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反映藏族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历史、地理、道德、语言、民俗、人情、婚姻等等。其中所蕴含的婚姻事象亦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对研究人类婚姻史具有着极高的价值,被称为是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本文以其特殊形式“抢婚”为例论述,旨在说明抢婚发生的历史原因、实质目的、象征内涵及由此而导致的部落冲突、战争。  相似文献   

2.
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理性符号汉字以形表意的本质属性,对当前华夏女性观探讨中与汉语女部字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文化阐释,提出:汉字(含现行汉字)字形是可以用于探讨华夏女性文化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抢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空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在女性因自然赋予其各种权力而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并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母系氏族,并不是“女尊男卑”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娶"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汉族男主女从、女依男居的婚姻关系,女人在婚姻关系中有生育义务,中国古代汉族存在抢婚制和陪嫁婚制。  相似文献   

4.
《周易》又名《易》或《易经》历来被推崇备至,奉为“群经之首”。它是一部研究“天人之学”的哲理著作,但从它的卦爻辞中保存着许多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闪烁着中国早期的文学特色。这里仅从《周易》卦爻辞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歌谣进行操索,不难发现它在义学艺术上的价值。《周易》卦爻辞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的歌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以下一些特色:《周易》卦交辞中有些对古代抢婚习俗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抢婚”是父系氏族社会里的一种特色的婚姻礼仪,名叫“掠夺婚”,它虽然是采用劫夺的方式来实现婚配,但男女青年大婚前…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古代史上农业民族往往被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游牧民族征服,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民族在军事上抵抗不了游牧民族的进攻。本文分析了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经济、思想和习俗等方面残余形式在游牧民族中的存在,原始残余在游牧民族社会各方面仍发挥着作用,也影响着他们的对外征服战争,特别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略谈儒家思想对山东汉画像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是在建造祠堂和墓室时,特意雕画刻绘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厚葬习俗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段宁 《科技信息》2009,(4):123-123
汉画像石是在建造祠堂和墓室时,特意雕画刻绘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厚葬习俗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送子观音信仰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于广大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之相伴存在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送子观音信仰的起源悠久且比较复杂,在历史发展中有一定的脉络和体系可循,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宗教信仰等对送子观音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送子观音和信仰对中国文化和习俗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地的调查研究是每一位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整个文化人类学领域离开了实地调查研究就没有生命力。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应特别重视参与观察法和深入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 ,这一方法是在主动避免“自我文化中心”的偏见的基础上 ,在某一具体民族社会中间通过“三同”生活 ,既研究其文化的不同形式的方面 ,又注意其文化及社会现象的公开一面 ,既留心常态的社会现象 ,又不放过变态社会现象 ,努力取得反映各该社会群体历史和现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准备工作、实地调查、整理分析三个阶段进行。从现实入手 ,也就是使用谱系法、搜集“社会的化石”——生活习俗和民族文物等方法进行田野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严别男行女行是太平天国的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西方基督教中的禁欲主义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的影响,广西“歌婚”习俗的盛行,严酷的战争环境等方面对太平天国严别男行女行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人性文化是对人性的反映和认识,是以某种观点、意愿、意识等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需要、情感、意愿和意志的张扬和外化,是以某种风尚、习俗、制度等社会规范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思想和人性价值的重塑和升华,是以人性理想和人性价值的再生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类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实现社会人性化和文明化的重要保证,是其他一切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李琛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22-123
各种各样的商标,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光是社会经济现象,还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商标语言的好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商标语言可以折射出社会文化、民间习俗、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本文分析了食品商标语言的精神文化因素,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角度对食品商标语言进行考察,说明了食品商标语言对精神文化的反映和精神文化对食品商标语言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化习俗的差异问题,而习俗中的禁忌则是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运用民俗学的理论拟从禁忌习俗的产生、中西禁忌习俗的个性特征和中西主要社交禁忌习俗三个方面剖析中西方社交禁忌习俗,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成吉思汗是一个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是在征战中渡过的。如何正确分析和描写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民族战争,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功过,是成吉思汗研究和文艺创作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编写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时,我们站在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立场上,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反映并正确分析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斗争、南下伐金,并对成吉思汗西征作了实事求是、有分析、有批判的反映,正确评价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过。它对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会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5.
“有偿家教”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个社会现象,也是公众谈论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欲从“有偿家教”产生的源头来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也为进一步认识人类战争开创了新的视野。透过科学发展观这一视野,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冲突是战争产生的根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调和社会矛盾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才能逐步消除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姓名是用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标志。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的一个窗口。本文从英汉语姓名的结构特征、拼写方式、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英汉语姓名的异同作了一些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汉代喜尚马,是其它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在现存的汉画中,马便成为最突出的时代特征。马在农业和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汉代产生马崇拜习俗、出现天马的根源所在。天马是汉代人对一般意义上的马的神格化,其具有显著的"神性"特征,是汉代先民崇马至极的必然产物。汉画中的天马并非都有外在的特征,有的有翼,有的无翼,但它们都是主要用来作为升仙工具的,是汉代人升仙思想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9.
浅谈委婉语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 ,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本文从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由此对英美社会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语言的内在联系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完整的表达出来,而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由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具有地域性差异,使得双语间转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从而导致翻译中语意损失现象的发生。语意损失表面上看是两种语言(原语和译语)不同造成的,但产生语意损失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文章从地域环境、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比较了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