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图对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进行一番归纳、提炼;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通过计算大汉堡指数和评估样本商品价格从而估算绝对购买力平价的2种方法做一番探讨;还将探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而分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由于深处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之下,还将在讨论过程中贯穿人民币是否应继续不断升值的研究,并最终从购买力平价理论角度提出对汇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人》出版BigMac指数,用以评价国际货币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国家之间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的一种重要理论。用一种计量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就样本数据而言,回归结果并不支持PPP理论,即国际货币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之后以中国为例论证该结论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刊今年第七期发表《到2010年我国GNP能名列世界第二吗》一文后,昆明读者郭春华来信询问“购买力平价”是一种什么样的计算方法?现请该文作者刘赛力进一步解答如下: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作为西方外汇学说的主要理论之一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在此之前西方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简单地由它们之间的含金量多少来决定。一次大战以后,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纸币纷纷与黄金脱钩,汇率剧烈波动,对国际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卡塞尔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的理论。简单地说,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就是各种货币的购买力之间的对比关系,用卡塞尔的话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4.
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费雪理论中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经济比较中中国GDP用汇率法折算显然低估,若用购买力平价法折算中国GDP总量:2000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1%;2005年中国GDP达到美国的3/4,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1%。购买力平价法本身也有缺陷,中国应该正确看待购买力平价法折算的结果。中国经济总量合理范围应该是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折算结果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欧元汇率波动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的关系,建立了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欧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关系难以成立,而综合起来看,误差修正模型显著成立。结果表明:欧元汇率变动主要决定于欧元区与美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差异,利差对汇率变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市场需求的实质是购买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内市场需求的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市场需求问题的实质则是购买力。文章对我国国内的购买力现状作出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雷  高夏  贾凯 《科技咨询导报》2014,(11):206-206
从宏观角度分析汇率,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从产品市场的角度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种的购买力。而利率平价理论指出,从货币市场角度分析,提出利差是导致两国汇率远期差价的原因,即本国利率提升能够导致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上升。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中,用现代货币学派的供求理论来说明汇率和货币关系,即当一国货币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水平趋于上升,导致汇率下跌。  相似文献   

9.
以15个国家货币实际汇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检验它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1979~2006年期间内是否满足购买力平价(PPP)。检验结果显示,这些样本基本都支持购买力平价的成立。  相似文献   

10.
林晓梅 《科技信息》2006,(9):250-251
人民币汇率水平近年来成为我国的各主要贸易国争议的对象,对此,本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通过外部平衡的研究,以及内部均衡的影响,确定人民币并不存在低估问题,是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博弈的结果,并对此给与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与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四个理论视角,选取代表性变量,建立了由协整变量构成的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外汇储备、中美相对生产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与贡献度.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而外汇储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购买力平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验了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的应用条件是否成立,并利用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了人民币和美元的均衡汇率。估计结果表明,1985年以前人民币汇率存在长期高估的现象,1985年以后则出现高估和低估交替出现的现象,并且人民币高估或低估的平均幅度有所缩小。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对教育投资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术进步。本文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浅析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代理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等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负债对投资影响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上述理论支撑下提出负债融资会引起企业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现象。在分析我国研究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商品住宅供大于求的特征和二级市场不健全的现状,将收入、财富和价格等因互引入购买力分析,提出了商品住宅投资性需求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比较研究,从购租成本、投资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方面作了定量与实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率平价理论直接给出了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式,是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相关性的理论基础。通过对1999年~2009年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和论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失灵的结论,并试图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测算购买力平价(PPP)的思想来自经济学中的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理论.世界银行举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测算PPP来调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从而使各国的经济状况和规模可以互相比较[1]. PPP的测算是一个非常综合且又十分复杂的统计过程,受到基础资料来源、调查范围、调查点和规格品样本、比较对象、汇总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在抽样技术的研究和调查经验的积累方面准备尚不充分,本文结合背景分析,参考世界银行的先行探索和中国一部分城市参加2011年ICP的经验教训,提出抽样调查方法的建议,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从而降低PPP测算值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的模式越发表现为教育的竞争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竞争。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本的理论与现状分析,根据我国国情,指出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存缺陷,进一步提出改善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投资指标,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进行了相应分析;同时分析了芙固公立高校的投资状况。并通过借鉴对比,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了富裕度的含义、表现形式、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从统计意义上将共同富裕分解为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维度,并建立了具有区域可比性的购买力平价下的共同富裕度测算模型,进一步对全国6大地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