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照射法制备了高活性TiO2粉体光催化剂.考察了超声处理、冰乙酸用量、异丙醇用量、陈化时间等对TiO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染料活性艳红(X-3B)的降解实验表明:钛酸四异丙酯在超声波照射下、在纯水中水解、冰乙酸用量为10ml、陈化36h制得的TiO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比商品P25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高1.4倍.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别研究煅烧温度对TiO2粉体的微观结构、颗粒形貌与紫外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粉体发生了锐钛矿到金红石结构的相变,相变温度大约在623K~673K,且等轴状颗粒的尺寸逐渐增加。同时发现锐钛矿结构的TiO2粉体对甲基橙的紫外光光催化活性最高,而无定形及金红石结构不利于粉体的紫外光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有机分子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机分子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粉体.利用XRD、BET 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模板剂添加量对粉体晶型、粒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模板剂脱除方式对粉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β-CD/TiO2质量分数为60%时,其粒径最小为3.78nm,粉体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TiO2...  相似文献   

4.
Fe,Gd共掺杂改性TiO2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铁和钆共掺杂纳米TiO2粉体材料,研究了共掺杂粉末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显示:共掺杂粉末在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共掺杂离子以协同作用拓展TiO2光谱响应.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共掺杂TiO2粉体有很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以550 ℃热处理的同时掺杂质量分数为0.05%Fe和0.05%Gd的TiO2粉体光催化效果最好,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79.6%.  相似文献   

5.
固相研磨法制备LaCoO_3掺杂的TiO_2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LaCoO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x=0.3%,0.6%,0.9%,1.2%,1.5%).通过XRD,SEM等手段对所合成粉体的晶型、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上述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1)所合成的粉体为锐钛矿型TiO2,球型,粒径均匀,大约为50nm,掺杂并没有改变粒子的晶型;(2)掺杂LaCoO3后,使TiO2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掺杂比例为1.2%时,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重点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复合纳米颗粒性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利用XRD等对其结构、粒子粒径、晶型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对-二甲苯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水解温度维持在80℃时,水解时间为4h,得到SnO2/TiO2纳米颗粒,并且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随焙烧温度的增加,其粒子粒径长大,晶型由锐钛矿向金红石型转变;同时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重点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复合纳米颗粒性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利用XRD等对其结构、粒子粒径、晶型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对-二甲苯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水解温度维持在80℃时,水解时间为4h,得到SnO2/TiO2纳米颗粒,并且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随焙烧温度的增加,其粒子粒径长大,晶型由锐钛矿向金红石型转变;同时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钨酸钠为钨源,无水乙醇为溶剂,乙酸作为抑制剂,采用同步法制备不同WO3掺杂量的TiO2粉体,即WO3/TiO2复合体.以罗丹明B水溶液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及降解条件对WO3/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O3/Ti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WO3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h.最佳光催化降解条件为:粉体投加量为7.5g/L,光照时间2.5h,初始溶液的pH=1.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纳米粉体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胜  李文洪 《河南科学》2006,24(5):648-651
利用简便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锐钛型纳米TiO2粉体,对合成的TiO2粉体进行了XRD,SEM,TEM分析,利用对锐钛型纳米TiO2粉体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合成的纳米TiO2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在1h内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掺铜方法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水解沉淀法、机械混合法制备了铜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XPS,TPR等手段对不同样品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及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为反应探针,对3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掺铜影响催化剂表面性质如吸附氧、元素价态及分布,进而影响光催化性能.吸附氧的性能以及存在合适比例的氧化还原对Cu+/Cu2+导致浸渍法制备的掺铜TiO2光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二氧化钛,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对有机染料曙红光催化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650℃下煅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效果最好。并且讨论了助催化剂(H2O2),溶液的pH值及光照时间对其光催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化学沉淀的方法来制备光催化剂Ag3VO4,用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还原Cr6+和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效率来评价该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Ag3VO4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在过量银条件下制备的Ag3VO4有较好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和光催化还原活性,且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较大程度的红移,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在过量银条件下制备出的Ag3VO4的稳定性和循环次数.同时对影响Ag3VO4的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EO20PO70EO20(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介孔TiO2纳米粉体.利用红外、X射线衍射、紫外漫反射、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了体系的pH值对材料的晶型的影响,并以染料罗丹明B(RhB)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粉体的光催化能力.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可获得粒径为12.7 nm,平均孔径为17.8 nm,孔径分布较宽(5~35 nm),比表面积为68 m2/g的纯锐钛矿型介孔TiO2纳米粉体;而碱性条件下,可获得锐钛矿相和板钛矿相混晶介孔二氧化钛粉体;并且酸性条件下制备的粉体光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Ti02 coatings on natural feather zeolite are respectively prepared by a collosol (Sol-gel) method and two powder coating methods with deionizod water or dehydrated ethanol as a dispersant. During degradation of orthomono- chlorphenol solutions by ultraviolet, the strong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zeolite results i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on its surface. The Ti(h film coated on feather zeolite further enhances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e TiO~ film on the zeolite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is found more effective as a catalyst than that by two powder coa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影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物,采用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硫酸氨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粒径,利用SPA400扫描探针显微镜对制备的二氧化钛的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n结型Co3O4/In2O3光催化剂是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并用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用光催化还原Cr^6+和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效率来评价该催化剂的活性。实验分别研究了Co3O4的掺杂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3O4的最佳掺杂比(质量分数)为5%。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和最佳焙烧时间分别为300℃和2h。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照射下。p-n结型光催化剂Co3O4/In2O3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和光催化还原活性均比纯In2O3的高。实验同时还探讨了影响p-n结型光催化剂Co3O4/In2O3催化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具可见光响应能力的CuO/TiO2光催化剂.通过对不同光源和pH条件下体系中·OH存在量和脱色率的考察,提出了亚甲基蓝光催化脱色的机理.紫外光照射时,酸性条件下体系中有大量·OH生成,·OH扩散至液相中起主要脱色作用;碱性条件下·OH生成量较少,·OH通过与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亚甲基蓝作用来实现脱色;中性时两者协同作用.该3种条件下脱色率均远高于弱酸和弱碱时.光源为可见光时,光催化体系中电子传递产生回路,各种PH条件下体系中均只有少量·OH生成.酸性和中性条件下·OH必须扩散至液相中与亚甲基蓝反应,脱色率极低;碱性条件下亚甲基蓝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OH利用效率提高,同时由于光敏化作用的存在,使得脱色率极高.  相似文献   

18.
以Cu(NO3)2·5H2O为铜源,乙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蒸馏水为助溶剂,用溶剂热法可控合成了纳米级铜和氧化亚铜.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纳米氧化亚铜能高效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有机物前驱体法制备尖晶石型CuAl2O4纳米晶,利用TG-DTA、XRD、TEM、UV-VI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前驱体和CuAl204粉体。结果表明,CuAl2O4在热处理中出现了CuO中间相,经900℃焙烧得到单相CuAl2O4。800℃的CuAl2O4的禁带宽度为1.92 eV,颗粒直径在20~40 nm,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紫外光辐照2h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9%,在可见光和太阳光下也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