitrosomonas europaea和Nitrobacter sp. ,主要的反硝化菌是Pseudomonas sp. , Acidovorax sp.和Comamonas sp..在高C/N 时,尽管反硝化菌占多数,但硝化菌并没有消失,而是与反硝化菌同存.  相似文献   

4.
将脉冲电场技术应用于硝酸盐废水的好氧反硝化处理.通过比较不同脉冲电场强度、脉冲频率、极板间距和接种量等因素作用下好氧反硝化细菌生长代谢的变化情况,确定了脉冲电场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为0.8V·cm-1,频率为1000Hz,极板间距为5cm,接种量为5%的最佳试验条件下,经脉冲电场处理的好氧反硝化细菌Pseudomonas putida W207-14仅24h其在600nm波长下的细胞光密度(OD600)、化学需氧量(COD)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26±0.04,(97.67±1.12)%和(90.34±0.73)%.与未处理的好氧反硝化细菌相比,在生长时间大幅缩短的同时,其硝酸盐去除速率提高了115.76%.  相似文献   

5.
利用1mol/L 盐酸和1mol/L NaOH溶液对粉煤灰进行酸碱改性,将改性前后的粉煤灰加入处理模拟氨氮废水的SBR反应器中,反应器菌源来自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活性污泥,逐渐提高进水NH+4-N质量浓度,检测反应器NH+4-N质量浓度及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优势菌群丰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运行40d,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861.1mg/L时,R3(添加经酸碱改性粉煤灰)反应器、R2(添加未改性粉煤灰)反应器、R1(未添加粉煤灰)反应器NH+4-N去除率分别为100%,98.76%,91.87%;利用蛋白质质量浓度间接表征三个反应器中的污泥质量浓度,R3反应器中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为829.08mg/L,R2次之为789.37mg/L,R1最小为154.2mg/L.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R3反应器中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群丰度均高于R1,R2反应器中菌群丰度.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菌的选择与富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选择和富集效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都能提高活性污泥在好氧条件下对TN的去除率.最终实现在好氧条件下(DO 值≥5 mg/L),TN (进水TN为500 mg/L)的去除率仍可达50%以上.从驯化后富集好氧反硝化菌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05株细菌,其中对TN去除率在50%以上的菌株有21 株,可以基本认为这些都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比污泥驯化前所筛菌株对TN的去除率,进一步证实了污泥驯化有利于好氧反硝化菌的选择和富集.图4,表2,参7.  相似文献   

7.
好氧反硝化菌群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淮北焦化厂A2/O污水处理站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中,采用焦化废水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DM100)分离纯化出7株反硝化细菌,并通过梯度添加焦化废水的平板驯化和液体驯化,在DO=2.5 mg/L的条件下复筛出4株具有抗逆性的优势好氧反硝化细菌,分别命名F4、F8、F9、F10.优势单菌株与组合菌群反硝化能力的对比试验表明,4株混合的好氧反硝化菌群生长快速稳定,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脱氮效率高于单菌株,48 h的NO3--N去除率为98.75%.4株混合菌群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8.0,C/N比=5,接种量=25%(菌液浓度为(2~3)×107个/mL).经过筛选和条件优化,优势菌群NO3--N去除率达到90%的降解时间由96 h降到18 h.  相似文献   

8.
对比4种不同内回流比(50%,100%,150%,200%)时的化学需氧量(COD),NH+4-N和总氮(TN)的质量浓度,通过改变单一因素内回流比进行平行实验,并在最优内回流比时,检测沿程各段反应池内NO-2-N和NO-3-N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内回流比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循环式多级A/O新工艺在处理低C/N比和高NH+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电化学还原技术中铜作为阴极材料去除NO-3-N存在活性位点少和吸附能力差的问题.为此采用一种具有高长径比(120)的Cu(OH)2纳米线/Cu网电极材料应用于NO-3-N的电催化还原.首先,通过调控阳极氧化条件制备了Cu(OH)2纳米线/Cu网.然后,通过对Cu(OH)2纳米线/Cu网进行表征分析和去除NO-3-N性能测试,确定25℃、1.0 mol/L NaOH和2.0 mA/cm2为Cu(OH)2纳米线/Cu网最佳阳极氧化条件.在双池隔膜反应器中,以该电极为阴极,RuO2-IrO2-TiO2/Ti为阳极,对NO-3-N(50 mg/L)去除率达到98%,NO-3<...  相似文献   

10.
人工瀑布-湿地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景观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人工瀑布与湿地联合运行工程对景观水进行修复.采用局部循环净化方式,考察该工程对景观水水质的净化与维护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区域灯心草对氮的吸收及大量微生物的转化作用,使NH+4-N浓度始终不高于0.5 mg/L,TP浓度亦低于瀑布角水和水面落点两样点.各样点C/N值由初始时的6~7升高到12~16,湿地样点C/N值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湿地生态系统好氧与厌氧环境的交替可有效去除系统中的氮素.N/P值由初始的30~31下降到3左右.人工瀑布充氧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调节作用可抑制水体过酸或过碱.进入湿地区后,NH+4-N去除率由3.4%~10.4%增加到24.6%~44.2%,TP去除率由0.5%~25.0%增加到71.0%.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净化是去除污染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过程微生物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ANAMMOX)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NAMMOX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61d后氮去除负荷达到1.04kg·N·m-3·d-1,总氮去除率达75%以上.反应器中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存在变形菌门、绿曲挠菌门、绿菌门、浮霉菌门等微生物.从启动到稳定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其中和脱氮相关的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合计占比达40%以上.ANAMMOX菌所在的浮霉菌门比例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是反应器脱氮效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反应器内占据优势地位的ANAMMOX菌主要为Candidatus Kuenenia属,占比14%左右,同时还有少量Candidatus Brocadia属.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积累条件下反硝化脱氮过程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以乙酸钠和新鲜生活垃圾沥滤液为外加碳源的反硝化系统进行了反硝化过程动力学研究,为优选碳源提供理论依据.在系统亚硝酸盐暂时积累条件下,分别采用分段零级动力学模型和基于Monod方程的动态模型,拟合试验数据,并求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乙酸钠碳源系统反应初始阶段,脱氮速率要比以垃圾沥滤液为碳源高出38%.分段动力学得到的表观碳氮比(速率比)表明,亚硝酸盐降解阶段是反硝化的限制步骤.基于Monod方程的微分方程组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两种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变化,参数值与实际运行效果一致,所得动力学参数能够反映碳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ZHAO Dan 《科技信息》2013,(5):239-239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change nitrogen compounds to N2 and other gaseous nitride by denitrifying.The majority can simultaneously conduct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dissolved oxy gen,carbon source and C / N on the denitrification.Introducing Aerobic denitrifiers history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looking forward to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4.
SBR法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氮的去除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利用SBR法处理广州地区城市污水过程中氮的去除和转化规律及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在处于好氧阶段的反应过程中,在去除有机物和进行磷的吸收的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并且控制硝化反应进行到亚 硝酸型硝化结束,然后进行缺氧反硝化,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氨氮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反硝化的过程中,硝化氮被转化成氮气,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使总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主要还是以活性污泥法为主.为了提高水处理时总氮(N)的去除效率,缺氧/好氧(A/O)工艺被普遍采用.但在该工艺中,缺氧池(A池)和好氧池(O池)通常均没有独立的沉降过程,因此两池之间的回流都是连泥带水一起回流.基于专利技术"垂直折流式生物反应器"(VBBR)可以轻易实现泥水分离,做到清水回流,因此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了清水回流是否可以提高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实验结果表明:若采用清水回流,相比传统的泥水回流,其硝化速率可以提高12%,反硝化速率则可以提高2.5倍.该实验结果为今后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高效脱氮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效反硝化菌强化固相碳源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作为固相可生物降解模式碳源的生物填充床,针对分离获得的高效反硝化菌开展强化生物脱氮的特性研究,并利用荧光定量PCR解析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投加反硝化菌(W14)可以明显地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时,反硝化菌强化脱氮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率达到90%以上,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残余的DOC浓度。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效反硝化菌投加强化能够增加nir S基因丰度和比例,较好地解释了不同接种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差异,即反硝化菌的强化作用能有效增加反硝化菌数量并强化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实验,研究碳源、CODCr/N、溶解氧以及pH值对菌株tsuruhatensis戴尔福特菌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并对该菌株利用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此菌株为一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  相似文献   

18.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处理过程中N2O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控制的需要 ,使得具有高效率脱氮 ,同时N2 O逸出最少化的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变得十分迫切 .本文报道了采用新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 (SND)的研究成果 .与传统顺序式硝化反硝化 (SQND)技术相比 ,SND工艺的脱氮与SQND的效率相近 ,可随溶解氧浓度降低而提高 ,但N2 O逸出量显著降低 ,且碳氮比的提高可进一步减少N2 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好氧反硝化菌株X31的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好氧反硝化菌株X31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氮气是反硝化过程的最终产物.在反硝化过程中,pH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氧化还原电位(ORP)呈逐渐降低趋势.菌株X31能够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和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协同呼吸,并且亚硝酸盐呼吸要较硝酸盐呼吸更容易进行.硝酸盐呼吸和亚硝酸盐呼吸都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和其他已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茵相比,X31菌株有着更高的氧耐受浓度.当培养液中初始的氧化态氮质量浓度为150mg/L左右时,溶解氧值对X31菌株的反硝化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