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学者对电影语言特点的研究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电影语言具有聆听性、综合性、口语化、大众化和无注性的特点。通过对《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两部电影的描述性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国外电影时应充分考虑电影语言的特点,并在翻译中再现这些特点,这样才能让译制片在目的语观众中得到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2.
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出发,以研究历史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结合对电影<乱世佳人>字幕中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语言现象的分析,对语言的时代性及地域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通过对该影片片段的实例分析,论证了"文化对应原则"对该片汉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汉译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翻译也具有其他领域翻译所不具备的特点,对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两种译本,即电影中文字幕翻译和中文配音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仅就一个场景的对白,比较两种译本在措辞、译句结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凸显、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方面的异同以及不同的翻译关学再现方式,使两种译本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同的翻译关学效应得以局部呈现。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的艺术特点,该作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塑造出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历来对此篇论者多有评述.用电影中的手法和技巧重新解读这一作品,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对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更可以此为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电影技法显现.  相似文献   

5.
魏萌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75-175
电影片名翻译是电影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性语言翻译的特点和规律。在翻译电影片名的过程中,如何既充分调动译者主体性,又符合电影翻译的需要,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研究,针对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西游记>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顺着潮流一味地漂浮,却失去了回到岸边反观自身的能力.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则用电影<三色>独特的电影语言关注着个体的精神世界,践履着反思与关怀的使命,注视和完善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本文试从影片中的色彩光影的呈现与情节的处理的读解角度发现<三色>中的美与爱.  相似文献   

8.
对电影《公主日记》对白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角度对美国电影<公主日记>的对白进行分析.通过从会话参与人的交际目标和场合,所使用的非语言手段,对话轮和话题的控制和补救,对说话人的选择,对会话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的遵循与有意违背及对语用参数的操纵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发现对白分析是探索人物关系、性格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挖掘影片主题.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的新作<三峡好人>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电影<三峡好人>展现了自三峡水库修建后所带给库区的巨大变化.从镜头语言的话语功能上看,<三峡好人>具有以下的艺术特色:关注现实,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关注平凡事,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关注细节,传递生活的诗意;荒诞的画面,现实与梦幻的交融.本文通过对<三峡好人>中富有特色镜头话语功能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和再认识贾樟柯的电影提供了另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0.
自<青红>在国内院线上映后,王小帅从地下走到了地上,随之而来,关于王小帅的注目也逐渐增多.<左右>是近来王小帅推出的一部力作,乘着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的东风,作品在国内也赢得了观众的眼球.<左右>继续承袭王小帅之前的风格,直面现实的困惑,人在困惑中的无奈和挣扎,但影片在一些电影元素处理上也留下不少可以让人诟病的地方.本文试从题材选择、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上对电影作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目前,注重意义的主张在欧美已成为主流.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说:"翻译即译义"(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以<阿Q正传>英译本为例,从翻译中意义的多层次、多方位转换角度,分析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作.涉及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评析众多影视的字幕翻译,但对电影《百鸟朝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以《百鸟朝凤》电影字幕为文本,总结该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难点,运用归化、释义、转移等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评析该电影的字幕翻译,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徐斌 《科技信息》2009,(29):255-256,261
欣赏英语原版电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对美国影片《变人》中台词的举例和分析,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探讨了电影欣赏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原版电影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深化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英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同时,观赏电影可以提高学生对西方人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谢晋电影创作的泛亚意义,可以"家国"模式、文化"原乡"与离散叙事为切入点加以讨论.<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为代表的家国一体化叙事源自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经验,丰富了亚洲同类型电影的美学形态.<最后的贵族>开启了导演的创作转型,在疏离政治宏大叙事的同时,尝试拓展个体经验之外的影像表述.论文以泛亚电影语境中的离散书写为背景,通过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比较阅读,分析<最后的贵族>与亚洲电影"离散"叙事的类型对接,由此凸显谢晋电影的泛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全面调查<晏子春秋>中专有名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类语言单位在语义和语法上的特点,以期能为专有名词的界定及其特点的研究补充一些新的材料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运用雅思贝尔斯的悲剧理论来解读俄罗斯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并从悲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这两个层面来探讨这部电影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推背图>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预言来事的作品,语言筒炼,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它用图谶、谶言和颂辞的方式,将人物和事件深藏于历史的现实中.正是这种传统的谶谣文学样式,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不论是作品的功能性、目的性,或是结构内容,以及制谶的方式、方法,两部作品都有相似之处.因此,有理由认为,<推背图>对<红楼梦>在艺术构思方面的确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曹雪芹在构思<红楼梦>时,借鉴了<推背图>中的谶谣方式来预言其作品中众多人物的不幸命运.把谶谣方式引入文学作品,且用故事情节贯穿始终,这的确是一个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8.
顺应全球女权运动的高涨,当代的女性电影,其中不乏隔靴搔痒的商业电影,但也有真正反映女性主义理论认同标准的成功作品.本文通过对美国影片<复制娇妻>的分析,透视其中反映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电影名称的翻译是电影翻译中的重要一步。电影名称作为电影文化的一部分,翻译的过程中涉及其特定的翻译原则和翻译规律,以及电影受众中西文化与语言习惯的异同。本文主要探讨电影名称的翻译原则和规律,以及运用此原则规律在电影名称英汉互译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项如履薄冰的工作,它既需要译者认真阅读原文,透彻理解原文,更需要译者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语言流畅而优雅的译文.本文试从理解和表达两个角度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两个译本作一番对比研究,谈谈文学作品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