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1987年采自中国四川山区蝇类标本中,发现丽蝇科Calliphoridae丽蝇族Calliphorini三新种宽颜拟粉蝇Polleniopsislatifacialissp.nov.,红头陪丽蝇Bellardiaruffcepssp.nov.,华夏蚓蝇Onesiahuaxiaaesp.nov.模式标本存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倍氏金蝇(Chrysomyia bezziana Villeneuve, 1914)隶丽蝇科(Calliphoridae),金蝇亚科(Chrysomyiinae),是危害人畜的一种重要蝇类,幼虫寄生于牲畜或人的创伤处而导致蝇蛆病。它在非洲为害的严重性仅次于采采蝇。我国的台湾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它是绵羊蝇蛆症的主要蝇种之一。据范滋德(1965)记载,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南宁)幼虫可寄生于人的鼻腔,在广东(海南岛)幼虫可寄生于猪、牛牲畜体上。其它地区未见报道。此蝇以前在福建省多为散发性流行,没有引起卫生防疫工作者和兽医工作者的足够  相似文献   

3.
中国丽蝇科三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 ̄1987年采自中国四川山区蝇类标一中发现丽蝇科Calliphoridae丽蝇族Calliphorini三新种:宽颜拟粉蝇Polleniopsis latifacialis sp.nov.,红头陪丽蝇Bellardiarufuceps sp.nov.,华夏蚓蝇Onesia huaxiaae sp.nov.模式标本存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三色依蝇(Idiella tripartita Bigot,1874)属于丽蝇科(Calliphoridae)鼻蝇亚科(Rhiniinae),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古北区南部和东洋区。人们以往对它的习性了解极少,国内除近年来汪志楷等(1982)和滕兆根等(1982)报道在江苏省的武进、宜兴和江都县等地的猪舍发现其幼虫吸食猪血外,对它的生活史和习性至今尚未见记载。作者于1979年5月在福建省的闽清和同安二地曾发现该蝇幼虫吸食猪血为害,在闽清一猪体上采到50多  相似文献   

5.
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调查研究辽宁省丽蝇科昆虫的种数、分布及区系特征;在辽宁省发现丽蝇科昆虫41种,隶属于3亚科17属,并记述了辽宁省该科分类概况、名录及分布,讨论了辽宁省丽蝇科昆虫的区系分布特点;辽宁省丽蝇科种数占全国已知种数的17.67%,属总数的34.69%.  相似文献   

6.
比较形态分类方法,检查和鉴定采自我国东北辽宁和吉林的双翅目小粪蝇科昆虫标本1720件,发现其隶属于三亚科:离脉小粪蝇亚科,小粪蝇亚科,沼小粪蝇亚科;其中发现1中国新记录属和16中国新纪录种;鳞刺雅小粪蝇Leptocera spinisquama Su,2011,syn.nov.是尖雅小粪蝇Leptocera dyscola Rohc^ekPapp,1983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丛蝇科(双翅目:实蝇总科)在河南的分布.记述采自南阳内乡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新记录种——珍奇东洋丛蝇Nepaliseta mirabilis,提供了东洋丛蝇属Nepaliseta分种检索表.编制了丛蝇科在东半球分布的3属(东洋丛蝇属Nepaliseta、枝芒丛蝇属Ramuliseta、华丛蝇属Sinolochmostylia)世界名录,简要分析了地理区系,并讨论珍奇东洋丛蝇学名和中文名称的词源.  相似文献   

8.
杨集昆 《广西科学》1995,2(1):49-51
广西猫儿山昆虫考察中采到一只罕见的眼蝇,为似眼蝇属的一新种;似眼蝇亚科在中国则为初次发现,使我国眼蝇科区系四个亚科均有了代表。  相似文献   

9.
溜芒蝇属LispocephalaPokorny是蝇科秽蝇亚科秽蝇族的一个较大的属,本文描述了其属征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报告了我国产溜芒蝇35种,其中8个种为新组合种(5,10,19,21,23,24,27和33号),17个种为待发表的新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鼻蝇亚科小志(双翅目:丽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标本记述福建省鼻蝇亚科7属16种,其中包括一新种和三种我国新记录。此外还有二新种,留待另文发表。新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个有瓣蝇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核型为2n=12,8M+2SM+2m,XX/XY,性染色体为微小的点状;C带主要分布于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和次缢痕,性染色体Y普遍深染而X淡染;G带数(2n)为88条。铜绿蝇核型为2n=12,12M,XX/XY;常染色体以中央型C带为主,性染色体呈不同程度的深染;G带数(2n)为107条(雄)或110条(雌)。两蝇种染色体均存在多个随体,C带带型呈分散、杂合、多态或不稳定性。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有瓣蝇类演化的细胞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