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四种不同粒级蛇纹石,利用Hallimond管考察了调浆时间对水镁石及蛇纹石回收率的影响,通过检测矿浆pH、Mg2+浓度、Zeta电位、接触角及矿浆黏度,系统研究了蛇纹石的水溶性及其对油酸钠捕收水镁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浆时间增加,蛇纹石表面Mg2+溶解量逐渐增加,致使蛇纹石Zeta电位降低.此外油酸根离子易与溶液中Mg2+作用,消耗大量油酸根离子,致使水镁石回收率降低;蛇纹石粒级越细、调浆时间越长,则蛇纹石矿浆黏度越大,浮选过程中泡沫稳定性越强,导致蛇纹石的泡沫夹带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界面pH测量复合装置,原位研究了不同沉积电位下Ni(OH)2电沉积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pH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阴极过电位对电极表面pH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电极表面沉积物使得界面微化学环境更加复杂.当阴极表面施加一定电位后,电极/溶液界面pH值快速上升后达到平衡,且阴极过电位越大,达到平衡pH值的时间越短,界面pH值越高.并结合界面pH值变化和Ni(OH)2相关热力学数据,讨论了阴极表面金属氢氧化物电化学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蛇纹石自身具有较高的零电点,在硫化铜镍矿中易引起异相凝聚的问题,基于蛇纹石表面的荷电机理,提出一种改变蛇纹石表面电性的调整剂的选择思路,即借助溶液化学数据,选择可以与Mg(OH)_2反应生成镁的难溶产物的物质作为调整剂,在蛇纹石表面生成溶度积较低的新物质,通过减少蛇纹石表面暴露的Mg~(2+)质量分数,达到改变蛇纹石表面电位的目的。通过Zeta电位测试、沉降试验、吸附量测试、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及溶解试验,研究Na F对蛇纹石表面电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根据XPS分析结果对蛇纹石表面的镁元素窄扫描图谱进行分峰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1.93%的F-可以稳定地吸附在蛇纹石表面,使溶液中蛇纹石表面镁元素的结合能降低0.1 e V,蛇纹石的等电点pH降低至3.5;NaF作用后的蛇纹石表面出现新的MgF_2峰;蛇纹石与磁黄铁矿人工混合矿异相分散。  相似文献   

4.
针对蛇纹石易恶化硼镁石浮选环境的问题,通过浮选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蛇纹石及矿物量配比对硼镁石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蛇纹石与硼镁石颗粒间易发生相互作用,随着矿样中蛇纹石含量增加及蛇纹石粒度减小,硼镁石回收率逐渐下降,并且细粒级蛇纹石对硼镁石回收率影响更为明显,能显著降低硼镁石回收率.结合矿物zeta电位的测定及DLVO理论计算,对溶液中矿物颗粒间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表明矿物表面电性差异是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研究结果表明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反应为快速反应.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Ⅲ)易被氧化为Sb(V),一部分Sb(V)会从高岭土表面解吸进入溶液中.溶液的pH值对Sb(V)的解吸有显著的影响,且pH越高,Sb(V)越容易从高岭土表面解吸.吸附前后高岭土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表明,高岭土表面的≡Al—OH、≡Mg—OH及≡Si—OH基团参与了Sb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不同溶剂配伍后溶液的质量稳定性及溶剂不同pH值对注射用炎琥宁溶液性状的影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分别放置0、4、8 h后检测注射用炎琥宁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注射用炎琥宁分别用5%、10%葡萄糖注射液,5%、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其溶液性状、pH、不溶性微粒、含量、有关物质,在0、4、8 h均几乎无变化;但在较低pH溶液环境下出现絮状物;说明注射用炎琥宁配制后至少可以存放8 h,但在较低的pH溶液环境下易出现絮状物或呈浑浊状。  相似文献   

7.
针对蛇纹石易与镍黄铁矿形成异质凝聚而影响其浮选分离的问题,提出添加钠长石改善镍黄铁矿和蛇纹石浮选分离效果并研究钠长石的影响机制.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钠长石后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可从44%提高至81%,表明钠长石的添加削弱了蛇纹石与镍黄铁矿之间的异质凝聚,并增强了镍黄铁矿的可浮性.浊度测量、Zeta电位测试、SEM-EDS测试、吸附量测试以及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钠长石在特定pH条件下荷强负电,且负电性强于镍黄铁矿,更易与荷正电的蛇纹石颗粒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异质凝聚,从而减弱了蛇纹石在镍黄铁矿表面的黏附,改善了镍黄铁矿的可浮性,使镍黄铁矿可浮性得以提升、回收率大幅提高,进而实现其与蛇纹石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8.
砂岩表面Zeta电位测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体表面Zeta电位仪测量了目标岩石表面Zeta电位随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标岩石表面Zeta电位测定的pH值适宜范围为7~10,这是因为pH值小于7时溶液会与岩石表面发生化学反应,pH值大于10时,溶液也会与岩石表面含铝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对Zeta电位测定前样品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NaOH溶液处理过的样品Zeta电位测定值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辉锑矿的浮选行为与矿浆 pH、矿物表面与电位、双电层结构、浮选剂在矿物表面吸附的关系.提出辉锑矿在水溶液中,以 pH=5为界,发生两种类型的溶解、解离及水化反应、热力学计算及图解与试验结果相符.由此确定出辉锑矿在矿浆中的两类双电层模型及不同定位离子,能较好地解释辉锑矿的浮选行为.指出在酸性介质中,辉锑矿浮选少用或不用捕收剂和活化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Z31镬合金在不同Cl-浓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从腐蚀形貌和腐蚀速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经NaCl溶液腐蚀的AZ31镁合金呈现出明显的点蚀特征.随着Cl-浓度的增大,金属的阳极溶解和局部腐蚀加剧,AZ31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也急剧增加,腐蚀程度加重.同时,溶液pH值的增大有利于AZ31镬合金表面形成更稳定的Mg(OH)2钝化膜.于是,随着溶液pH值从7增大到12,AZ31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耐腐蚀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以钾长石焙烧渣的酸化溶液为原料,Na_2CO_3溶液为沉淀剂制备高纯Al(OH)_3.实验考察了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陈化时间、Na_2CO_3质量浓度对沉铝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FTIR对Al(OH)_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加入质量浓度为300 g/L的Na_2CO_3溶液调节Al_2(SO_4)_3溶液,使其终点pH值至4.8,控制陈化时间40 min,沉铝率可达99%.得到的Al(OH)_3粉体为非晶态结构,颗粒均匀,表面粗糙,有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2.
理化因素对风信子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理化因子对风信子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以风信子‘Woodstock'花瓣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等各因素对风信子花瓣中花色苷呈色及光谱特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信子‘Woodstock'花色苷不耐高温和强光,温度升高及延长加热时间均使花色苷降解褪色,且随着pH增大,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朝长波方向移动; Fe3+、Fe2+、Al3+和Cu2+均使花色苷变色,但Mg2+对其无明显影响,Ca2+和Zn2+则在高浓度时有增色效应,Pb2+会破坏花色苷的稳定性而产生白色沉淀。除了Fe2+和Pb2+产生蓝移外,其他金属离子都使花色苷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蓝晶石、石英及黑云母的浮选实验,研究了金属离子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2+和Mg2+显著活化蓝晶石的浮选,Al3+及Fe3+对蓝晶石及石英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浮选溶液化学分析表明,Fe3+,Al3+可以在矿物表面生成Fe(OH)3和Al(OH)3,使矿物浮选受到强烈的抑制;Ca2+和Mg2+由于羟基络合物存在使蓝晶石的零电点向低pH方向发生漂移,使十二胺的静电吸附力增强,起到活化作用.根据波耳兹曼矢量场中的粒子分布理论,通过计算Fe3+对矿物作用前后在不同pH条件下液相内部胺离子(RNH+3)浓度、界面层胺离子的浓度以及比例关系来分析金属离子的活化或抑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渗透选择性的聚电解质络合物纳滤膜(PECNFMs),以聚乙烯亚胺(PEI),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原料,通过原位离子交联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新型PECNFMs。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实验(CA)对PECNFMs 的化学组成、结构和亲水性进行表征。考查聚电解质的配比、聚阴离子的种类、无机盐的种类及操作温度等因素对PECNFMs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I 质量比相同时,PEI/SA 原位离子交联PECNFMs 较PEI/CMC 膜具有更高的水通量;且随着PEI 质量比的增加,PECNFMs 的荷电性由荷负电转变为荷正电;当PEI 质量比为0.9 时(PEI/SA 0.9)具有最佳的纳滤分离性能,其对MgCl2的截留率为94.0%,水通量为13.4 L·m-2·h-1(在25℃和0.6 MPa下,对1 g·L-1 MgCl2水溶液进行测试),表现出较高的Na+/Mg2+分离性能(分离因子为10.4)。采用原位离子交联法,成功制备了高渗透选择性的新型PECNFMs,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高性能纳滤膜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氯化镁为原料,采用隔膜电沉积法制备了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对氢氧化镁形貌及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氢氧化镁的形貌和颗粒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产物沉降快且易分离;电解质浓度增加,片状形貌更大且更厚,颗粒粒径变大;反应温度升高,导致片状形貌缺陷增大,团聚更严重,颗粒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电流密度增强,造成片状特性变差,最终出现枝状形貌,颗粒粒径减小.对样品进行BET检测,发现合成样品中比表面积最大可达82.36 m2/g,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可达1 256 mg/g.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疆油田环玛湖地区浅层地下水、稠油热采水、压裂返排液中存在多价金属离子(Ca2+、Mg2+、Fe3+、Fe2+),影响其配制的胍胶压裂液性能。通过模拟不同种类和浓度多价金属离子水溶液,分析多价金属离子对有机硼胍胶压裂液溶胀、交联及耐温耐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NSA、EDTA、CA,3种络合剂对多价金属离子的屏蔽效果。研究表明,多价金属离子对有机硼胍胶压裂液影响程度依次为Fe2+ > Fe3+ > Mg2+ > Ca2+;3种络合剂对Mg2+屏蔽能力为CA>NSA>EDTA,对Ca2+屏蔽能力为NSA > EDTA > CA,对Fe3+屏蔽能力为EDTA > NSA。为不同水质配制有机硼胍胶压裂液选择络合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中低品位氧化锌矿的硫酸铵焙烧熟料溶出液为原料,其中主要含有Zn SO4,Fe2(SO4)3及Al2(SO4)3,以碳酸氢铵为除杂剂,采用黄铵铁矾法和水解法去除溶液中的杂质Fe和Al以得到较为纯净的Zn SO4溶液,实验考察了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除铁率的影响,得到了黄铵铁矾渣,继续调节硫酸锌溶液的p H值以水解去除溶液中的Al,得到铝渣.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黄铵铁矾渣、铝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铵铁矾发育良好,颗粒规则,氢氧化铝粒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均相共沉淀法, 通过调节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尿素浓度, 经700 ℃烧结后合成一系列Y2O3∶Er3+,Yb3+上转换微纳米晶颗粒. 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ITR)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结构、 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并分析上转换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前驱体溶液中的pH值对Y2O3∶Er3+,Yb3+粒径影响较大, 随着pH值的升高, 粒径明显增大, 样品在绿色(500~600 nm)和红色(650~700 nm)的上转换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红绿比逐渐减小; 尿素浓度对Y2O3∶Er3+,Yb3+纳米颗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玻碳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高灵敏度检测利用, 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用恒电位法对玻碳电极进行电化学活化,考察pH值、富集电位及富集时间对Pb2+检测效果的影响, 并研究最佳实验条件下的活化电极对Pb2+的检测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活化电极对Pb2+的电化学检测响应电流具有增强效果,并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的特点;检测线性范围为1×10-10~ 5×10-6 mol/L,最低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10-11 mol/L和1.0×10-10 mol/L. 该活化电极在自来水Pb2+的测定中具有较高回收率, 可用于实际水质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