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龟类趣闻     
《礼记》上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周朝有一种官职叫作"龟人",职责是"掌六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可见,在我国古代,龟是受到尊敬的。龟不仅象征长寿,且显示人的身份高贵。古代石碑的碑座往往刻成龟的样子,墓做成龟壳形,厅堂大柱的基石也雕成大龟状。  相似文献   

2.
正化石证据正在为我们解开一个困惑人们已久的谜团——乌龟背上那层奇特而坚硬的壳是怎么来的?多年来,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古老的龟壳已完全成形的海龟化石。这些海龟都与现代龟类非常相似,它们的上下颌都没有牙齿,全身覆盖着一层龟壳,因此无法为龟壳的起源提供线索。最近,科学家新发现了一些龟壳还没有完全成形的远古龟类的化石,通过它们,科学家正在揭开进化史上一个令人困惑的谜团:龟壳是如何进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千里姻缘乌龟牵美国有个名叫戴安娜的女孩,10岁的时候,一位垃圾清运工人把一只在废物中捡来的乌龟送给她。这只乌龟近头部的龟壳缺了一块。戴安娜给这龟取名"苏珊",把它放在洛杉矾家里的后院中,与原来已有的一只乌龟"迪克"凑成一对。8年后,戴安娜到圣地牙哥市游玩,认识了年轻水手保罗,交谈之下,他以前就住在戴安娜家附近,也爱养  相似文献   

4.
龟在地球上已生活了两亿多年,据载:全世界6000多种爬行动物中,龟约占200多种,其中有5种生活在海洋.在我国,人们习惯把龟统统称做"乌龟",其实,这样称呼是不科学的,因为龟并非都是"乌"的,龟族中除人们常见的乌龟外,还有红龟、绿龟、白龟、金龟、火龟、冰龟、克蛇龟、滤水龟等.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鲜为人知而又奇趣的龟类.  相似文献   

5.
吉祥的猴与“侯”猴为灵长目动物,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古人将猿猴并称,有猨、犹、猱、獶、禺、为等名,《说文》中说:“为,母猴也。”“猴”本作“侯”,东汉班固(32—92)所撰《白虎通义》中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击,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由于它是动物,所以加了个反犬旁“犭”,故名猴。自古以来,猴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物,“猴”、“侯”同音,是对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韩诗》解释说:“侯,美也。”拜相封侯,是古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代有公、侯、伯、子…  相似文献   

6.
土生土长于美国东南部的鳞头大鳄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乌龟。如同它的远亲普通鳄龟,鳞头大鳄龟也有硕大的脑袋和强有力的颚。但另一方面,鳞头大鳄龟无论是外观长相还是捕猎取食的方式,与普通鳄龟都有很大差别。 据说,1937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尼欧肖河里,人们曾发现了一只重达182千克的大鳄龟。然而,这一说法很难确切  相似文献   

7.
乌鸦是鸦科鸟类的总称。古今中外在人们心目中,它是祸鸟,被视为不吉祥的象征,所以有“乌鸦叫,祸来到”的说法,而且还被认为是愚蠢  相似文献   

8.
<正>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它伴随着三晋大地上数以万计的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民间剪纸融入吉祥寓意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交通闭  相似文献   

9.
“研究”一词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多少有些熟悉的用语。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有很大差别。对一些人来讲,它意味着是对可以导致在将来出产品的知识进行研究;而另一些人则相反,把研究看作是缺乏实际才智的教授们特别喜爱的消遣玩意,也就是说把它看作是纯粹的浪费。研究包含着大量的活动,从研究古代的手稿到研究测试建筑物中热损耗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增长人们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请一位100公斤以上的胖子,站到乌龟的背上,乌龟虽然藏头缩尾,但却安然无恙。可是乌龟壳只有2毫米厚!我国古代,总是把大石碑放到一个石龟身上,这也说明龟壳可以承受很大压力。人的头骨、蛋壳、龟壳、贝壳、甚至植物的种子和果实,都有一个凸曲面。这个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闲聊龟文化     
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爬行动物,它性情温和,动作迟缓,耐渴耐饿,生命力极强。我小的时候就很爱玩龟.如今很多人把它当做宠物饲养,但您研究过它的文化内涵吗?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M·伯罗蒙塞尔在其文章中有一段“帮了海龟倒忙”的记事:我和7个旅行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我们去那里旅游的一个目的是,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我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太平洋绿龟的体质量在150kg左右,幼龟不及它的1%。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路程不短的沙滩,稍不小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  相似文献   

13.
漫话古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乱弹琴”比喻胡闹或胡扯;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是白费口舌,或讥笑有些人说话不看对象。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在古代常称作瑶琴、玉琴、丝桐、七弦琴等,是我国的一种古老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拨弦乐器,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琴作为封建士大夫抒发感情的乐器,与棋、书、画并称“文人四雅”,深深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像《红楼梦》中元春的丫鬟就是用“抱琴”做名字的。  相似文献   

14.
V香蛇 在圭亚那邦可那村有一种奇异的蛇,身上能 发出一种非常香的味道。其味有防虫、防蚊作用。有趣的是,这种蛇会将身体卷缩起来,绞成一种非常美丽的“花纹”,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殊的自造花型,用浓胶水洒在蛇身上胶住,制成美丽的“蛇窗格”。 香龟 在非洲尼日尔的喀通牧村生活有一种香龟。它的甲壳为圆形,呈褐色,头顶上长了一个香腺,脖颈上有许多香胞相连。香龟每天能散发出大约30毫克香素,使其全身都具有一股浓郁的香味,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腰饰种类繁多,远远超过今人。从质地上分,大致有玉制、丝制、金属制、皮革制等几种。一、玉制玉是古代最主要的佩饰,“古之君子必佩玉”。古书上说玉有“六德”,它“温润而泽比于仁;缜密似栗比于智;廉而不刿比于义;垂之如坠比于礼;扣之其声清越以长,比于乐;瑕瑜不掩比于忠;孚尹旁逵比于信”,故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古人把多种玉合佩在一起,系成一串,置于腰带上,叫杂佩或玉佩。行走时,玉石相撞发出鸣响。如《诗经·郑风·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古代玉制腰饰主要有琼、琚、瑶、璐、瑾、瑜、佩()、环、等。琼,一…  相似文献   

16.
巴蜀古代数学与巴蜀古代文化有密切联系。从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古器物可以证明:巴蜀文化在春秋战国前1000多年,就有了很大发展。它的特点是把黄老、词赋、阴阳、天文和数学融合于一家。司马迁在《史记·正义》里引扬雄《蜀王本纪》的话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这说明夏禹生于现在四川西部汶山县。《史记·禹本纪》又有禹治水“左准绳”,“右规  相似文献   

17.
蜘蛛的奥秘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0):45-46
蜘蛛是一种引人争议的动物。有人为之着迷,有人讨厌;有人视之为吉祥,有人视之为魔鬼。花匠们喜欢它们,因为蜘蛛是一种完美有效的“杀虫剂”。估计:“全球蜘蛛一年消灭的苍蝇、蛾及其他昆虫的总质量很可能超过加拿大全国2500万人口的总体质量。”人们估计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就有几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鱼是人类摄取丰富营养的重要食品之一。从我们熟知的《孟子·告子上》中的“鱼和熊掌”的典故,便可知当时鱼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有多么高,特别在古代的北方,鱼是上等佳肴,而猪肉、羊肉、狗肉、鸡肉等肉禽食品,因不难吃到反而成为普通食物。《孔子家语》中记载说,孔子喜得贵子,鲁昭公以鲤鱼赏赐,孔子因此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不管怎么说,古代我国人民不但爱吃鱼而且十分重视人工养鱼,为生存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相似文献   

19.
追踪四眼斑水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海南岛出差时,与史海涛博士通了电话,得知他近年来正在研究海南岛一种奇特的龟类,于是约好下午去他的实验室参观拍摄这种龟。 下午带着一包摄影器材赶到史海涛的实验室,寒喧之后史海涛从水族箱里捞出一只龟放在盛水的塑料盆里,拿到走廊上让我拍照。 龟在盆里游动,它的眼后颈侧的四个鲜艳黄色眼状点斑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真没想到,历来被人们视为形象丑陋的乌龟王八中还有这样漂亮的种类。史海涛告诉我,这种龟的学名叫四眼斑水龟,其名由四个眼斑而来,雄龟和雌龟眼斑的颜色和形状不同。四眼斑水龟是生活在山区河流中的一种淡水龟,因个体小、习性机敏和头部有特殊的眼斑而备受人们的珍爱,甚至在海外也是大名鼎鼎。几年前史海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阅文献标本时,一位名叫吉姆的美国同行告诉他,自己最喜爱的龟就是中国的“四眼斑水龟”,它们眼后两对环中套环、色彩绚丽的斑纹,令人着迷。当时,吉姆向史海涛提了好几个问题,它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特的眼斑?它们吃什么?如何繁衍后代?它们目前在中国的命运如何?其时,史海涛对四眼斑水龟知之不多,正是吉姆的问题驱使史海涛在随后的几年中不辞辛苦,致力于对四眼斑水龟的研究。 第二天一早,我和史海涛驾车赶往四眼斑水龟的野外研究基地——琼中县湾岭乡  相似文献   

20.
翩翩燕归巢     
“轻燕爱风正落絮”,“劳劳胡燕怨春酣”。燕子,古名为“玄鸟”、“天女”,它的春归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欢乐和喜悦。它软语多情,轻盈俊俏,或竞飞于长空,或呢喃于梁上。它喜与人亲,愿与人为邻,历来被视为吉祥之物。更引得诸多文人墨客为之挥笔泼墨,咏物怀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