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生物自组装法制备得到纳米TiO2@酵母碳球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表征。以盐酸四环素作为目标污染物,分析了TiO2负载量对样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酵母碳球与纳米TiO2之间的吸附-光催化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在酵母碳球表面的负载显著地提升了纳米TiO2@酵母碳球的光催化性能,当纳米TiO2与酵母质量比为1:1时,所制备的TiO2@酵母碳球对盐酸四环素的光催化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吸附-光催化协同效应。响应面优化实验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2℃,pH为5.89,催化剂、盐酸四环素的浓度比为0.76时,体系对盐酸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0.86%。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提拉结合热处理的方法,以氧化石墨烯(GO)、钛酸四丁酯(TBT)为原料,引入不同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介孔模板剂制备TiO_2/rGO交替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rGO层、PVP的加入对薄膜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光响应范围以及太阳光照射下降解土霉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rGO层可抑制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拓宽薄膜的光响应范围;模板剂PVP的加入在薄膜中形成了大量狭缝状和针状介孔,为薄膜增加了物质传输通道和反应活性位;w(PVP)=10%时的介孔TiO_2/rGO交替薄膜光催化活性最高,太阳光照射50 min对土霉素的降解效率达到90.61%.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微球为光子晶体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中制备TiO2反蛋白石.在PS蛋白石模板中填充TiO2溶胶,在500℃下煅烧8 h去除PS模板,得到具有较高光催化性能的TiO2反蛋白石催化剂.通过考察罗丹明B(RhB)溶液在TiO2反蛋白石修饰的微反应器中的光催化降解率,分析微反应器的光催化性能.5 mg/L RhB在流速50μL/h、光催化反应时间7 min、光辐照度100 mW/cm2时,降解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以构树叶为生物模板和硅源,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w(TiO2)=0、2.6%、4.0%、5.5%、7.0%和8.6%)的TiO2/SiO2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SEM、XPS、TEM、BET、XRF、UV-Vis DR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材料主要由锐钛矿相TiO2组成,形成了平均粒径为500 nm的纳米球.该材料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7.2 nm,比表面积为50.42 m~2/g.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价不同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及进行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w(TiO2)=0催化剂相比,改变TiO2质量分数所制备的TiO2/SiO2材料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掺杂w(TiO2)=5.5%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采用水热法合成气凝胶态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进行水热合成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时,GO与TiO2在120℃反应12 h可获得气凝胶态复合材料,其中,在28 W汞灯照射下GO与TiO2质量比为1∶1的复合催化剂可在80 min内将10 mg/L的甲基橙溶液降解92.8%;在300 W氙灯(≥420 nm)照射下GO与TiO2质量比为4∶3的复合催化剂可在3 h内将10 mg/L的甲基橙溶液降解86%,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利用GO与Ti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气凝胶态复合多孔材料,能够显著改进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与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系列介孔复合光催化剂SO42--H3PW12O40/TiO2 (P123),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N2吸附表面分析及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复合催化剂的粒径明显减小,比表面积高达211m2/g,是TiO2的5 倍。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显示,与TiO2相比,复合催化剂的吸收光谱发生了明显的红移,且吸收强度明显增强。运用L16(45)的正交实验设计探讨了H3PW12O40负载量、模板剂P123 的添加量、溶液初始pH 值、催化剂加入量以及H2SO4浓度5 个因素对二硝基甲苯(DNT)降解性能的影响,并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了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降解过程符合L-H 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催化剂用量为1.2g/L、H3PW12O40负载量为20%、模板剂P123 的加入量为2g、溶液初始pH 为2、H2SO4的浓度为1mol/L 条件下,经氙灯光源辐照4h 后,DNT 的降解率达到98.7%,DNT 降解的半衰期为0.7162h,取得了良好的光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在环境修复领域被重点关注和广泛研究。然而,仅响应紫外光(<5%的太阳光)、光生电荷分离效率低和回收困难等缺点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结合简单、绿色、无模板的溶剂热法和超声水解法制备出可磁分离的Fe3O4@MoS2@介孔TiO2 (FMmT)光催化剂。研究发现,FMmT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55.09 m2·g?1),更强的可见光响应能力(~521 nm)以及更高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此外,光照300 min后,FMmT对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和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分别为99.4%、98.5%和89.3%,相应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纯TiO2的4.5、4.3和3.1倍。由于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43.1 A·m2·kg?1),FMmT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有效回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与活性中间层(MoS2)对光生电子的有效传输以及异质结(MoS2@TiO2)对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密切相关。同时,介孔TiO2壳层优异的光捕集能力和丰富的反应位点可使FMmT的光催化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工作首次提出将MoS2作为活性中间层,并将其与介孔TiO2壳层相结合,为磁性光催化剂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水热炭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催化剂,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 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 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与TiO2相比, 以水热炭为模板制备的HTC-TiO2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在煅烧温度较高时仍保持锐钛矿型。HTC-TiO2具有水热炭的片状结构特征,TiO2颗粒在HTC表面分散较好, 晶体粒径更小, 比表面积增加, 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当煅烧温度为450ºC时, 以水热炭为模板制备的HTC-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在550 W碘钨灯光照2小时后达到40.6%, 光催化效率比TiO2(16.2%)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得氧化石墨烯(GO),与FeSO4在120 ℃下回流还原,再通过浸渍Cu(NO3)2、煅烧得到α-Fe2O3/CuO/rGO非均相芬顿催化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α-Fe2O3/CuO/rGO复合材料对苯酚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pH=5.8,双氧水的初始浓度为40 mmol/L,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条件下,降解90 min时,α-Fe2O3/CuO/rGO对0.1 g/L苯酚的去除率达到100%;在降解180 min时TOC的去除率约70%,说明α-Fe2O3/CuO/rGO对苯酚有较高的矿化效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芬顿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易的三步合成法成功制备出在日光下对甲基橙(MO)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Z型Cu2O-(rGO-TiO2)光催化剂.与传统二元异质结不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中间介质可促进光催化剂量子效率的提升,可提高Cu2O-TiO2的氧化还原能力.当rGO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时,Cu2O-(rGO-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研究光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采用探针法和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并验证了Z型光催化体系. Cu2O-(rGO-TiO2)光催化剂厚度约32.24 μm,Cu2O呈多面柱状结构,以{111}晶面(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为主,TiO2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二维单层褶皱片状结构的rGO表面,Cu2O、TiO2和rGO组成了Z型光催化体系.分别探究不同光源和rGO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中间介质rGO的存在提升了量子效率,增强了光催化剂性能,Cu2O-(1%rGO-TiO2)光照2 h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率为58%.该Z型光催化剂可被应用于染料废水的降解,研究结果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吸附与水热法制备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锆(rGO/ZrO2)复合材料,将所制备的rGO/ZrO2作为填料加入环氧树脂涂料中,得到环氧复合防腐涂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红外光谱(FI-IR)分析rGO/ZrO2的结构及微观形貌,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rGO/ZrO2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ZrO2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rGO上,平均粒径约为5~10 nm;与纯环氧涂层、rGO环氧涂层、ZrO2环氧涂层相比,rGO/ZrO2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最好,其阻抗值为7.00 GΩ·c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沉积-煅烧法制备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rG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光光度计(UV-Vis DRS)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双酚A(BPA)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TiO2-rGO的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性能,并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探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锐钛矿型TiO2纳米颗粒成功附着在石墨烯上,颗粒直径约为20 nm;当前驱体溶液中氧化石墨投加量为0.02 g时,样品催化活性最高,反应45 min后双酚A被完全矿化,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高效催化性能;TiO2-rGO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引入石墨烯后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促进了光催化与臭氧氧化协同降解;在反应过程中,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OH对BPA的降解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UV)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可实现硬脆晶体材料亚纳米级超光滑表面的加工,根据其材料去除原理可知,伴随抛光过程的进行,胶体中TiO2纳米颗粒表面会吸附一层工件表面的被去除原子,从而影响TiO2纳米颗粒胶体的活性和光催化性.为了实现TiO2纳米颗粒胶体的循环使用,基于O3/UV高级氧化法对使用后的TiO2纳米颗粒胶体再活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系统设计了TiO2纳米颗粒胶体活化系统,对系统内的再活化反应室结构进行了流体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结构设计满足TiO2纳米颗粒胶体的活化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使用基质沥青制备空隙率分别为20%,23%,25%的大空隙母体马歇尔试件,并在母体表面涂上不同二氧化钛掺量改性的彩色乳化沥青.将颜色、空隙率、二氧化钛掺量和紫外线照射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将紫外线照射后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彩色沥青混合料紫外线老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隙率越大,紫外线对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老化影响越明显;二氧化钛能提高彩色沥青混合料抗紫外线老化性能,当二氧化钛掺量为3.0%时,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最佳;4种影响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为紫外线照射时间>二氧化钛掺量>空隙率>颜色,且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00,表明这4种因素均对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先用各向异性的Au纳米星(AuNS)与TiO2复合构筑金属-半导体异质核壳结构,再将硫杂杯[4]芳烃(STC[4]A)功能化于TiO2/AuNS表面制得Au纳米星/TiO2/杯芳烃(AuNS/TiO2/ STC[4]A)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 考察AuNS/TiO2/STC[4]A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AuNS/TiO2/STC[4]A对RhB降解率可达99%,5次循环实验后,降解率仅降低1.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淀结合法,制备二氧化铅/石墨烯(β-PbO2/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β-PbO2/rGO复合电极和纯β-Pb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纳米β-PbO2较均匀地分散在rGO片表面,β-PbO2/rGO复合材料比纯β-PbO2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复合电极因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电化学反应速度较快;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β-PbO2/rGO电极的质量比容量比纯β-PbO2电极高,证明复合电极具有比纯β-PbO2电极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