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受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全世界科学家合作进行的宏伟的科学研究计划,其目标是破译人类细胞中的全都遗传密码。现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到达了它的第一个里程碑:第22号人类染色体被全部破译!这是迄今为止被完全破译的第一条人类染色体,英国剑桥大学桑格中心的伊安·敦汉姆及其同事在1999年12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该染色体的完整基因序列,《自然》杂志还以封面放事形式予以介绍。染色体是由DNA团块组成的,存在于每个细胞的细胞核中。第22号染色体是23对、杨条人类染色体中仅次于第2条染色体的最小的染色体,其DNA…  相似文献   

2.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2-13
继人类第5、6、7、9、10、13、14、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第1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天书”被成功破译出13“章”。  相似文献   

3.
张悌 《科学》2006,58(2):9-9
据英国Nature,2006,439:331报道。“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发表了人类第8号染色体的测序结果。  相似文献   

4.
奇云 《科学24小时》2004,(12):17-18
继人类第7、14、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天书”被破译出7“章”  相似文献   

5.
德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5月8日宣布,他们已基本完成了人体第刀对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工作。这项工作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它的完成标志该工程朝着2003年破译人类全部遗传密码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第刀对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工作的完成还有助于找到唐氏综合症(先天性痴呆)等多种疑难病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中,第刀对染色体是最小的一对,其所含碱基对约占人体全部碱基对门刚乙对)的1%至1.5%。科学家已在第刀对染色体上发现了127个基因,估计还存在98个基因。这些基因中包括与白血病、唐氏综合症、肌肉萎缩性测…  相似文献   

6.
奇云 《科学之友》2005,(6):23-27
继人类第5、6、7、9、10、13、14、16、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X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生命“天书”已被破译出14“章”。科学家公布人类X染色体基因序列草图2005年3月17日,著名的  相似文献   

7.
《自然杂志》1993,(1):4-4
最近,美国科学家戴维·佩奇等和法国科学家丹尼尔·科恩等分别作出了人类Y染色体和第21染色体长臂的图谱,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更重要的是,这项成果也使关于人类基因组图谱应采用什么模式及相应技术路线的争论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奇云 《科学之友》2005,(11):23-27
继人类第5、6、7、9、10、13、14、16、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X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生命"天书"已被破译出14"章".  相似文献   

9.
最近,与人类染色体大致相同的酿酒酵母第Ⅲ染色体的DNA全序列分析,已由来自17个国家的共147名科学家分别在欧洲35家实验室中合作完成。这是人类第一次完成的生物体中整条染色体的DNA全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继美法科学家分别绘出人类Y染色体和第21染色体长臂的图谱之后,人类基因组计划再传捷报: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和法国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合作绘出了一张人类基因组遗传连锁图;紧接着,法国Gene thon工厂的科学家发表了一张“第二代”人类遗传连锁图。这些成果表明人类基因组计划正不可阻挡地向着既定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11.
人类染色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锦声  匡志超 《自然杂志》2003,25(5):267-271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染色体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染色体本质的了解。而且为生命科学的发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将整个人类染色体研究技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突破、创新、升华及飞跃阶段。每个阶段都借助了技术上的创新,并阐明了每个阶段都是人类染色体技术研究历程上的里程碑,最后晨望了人类染色体研究技术无限美好的发展前量。  相似文献   

12.
人类基因组测序引起世人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序列第一部分今日问世 由世界各国科学家联合参与、旨在破译人体细胞全部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第一次堪称里程碑的重大突破。今天,英国剑桥桑格中心的伊恩·邓纳姆(Ian Dunham)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22号染色体的基因序列。22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分离的DNA分子)中次小的一对。 22号染色体的DNA序列测定是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大规模联合攻关的结果。尽管它还含有一些小空白(由于技术原因尚未测序的DNA段落),但仍不失为一项令人…  相似文献   

13.
丽娜 《世界科学》2002,(7):15-16
先天性格抑或后天环境 位于剑桥附近的桑格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预计能在近期内完成人体第22号染色体所有基因图谱的绘制。在今后3年内,桑格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以及就人类基因组工程开展协作的其他科学家将测出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所含全部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序,这将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21日,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联合宣布, 中国科学家完成了所承担的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 对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的贡献率达10%.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基因组测序方面已经具备构建完成图的绘制能力, 成为基因组学研究强国之一.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博士等研究人员,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水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的论文, 宣布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拼接后总长为35000 kb, 精确度为99.99%, 覆盖染色体全长序列98% (仅留下7个小的空洞), 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完成图的标准. 这与在《 Nature》杂志同时发表的日本科学家Sasaki博士等人完成的第1号染色体精确测序的结果一起, 对国际基因组研究计划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Nature》杂志审稿人称, 水稻第4和第1条染色体测序的完成是紧接着水稻基因组草图完成后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工作中里程碑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类基因组计划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人类第一次完整地测序完一条染色体:第22号染色体。论文发表在12月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得悉这一消息后,记者约访了中科院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教授,请他评论一下这一事件的意义,以及谈谈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水稻第5染色体短臂端四体在染色体臂微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程祝宽 《科学通报》1998,43(3):272-276
端着丝点染色体变异是识别和分离染色体臂的理想材料。研究选用水稻中灿3037第5染色体短臂端四体材料,从其根尖有丝分裂前中期中分裂相中分离了该短臂。采用LA-PCR方法,对分染色体臂的DNA进行了扩增,扩增片段长度在0.2-3kb之间。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历经艰辛和竞争,终于在10年后传出特大喜讯。参加该项目的各国科学家今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成,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如果将人类基因组比喻为一本由30亿个“字母”(碱基对)组成的生命天书,那么,这本天书由23章组成,每一章为一个染色体。而每一个染色体上,又包含着数千个被称为基因的“故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的30亿个“字母”的顺序,然后去读懂“故事”。6月2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包含人体90%以上的“字母”的位置信息,这足以帮…  相似文献   

18.
奇云 《世界科学》2005,(12):13-15
中蒙150万人拥有同一个祖先? Y染色体存在于每个男性的细胞中。虽然人体内的其他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巨变,但Y染色体仍然得以完整、稳定地从父亲传给儿子。正因为有此特性,Y染色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分析追溯人类祖先血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于恒秀  龚志云  苏艳  顾铭洪 《科学通报》2005,50(17):1869-1873
从籼稻品种中籼3037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及第11染色体长臂端三体的自交后代中, 选择形态性状出现明显变异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仍为2n = 24的个体. 用水稻着丝粒特异的BAC克隆17p22为探针对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各筛选到了一单端体植株, 其体细胞中各含有一条端着丝粒染色体. 进一步分别以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及第11染色体长臂上的特异分子细胞学标记a0059H02, a0034E24及a0071H11为探针, 对以上3个单端体的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及减数分裂粗线期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证明这些变异株确为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和第11染色体长臂的单端体. 这些单端体的植株矮小, 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蚕豆大M染色体长臂端部的显微切割与PCR扩增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染色体微切与微克隆技术由于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特定染色体区域进行基因定位和结构研究,因此,当Scalenghe首次在果蝇唾腺染色体上取得成功后,很快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小鼠、人的染色体上.并利用该技术对染色体特定区域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详细研究,并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结果.我国对人类染色体微切与微克隆也已有报道,如:夏家辉等成功地构建了人类7号染色体专特性探针池和14个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 但植物染色体的显微切割体外扩增与微克隆技术由于染色体同步化和制片困难与动物相比进展缓慢,目前只有在甜菜中与抗线虫有关染色体及Schondelmaier在大麦IHS染色体、Albani在小麦染色体上作过报道.我国则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