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规律①黎群武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大千世界,莫不如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根源于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为人...  相似文献   

2.
社会领域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利益机制是其中基本的一条规律。利益机制即古典经济学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它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领域。同样,政治中的利益机制也有可能导致危机,一如在经济领域中。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把社会新闻中的负面新闻信息和负面新闻混淆,实际上负面新闻通常是指经过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是指“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而负面新闻信息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事实。负面新闻信息通过报道者的正确报道方向是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的,而负面新闻的产生与报道者也有很大关系,从报道者的角度对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负面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荀子教育思想的形成荀子所处的时期是百家争鸣的后期,荀子在批判地继承诸子百家的同时,取百家之所长,解百家之所“蔽”,又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论证了自然之“天”,形成了较为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天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并不是有意志的“神”,“列星随旋,日月递烟”,都有它自身所遵循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它与人的福祸吉凶没有任何的直接或必然的联系。“星之队(通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相似文献   

5.
1989年春夏政治风波平息之后,全民反思。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的。这是国际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所说的“大气候”和“小气候”,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情势或动向,也即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是动乱的始发地,又是重灾区。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其深刻原因,存在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之中。它既不是“偶然的”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误会”,也不是“盲目的”中国共产党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自然者,自其然也。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说明中国人最尊重的是自然。中华民族视宇宙为二元,即自然与人,藉人的双重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成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主张“人与天调,天人共荣”。  相似文献   

8.
提高执政能力要遵循客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浒 《科技与经济》2005,18(2):23-24,64
规律是决定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和基本过程的东西,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最根本的是要遵循和顺应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运用,有种种提法。“利用客观规律”是其中一种。这种提法,自然比“改造客观规律”的提法要好些。所谓“好些”,是指它承认客观规律是不能“改造”的,如可以“改造”,那还算什么“规律”?正象“必然”如果可以“改造”即非“必然”一样,岂不成了“可以依人们意旨为转移”的东西了?但,“利用客观规律”的“利用”二字,对于抵制”主观意志论”仍不彻底,仍然羞羞答答给它留了点空隙。因为,“规律”本身既然可以被主观所“利用”,也  相似文献   

10.
超越“符合真理论”确立“实践真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高岑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16-18,22
“符合真理论”否定真理包含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因素,存在诸多缺陷,阻碍着实践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肯定和超越;真理固然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它同时也包含着基于实践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确立“实践真理论”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德语中外来词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剖析了其他民族语言,主要是西欧语言中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英美语对德语的影响,阐述了外来词在语言中的地位和功能,并说明文化优势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外来语对民族语言的渗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交往空前频繁的21世纪,各民族在语言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还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化则是这个灵魂生长的土壤。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总要寻找它的落脚点,而且往往在最适宜的化环境里实现突破。一个社会的化氛围不仅影响科技知识和成果的出现.更会影响到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的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冲击着整个人类社会,它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前沿阵地,受信息化浪潮冲撞的力度、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文章从信息化校园的趋势、模式、结构及合成实施诸方面叙述了作者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阶段发展理论,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和有序的分层次的系统改革,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了一条根本的途径;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石;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牢牢抓住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邓小平的一系列科学论述,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邓小平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企业投资经济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强 《广东科技》2007,(11X):141-142
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本文结合个人多年从事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阐述一点想法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灾荒在民国时期较历代更加严重,除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因素外,民国时期福建经济落后。民众依靠迷信抗灾;同时吏治腐败、制度虚设,防灾、救灾机制大多运行失灵是其最主要、最本质的原因。本文对民国福建灾荒的概况及其社会成因作一粗浅考察。  相似文献   

17.
单亲家庭的出现,是由于夫妻一方死亡或夫妻离异造成的。前者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后者则是夫妻矛盾激化达到顶点而产生离婚现象,它是社会上单亲家庭的主要成因。单亲家庭的形成给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和精神创伤,这也许是一生不能愈合的。我们应开展“四自”教育,使这些孩子尽快获得一种新的平衡,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谓规律,就是现象内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现象的必然的合平逻辑的发展,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意改变或废除这种规律,但可以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能学会掌握规律,把自己的实践活动建立在稳固的科学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服务。教学规律就是教学本身所固有的各种  相似文献   

19.
刘刈 《科技信息》2010,(21):372-372,378
“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风险会带来灾难,风险与利润并存”。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20.
一、“磁悬浮列车 +高速公路”将是中国未来交通 ,特别是旅客运输的主导模式中国现有13亿人口 ,未来将可能稳定在16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客运量 ,无疑将居世界第一位。衡量客运量最合适的指标 ,是亿人移动的公里数。当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运行速度问题将愈来愈重要 ,因为“时间就是效益”。现将各类交通工具客流量列为表1如下。表11999年中国客流量简表客流量(亿人·公里)总人数(亿人)人均里程(公里)总长度(万公里)铁路公路水运民航4050.76199.3107.3857.09.8312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