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结合几年来的工程实践,从环境与脉络、设计布局和形式与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结合实例分析,突出建筑与环境文脉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布局、空间设计、造型处理上与周围环境空间、建筑体量、建筑纹理以及交通系统相协调,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整体意象融合;在设计布局上,指出外在的基地环境和内在的空问内容共同决定着建筑物的基本构架,新建筑尤如一着重要的棋子,基地条件甚至决定了建筑的解决方法。文中针对目前出现的追求流行和形式的潮流.强调了对建筑本质的追求,对场所感、当地风上及材料细部的思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持久的发展。经济的“量”增长应向“质”的发展转化,而经济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协调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盲目地使用科学手段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节能环保建筑是指在充分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伦理学以生态经济伦理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的人类行为的价值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实践哲学.通过生态伦理道德的培育和提高,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助于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加强生态伦理道德的培育,有助于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该文阐述了生态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并提出了当代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宋恺  向奎  吕光辉  郭开杰  田萌萌 《科技信息》2012,(18):49+51-49,51
建筑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不仅满足生活的需求,而且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出现了各种风格。每个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并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新建筑的发展将有旧建筑的出现,旧建筑的改建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在节能的条件下新旧结合。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的一个旧厂房进行建筑改建实验研究。随着人类的需求、城市职能的调整、空间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等,绿色再生建筑是人类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祁振禄 《甘肃科技》2012,(23):135-137
分析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了树立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应用生态共生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室内环境设计中,运用色彩是最经济最出效果的一种设计手段。室内的色彩配置必须考虑人们的心理因素。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配置是设计师与居室主人素养、品位、格调的体现。协调的色彩关系,完美的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中永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相似文献   

11.
张志霞 《海峡科学》2009,(6):144-146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的途径,为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动因和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浪费便成为每一个建筑设计师追求和谐社会、生态社会发展的目标。本文笔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的利用为基点,对未来建筑空间设计发展趋势——生态建筑作以阐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本文对济南市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并根据济南实际情况就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本文论述了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它是我们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梅  韩春明 《科技信息》2008,(18):311-312
室内吊顶设计在整个家居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吊项设计即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广泛的审美价值。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协调好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创造出一个实用美观的吊预产品形态,使形式更融洽到整个居室环境中。要求“功能与形式成互补的关系,要重视对形式的处理,并最终营造一个整体和谐的生活空间。因此,设计形式与功能并不是表现为纯粹的一一对应关系,它们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带给人类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退化、自然资源枯竭等残酷的负面结果。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成为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缔结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成果之一。西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科学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和谐节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住宅节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重大.文章通过对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与研究,从民居建筑单体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布局这两大方面分析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以期对当代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更好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
丁朔 《科技信息》2013,(21):315-316
本文归纳了高密度建筑发展历程;并逐一分析了高密度建筑"摩天大楼"单一形态带来的城市弊端——城市形态单一、丧失地域性和文化内涵、人居环境下降、缺乏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等诸多问题;挖掘高密度建筑形态多样化的意义;提出高密度建筑形态多样化空间设计的五个原则;最后预示了高密度建筑形态多样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景观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声 《科技信息》2007,(22):140-141
近年来,农村生态旅游被迅速发展起来,生态旅游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生态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获得身心舒畅和精神享受的需要,但是生态旅游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作为基础,若不能协调好旅游发展与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就当前农村生态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一些现状问题,分析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景观生态的影响,阐述协调生态旅游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